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用于各种应用的工程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用于评估纳米材料对环境和人类安全的潜在危害作用的体内毒理学研究。斑马鱼由于其高繁殖力,成本效益,特征明确的发育阶段,光学透明性等优点,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化学物质和污染物生物安全性评估的“黄金标准”。因此,斑马鱼具有高通量纳米毒性筛选的巨大潜力。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斑马鱼中不同纳米材料的体内毒理学概况,包括Ag纳米颗粒(NPs),CuO NPs,二氧化硅NPs,聚合物NPs,量子点,纳米级金属有机骨架等,并着重于如何理化这些纳米材料的特性(例如尺寸,表面电荷和表面化学性质)影响其生物安全性。此外,我们还报告了使用斑马鱼作为模型生物进行治疗评估,生物分布追踪和负载药物控释的纳米药物体内递送的最新进展。还讨论了斑马鱼模型的局限性和特殊考虑。总体而言,斑马鱼有望成为纳米毒性和药物传递评估的高通量筛选平台,这可能会指导安全纳米材料和更有效的纳米药物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