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防汛抗旱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吹风会》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lifs
  • 发布时间:2020-07-15
  •  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介绍当前防汛抗旱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叶建春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习近平总书记6月28日和7月12日先后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批示。国务院7月8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防汛救灾工作。水利部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部署,组织指导各流域各地加强监测预报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精细调度三峡等大中型水库,及时发布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派出近500个工作组、专家组和暗访督查组,指导督促有关地区落实好各项防汛抗旱应对措施。同时,各级水利部门也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合会商,及时向应急部门通报预测预报结果,做好抗洪抢险水利技术支撑。 叶建春说,6月以来,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超保,还有33条超历史。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太湖发生了今年1号洪水。目前长江干流监利以下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仍超警。其余大江大河水势总体平稳。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当前长江和太湖流域的形势依然严峻,预计后期雨带将会北抬,淮河等北方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下一步,水利部将在继续做好南方防汛的同时,紧盯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和山洪灾害“三大风险”,指导北方等地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叶建春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7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20—2022年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节水和供水、水生态保护修复、智慧水利等五大类,总投资1.29万亿元。 叶建春表示,水利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工程建设。一是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完善项目前期论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征地移民工作,确保工程高质量建设。二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以市场化改革推动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强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及时建成并发挥效益。

相关报告
  • 《水利部会商部署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8-07
    •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主持会商,分析研判当前汛情、旱情和台风发展变化情况,安排部署相关防御工作。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参加会商。 8月4日12时,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超警0.02~1.30米;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淮南、临淮关至盱眙河段水位超警0.19~0.67米;太湖平均水位超警0.42米。受强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沭河干流重沟水文站(山东临沂)4日12时30分流量2050立方米每秒,编号为“沭河2020年第1号洪水”。预计未来3天,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西北东部、华北中部南部、黄淮东部北部、东北中部北部及四川中北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另外,受黑格比和南海热带云团影响,今日华东中部沿海、华南沿海及云南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雨,其中浙江东北部、江苏东南部、上海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受其影响,太湖平均水位将小幅回涨;黄河中游干流可能发生编号洪水,山陕区间部分支流、泾河、北洛河、汾河、沁河和下游支流大汶河,海河南系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水系,珠江流域粤桂琼沿海,松花江支流嫩江等可能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超警。 会商强调,当前长江中下游、淮河中游、太湖水位仍然较高,黄河、海河流域还有强降雨过程,台风也将影响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全面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同时要时刻关注旱情发展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一是密切监视海河流域强降雨过程。要有针对性地提前部署强降雨防范准备工作,科学调度水库,充分发挥拦洪削峰作用;及时开展河道清障,保证行洪通畅;提前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确保及时有效分蓄洪水。二是落实黄河中游洪水防御措施。要加强会商研判,针对近期可能发生的强降雨过程,重点关注黄河中游地区,科学调度小浪底、万家寨等骨干水库,相机拦洪削峰错峰,认真落实好小型水库和淤地坝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等各项措施,加强督查暗访检查,保障防洪安全。三是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要强化旱情监测,优化水利工程调度和水量配置,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和流域、区域水量应急调度方案,确保城乡饮水安全,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加强堤防巡查防守。长江、淮河、太湖流域持续高水位,堤防浸泡时间长,要始终紧绷防汛抗洪这根弦,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受台风“黑格比”叠加影响区域,要做到堤防巡查全覆盖,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理、早消险。 会后,叶建春副部长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山西、陕西省水利厅进行视频连线,要求认真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小型水库和淤地坝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骨干水库调度等工作。目前,水利部继续维持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4个工作组在一线检查指导地方做好防汛工作,4个督查暗访组继续在长江干流沿线督导检查巡堤查险等工作。
  • 《国新办举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_中国环境新闻网》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4-02-27
    • 建设统一的全国碳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中,都对全国碳市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碳市场不仅可以发挥市场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可以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全社会降碳低成本的政策工具,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就是强制碳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就是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日前,李强总理签署了国务院令,公布《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条例》重点就明确体制机制、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等诸多方面作出了规定,为我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开启了我国碳市场的法治新局面。《条例》的出台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