《鄱阳湖较往年偏少的水量够南昌城区市民用21年》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7-27
  • 文/全媒体记者石鹏 实习生张利庭 魏笼笼

    中国江西网讯 7月5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从省水文局获悉,根据监测,当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站星子站水位为14.09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低3.44米。另据监测,当前,我省江河水位普遍偏低,水库蓄水不足,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现状

    江河水位普遍偏低 水库蓄水不足

    今年以来,我省降雨总体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30%。其中,抚州、赣州、萍乡、新余等市偏少四成左右。赣江、抚河共有16条干支流18个水文(水位)站出现历史新低水位。其中,汛期有11条干支流11个水文(水位)站出现历史新低水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量北部多于南部。

    另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省水库蓄水总量154.3亿立方米,为常年同期蓄水总量(182.2亿立方米)的84.7%。

    据监测,入汛以来,五河入湖总水量238.6亿立方米,比历史同期均值(513.1亿立方)偏少53%;出湖水量290亿立方,比历史同期均值(525亿立方)偏少45%;各河来水量均偏少,幅度在5%至73%之间。

    7月5日8时,根据水文部门监测,鄱阳湖标志性水站星子站水位为14.09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低3.44米。根据计算,水位偏低,导致鄱阳湖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83.1亿立方米。按南昌市青山湖最大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计算,相当于830个青山湖蓄水量。

    当日,记者从南昌市水业集团了解到,2017年南昌城区全年供水量为3.89亿立方米。按此计算,鄱阳湖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的水量,足够南昌城区市民用上21年多。

    应对

    旱情显现 省防总部署防旱抗旱

    7月5日,记者从省防总了解到,当前,我省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省将维持晴热高温、降雨偏少天气,同时又处在城市供水和农村“双抢”用水高峰时期,供需水矛盾将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城乡人民生活、生产和农田灌溉等用水需要,省防总已下发《关于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做好防旱抗旱工作。要根据干旱灾害发生情况实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

    此外,还要加强水源调度,实行“一把锄头”管水,严格落实轮灌、补水,减少跑、冒、滴、漏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确保干、支、斗、农、毛渠畅通,努力扩大浇灌面积,必要情况下可采取限制发电或停止发电等措施,确保生活供水、灌溉用水。

    展望

    新一轮强降雨来袭 旱情有望缓解

    根据目前气象资料分析,预计7月5日夜间至7日赣北和赣中北部将有一次明显对流性降水天气。

    赣北和赣中北部部分有暴雨,局部有大暴雨。5日夜间至6日,赣北阴天多云有阵雨转中到大阵雨或雷雨,部分暴雨,局部有大暴雨;赣中多云,部分转阵雨或雷阵雨,局部有中到大雨;赣南晴转多云。7日,赣北南部、赣中和赣南北部阴天多云有中阵雨或雷雨,部分大雨,局部暴雨,个别地方大暴雨;全省其他地区阴天多云,部分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有中到大雨。8日,我省降水强度明显减弱,但部分地方仍有阵性降水,局部有中到大雨。

    降雨对流性强、强度大。强降水主要出现在赣北和赣中北部,部分地方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局地有雷雨大风。

    专家建议,前期我省降水明显偏少,本次降水结束后,我省晴热高温天气将再现。需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伺机开展人工增雨,做好蓄水保水工作。(江南都市 报)

    (原标题:鄱阳湖较往年偏少的水量够南昌城区市民用21年)

