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6000项研究对转基因玉米做出的结论》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9-05-29
  • 关于转基因生物(GMO)有很多错误的信息。从“Frankenfoods”这样的绰号到普遍的怀疑主义,尽管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已经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对我们的食物进行了大约10000年的基因改造,但对转基因生物仍有各种各样的偏见。

    2018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或许可以消除这种不信任,该分析显示,转基因玉米提高了作物产量,并提供了显著的健康效益。

    这项分析不仅限于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的研究,还表明与非转基因品种相比,转基因玉米品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作物产量增加了5.6%至24.5%。

    他们还发现,转基因玉米作物的真菌毒素——作物定植的有毒化学副产品——明显更少(最多减少36.5%,取决于品种)。

    一些人认为,美国和加拿大的转基因生物没有增加作物产量,还可能威胁人类健康;但这次全面分析的结果恰恰相反。

    对于这项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研究,一组意大利研究人员汇总了过去21年中6000多项同行评审的研究,并进行了所谓的“荟萃分析”,这是一种从成百上千的可信研究中得出的累积分析。

    这种类型的研究可以让研究人员得出比单个研究更广泛、更有力的结论。

    由于各种基本上不科学的原因,围绕着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们有着严重的担忧。

    这一分析证实,转基因生物不仅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而且实际上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化学物质,对人和动物都有毒性和致癌性。大部分非转基因和有机玉米含有少量真菌毒素。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化学物质通常通过清洁来去除,但风险仍然存在。

    转基因玉米几乎没有真菌毒素,因为植物经过改良后,受到的虫害更少。昆虫削弱了植物的免疫系统,使其更容易感染真菌产生真菌毒素。

    在他们的分析中,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允许我们“得出明确的结论,帮助增加公众对转基因植物生产的食品的信心”。

    虽然随着转基因生物被纳入农业领域人们仍然会提出一些问题,但这项分析使一些严重的担忧得到了解决。

    此外,这些信息可能会说服农民和企业考虑使用转基因玉米的潜在健康和经济效益。

    有些人已经将这种荟萃分析称为转基因生物辩论的“最终章”。

相关报告
  • 《基因多样性研究帮助玉米适应气候变化》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徐倩
    • 发布时间:2017-11-28
    • 几千年来,全世界农民一直在用自己的智慧使玉米地方品种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现在,科学家通过一项史无前例的等位基因多样性研究,揭开了地方品种作物进化的秘密,并进一步揭示了影响玉米花期的遗传学基础以及玉米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方式。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索和利用地方品种多样性的新途径,进而培育出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来应对不断出现的影响作物生产的各种挑战。此项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中 。 发现孕育计划(Seeds of Discovery,SeeD)是传统农业可持续现代化(MasAgro)项目的组成部分。该计划中,研究人员利用近年来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对美洲大陆4,000余种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及DNA描述,并对与玉米适应性相关的基因进行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该研究从玉米基因组的4万个基因中识别出了100个基因,这些基因影响着玉米对纬度、海拔和生长季节的适应性,也影响着玉米作物的开花时间。 开花时间是指植物从种植到开花之间的这段时间,它能帮助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是植物整合环境信息,平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开始时间点的基础机制,比如何时长叶子、何时结种子。种子决定着植物的下一代,这使得植物开花时间成为植物生命循环中尤其重要的属性。下个世纪,气候变化将会使天气状况日益不稳定,这也意味着玉米等作物将需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去适应环境变化,才能保持全球产量的稳定。 SeeD计划的玉米项目负责人、分子遗传学家萨拉·海纳(Sarah Hearne)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蓝图”,有助于我们迅速对玉米等极易变化的作物做出遗传资源评估,并从多样化的地方品种玉米基因组中识别出有用信息,进而加速并拓展抗逆品种的培育,使育种工程在历经千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实现进一步发展。 从品种多样性方面来看,这是有史以来针对玉米花期所做的最广泛的研究。此项研究利用地方品种来完成,其中对作物进行评估是一项极其困难和复杂的工作。 这项突破性研究由墨西哥农业、畜牧业、农业发展、渔业和食品部(SAGARPA)通过MasAgro项目支持开展,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康奈尔大学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也协助完成了大量数据分析工作。 (编译 徐倩)
  • 《大北农:转基因玉米品种审批有望加快,可针对草地贪夜蛾》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20-10-09
    • 2月7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北农”,002385)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公司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已获批农业农村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是接下来还需要农业农村部颁发品种权的相关证书之后才可以正式推广。如果今年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较深,该转基因玉米品种审批有望加快。 大北农称,公司获批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为第一代转基因玉米,其对草地贪夜蛾有60%的抗性,第二代转基因玉米可以做到100%抗草地贪夜蛾,已经基本走完前面的安全证书必须流程,仅剩申请安全证书这一个步骤。对于第一代品种,农业农村部三年来已对其进行了测试,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如果今年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较深的话,可能会加快品种权相关证书的审批。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繁殖能力强且破坏力极强。该种害虫于2018年12月首次迁飞进入我国云南西部地区,并在2019年4月份以后形成常态性大规模迁入的态势,对我国玉米田造成了极大危害。农业农村部去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25个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去年12月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会议上表示,2020年贪夜蛾发生的程度数量和去年相比会明显增加,有可能在4月初就到达长江流域,到5月份到达黄河流域,6月份到达东北。全国农技中心1月也发布通知称,2020年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更早、发生区域更广、危害程度更重,要加强相关监控防治。 国产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研发专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茹梅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国内转基因玉米时隔十年再获生物安全证书,首先是对转基因领域科研成果的一种认可,其次也可能是为应对草地贪夜蛾这一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月21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其中包括大北农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以及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双抗12-5玉米。这标志着上述两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具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可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但还需要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才能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正常程序下市场准入审核周期约为1至2年。 大北农表示,转基因玉米相较于普通的杂交玉米会增收10%-20%左右,全球情况基本一致,公司玉米转基因技术和大豆生物技术达到同等国际先进水平。大北农将参考美国转基因种子的发展经验,计划与下游种子企业合作,将抗虫抗病等性状回交至下游种子企业的品种中。具体的商业化付费模式后期公司会根据国内情况商定。 2月7日收盘,大北农报收于5.98元,下跌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