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石墨烯等离激元的研究预示光电学的改进》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3-25
  • 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所(KAIST)的研究人员与国内外合作者共同展示了声学石墨烯等离激元的近场光学成像。他们利用灵敏的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直接测量在纳米厚度波导中传播的AGP波的光场。该方法使科学家能够将可视化的中红外光压缩一千倍。研究人员说,这一方案为声学石墨烯等离子体激元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它将用于下一代高性能、基于石墨烯的光电子器件,这一方案增强了光物质相互作用并降低了传播损失。
    石墨烯等离子体激元是石墨烯中自由电子的集体振荡,与光的电磁波耦合在一起。电子振荡可以在非常薄的介电层中被捕获,并且压缩光波。将石墨烯与金属板分离出来,在石墨烯中传导的电子被"反射"在金属系统中,这样当光波将石墨烯中的电子"推"出时,它们在金属中的镜像电荷也会振荡。这种现象被称为AGP。

    激光照明的纳米尖端激发石墨烯和金/氧化铝中间层中的声学石墨烯等离子体激元
    以前,AGP只能通过远场红外光谱和光电流成像图等间接方法进行观测。科学家普遍认为,器件外电磁场的强度不足以进行直接近场光学成像。新方法利用了石墨烯上方的电场虽然在衰变但始终存在的特性。结果表明,即使AGPs的大部分能量流在石墨烯下方的介电层中,AGPs也可被检测到。这是由于纳米波导内存在超平整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能够在较远的距离传播。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教授Sang-Hyun Oh和博士后研究员In-Ho Lee使用模板剥离的方法创建了超平滑纳米结构。松云湾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基础科学研究所综合纳米结构物理中心的Young Hee Lee和他的团队合成了拥有单晶结构的石墨烯。
    这项工作对改进化学传感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有机分子的特性可以根据中红外光谱中的吸收特征进行检测和评估。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大量的分子才能发挥最佳作用。超压缩AGP场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提供强大的光物质相互作用,并将检测的灵敏度提高到单个分子。这项研究由KAIST教授Min Seok Jang和他的团队主导,他们进一步证明中红外AGPs在石墨烯中损失的敏感度较低,因为他们的领域大多局限于介电范围内。结果表明,AGPs是一个潜在的平台,用于电学调控的石墨烯光电子器件,这种器件在石墨烯中通常具有较高的吸收率,例如激元表面、光学开关、太阳能电池和其它以红外波段运行的光电子应用。

     

相关报告
  • 《石墨烯如何应用于声学设备》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8-05
    • 当石墨烯第一次被合成时,很多研究都在研究它如何应用于电子领域,比如FETs和存储器。然而,在声学设备中使用石墨烯的研究很少。 这主要是因为石墨烯体积大,很难通过石墨烯发出低频声音。 然而,2011年,位于中国北京的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TNList)的任天玲团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石墨烯声源器件。这是声学设备首次使用石墨烯。 该设备能够在100 Hz到50 kHz的宽频率范围内产生声音。 声学设备和热声学 将石墨烯用于声学设备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热声学。热声学建立在一个世纪前的理论基础上,即材料在迅速加热和冷却时会产生声音。 当使用交流电(AC)将这一原理应用于石墨烯时,它会将热量变化传递到周围的空气中。空气会膨胀和收缩,从而产生声波。这是与大多数声学设备相比,使用振动材料内部的声学盒。 2016年,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KAIST)的研究人员利用热声学技术,专门为移动音频市场设计了一款新的扬声器。韩科院利用石墨烯制造了一种不需要音箱就能发声的扬声器。韩科院的研究人员在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中使用了石墨烯,使他们获得了长期以来难以捉摸的热声扬声器。 热声扬声器的制造 虽然石墨烯曾被证明可以实现热声学(碳纳米管甚至被用于制造热声学扬声器),但令这位研究人员在KAIST工作的特殊之处在于,石墨烯基扬声器的制作非常容易。研究人员称,这种简单的两步法将很容易实现商业应用。 研究人员认为,制造过程的简单性可能会导致这种扬声器在移动设备和其他应用中得到大规模生产。虽然像石墨烯热声扬声器这样的设备,首先想到的应用是移动设备,但其他用途也在考虑之中。 由于石墨烯几乎是透明的,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传输声音,还可以用于传输图像。在医学应用方面,该技术可以用于超声成像。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基于石墨烯的强度和灵活性,使用石墨烯芯片的超声设备可以通过与患者接触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 埃克塞特研究小组还希望,由于石墨烯声学设备的低生产成本,有一天可以用于实时病人监测应用,如智能绷带。
  • 《在石墨烯边缘旋转》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6-04
    • 被称为石墨烯的二维碳具有许多潜在的有用性质,但在原始状态下通常不具有磁性。然而,理论预测表明,当石墨烯片的碳原子呈锯齿状排列时,它们的边缘应该具有磁性。观察这一效应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很难检测到预测的微小磁信号,而且很难制造出具有所需形状的无缺陷边缘。Slota et al.2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了一种在溶液中制造纳米尺寸的石墨烯带的方法,从而可以制造出具有清晰的锯齿形边缘的纳米带,这些带带有电子自旋的有机自由基分子修饰着。作者的研究结果为石墨烯边缘的磁性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并表明边缘自旋具有潜在的有用的量子力学。 石墨烯的磁性形式对自旋电子学是有用的,这种技术构成了当今磁性数据存储的基础。但是,在石墨烯中产生磁性边缘状态的主要兴趣在于量子技术。电子自旋相对于外部磁场可以有两个方向,这些方向可以用来编码量子比特(量子比特)的“0”和“1”状态,量子比特是未来量子计算机和量子模拟设备的基本信息单元。 量子位的量子态必须与驱动量子位运算的外部控制刺激物强耦合,但它们也必须与随机的外部扰动相隔离,这些扰动可以不可逆转地打乱量子态的“相干”演化(相干是量子态之间非经典相关性的存在)。在这些方面,石墨烯比其它被研究为自旋量子位(如砷化镓或硅)宿主的材料具有潜在优势:流经石墨烯薄片的电流提供了耦合和操纵自旋的手段;在石墨烯中,两种主要的脱屑源是最小的。这些脱相干源是电子自旋与轨道运动(在石墨烯中较弱)之间的耦合,以及电子自旋与有核自旋原子(在石墨烯中浓度较低)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什么实验上很难观察到磁边缘状态?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和磁性与边缘结构密切相关,且对微小缺陷数敏感。要分离出足够数量的具有完美锯齿形边缘的纳米长臂猿,使其具备磁性特征是极具挑战性的,因此此类研究的数据是缺乏的,也是不确定的。在高真空条件下原位制备的单层石墨烯层上进行的实验揭示了在边缘处形成局部电子状态的现象,但没有提供磁性7的任何证据。 Slota等人通过扩展以前开发的一种化学方法7,在具有均匀宽度和锯齿边缘的溶液中合成了石墨烯纳米带。作者将硝基硝基分子——化学上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因为它们携带一个未配对的电子而具有磁性)附着到特定的边缘位点(图1)。作者指出,自由基处的电子自旋会在自由基结合的边缘碳上产生自旋密度,从而产生磁边态。这个技巧类似于在水池的表面上下移动一排软木塞,从而在水池的边缘产生有序的水振荡;软木不仅能引起波浪,还能使它们更容易被视觉化。 ——文章发布于201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