相关报告
  • 《鄱阳湖开渔后 小龙虾产量锐减》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6-29
    • 中国江西网讯(本报记者 徐黎明 实习生 洪紫凝)6月21日,鄱阳湖为期3个月的禁渔期结束,渔民们满怀欢喜地开始了新一年的捕捞作业,然而,由于鄱阳湖今年长时间处于偏低水位,渔业资源急剧减少。就连生存繁衍能力极强的野生小龙虾,也面临产量锐减。 开湖后不少渔民按兵不动 鄱阳湖余干县康山水域,水面开阔,是理想的捕捞场所。6月26日一大早,渔民张伟定驾驶渔船入湖捕鱼,傍晚归来,满脸沮丧。 “一天下来,捕了不到两斤的小龙虾。”老张说,往年这个时候本是小龙虾丰收季节,但今年自从开湖后,收入让他很失望。“刨去油料,几乎没赚钱。” 在都昌县多个水域,捕捞渔民也有同样的经历,包括鱼和小龙虾在内,捕捞量都在走下坡路。 “今年小龙虾与往年相比,几乎没有产量。”詹定郦说,根据当地渔民反映,平均每户渔民一天捕不到一公斤小龙虾,不仅产量少,个头也小。 永修县吴城水域,三三两两的渔船在湖中作业,显得有些寂寥,他们都是奔着小龙虾来的。 “往年休渔期一结束,湖面上渔船密密麻麻,傍晚归来时每条船舱里的虾和鱼都是满满的。”渔民老叶说,每户渔民一个月的收入高达2万元以上,多的有4万元。 据介绍,鄱阳湖专业渔民一年的收入中,小龙虾通常占到45%左右,今年小龙虾的收入估计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因为无利可图,鄱阳湖开渔将近一周,至少有三成渔民按兵不动。 水位偏低致龙虾产量锐减 作为鄱阳湖近年来水产资源的新生力量――小龙虾,近年来因为价格较高,湖区的渔民把目光盯向了它们。不少渔民添置了大量设备捕虾。虾多时捕虾,虾少时捕鱼,一套设备包括船只至少花费数万元。 永修县鄱阳湖渔政局副局长黄锦生证实,今年鄱阳湖出现了罕见的低水位,部分湖滩露出湖面,渔业资源大量减少,很多渔民都说连渔网都没地方下,收入大不如前。 专家称,今年小龙虾产量之所以不理想,与鄱阳湖水位有很大关系。其实,今年不仅小龙虾,其他鱼类资源产量也不理想。据介绍,小龙虾产量是由水位、水量、温度、干旱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
  • 《长江流域水资源急剧减少,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将全面禁捕10年》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9-04
    • 在渔业资源不断减少的趋势下,曾经水草丰美的鄱阳湖将于2021年1月1日0时起开启10年禁捕期。 据《人民日报》报道,为保护鄱阳湖区生物资源,江西省将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鄱阳湖区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禁捕期暂定10年。同时,对同样列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长江干流江西段从2020年1月1日起禁捕。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夏季丰水期,水位超过20米时,鄱阳湖面积可超过4000平方公里。 鄱阳湖水面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是保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但是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给水生生物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鄱阳湖的渔业资源也逐年衰退,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以江豚为例,据人民政协报8月19日报道,鄱阳湖是“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也是野外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生活着约457头江豚,占长江江豚数量的一半左右。但是民革九江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仅2018年鄱阳湖江豚因生态系统退化等原因死亡就已达15头。 此前在2018年6月1日至7月1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江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鄱阳湖水环境问题专项督察。 生态环境部在反馈情况时指出,流域生态破坏问题突出。鄱阳湖长江江豚、鄱阳湖银鱼产卵场、鄱阳湖鲤鲫鱼产卵场等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以来,环鄱阳湖有关区县渔政部门长期违规发放捕捞证,放任保护区内违法捕捞。同时周边县市违规占用湿地现象突出,采砂区超采问题多发,给鄱阳湖生态带来不良影响和破坏。 实际上,江西省为保护鄱阳湖区渔业资源,从2002年起已开始在鄱阳湖实行全湖范围春季禁渔制度,在每年3月20日12时至6月20日12时的禁渔期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 与此同时,由于整个长江流域水资源急剧减少,全流域的禁捕政策也不断升级。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今后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将实施10年禁捕,到期后再重新评估是否放开捕捞。 对于鄱阳湖的禁捕退捕时间表,江西日报报道称,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该省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长江干流江西段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从2021年1月1日0时起,鄱阳湖区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 江西日报曾报道,江西省涉及禁捕渔村、渔民众多,其中鄱阳湖区就有传统渔村300多个、渔民近2万户、超10万人。渔业资源减少的现象也给当地渔民生计带来了影响。 对此,江西省渔政部门今年3月份曾公开表示,天然水域全面禁捕退捕不仅涉及渔业生态环境的修复,也关系渔民的生计和社会的稳定。在推进全面禁捕退捕的同时,江西将积极稳妥引导退捕渔民转岗就业创业。 江西省要求,各地要按照渔民填表登记、村组评估评议、县乡审查核实等程序,逐村逐户深入调查,详细了解渔民身份户籍、家庭人口、渔船网具、土地资料、医保社保、就业需求等情况,确保在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所有退捕渔民的建档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