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脊液cfDNA的纳米孔测序可对脑肿瘤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及分类》

  • 来源专题: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 编译者: 苑亚坤
  • 发布时间:2023-09-28
  • 近日,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合作者在Clin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Classification of Brain Tumors by Nanopore Sequencing of Cell-Free DNA from Cerebrospinal Fluid”的文章。研究团队对来自脑肿瘤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游离DNA(cfDNA)进行了纳米孔测序,并使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分析了拷贝数变异(CNV)和整体DNA甲基化模式。结果显示,在45%的样本中检测到了循环肿瘤DNA(ctDNA)并成功对肿瘤进行了分类,包括疾病进展患者和无已知残留病变患者样本。在所有含有可检测肿瘤DNA的样本中,CNV分析成功率高于比甲基化分析,总检出率分别为88%和44%。综上,来自CSF样本的cfDNA纳米孔测序数据可能是脑肿瘤初步诊断的一种潜在方法,也是疾病监测的重要工具。
相关报告
  • 《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MinION TM纳米孔测序仪的新型疟疾诊断方法》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7-11-15
    • 本文展示了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MinION™纳米孔测序仪的新的人类疟疾诊断程序。生成了针对所有五种人疟原虫物种的18S-rRNA基因的特异性LAMP引物,包括两种卵形疟蚊亚种(P.falciparum,P.vivax,P.orvaleerikeri,P.ovale curtisi,P. knowlesi和P.malariae)并检查了印度尼西亚63名疟疾患者的血样。此外,使用MinION™纳米孔测序仪对LAMP产品进行扩增子测序,以鉴定每个疟原虫物种。LAMP方法允许扩增参考质粒的所有靶向的18S-rRNA基因,每个反应的检测限度为10-100个拷贝。 63例临床标本中,54例和55例采用巢式PCR和LAMP法分别阳性。通过使用MinION TM的LAMP扩增子测序分析鉴定疟原虫物种与参考质粒序列和巢式PCR的结果一致。该诊断方法与LAMP和MinION™相结合,即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能成为鉴定人类疟原虫物种的简单而准确的工具。
  • 《脑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电纺纳米纤维的应用》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8-03-30
    • 尽管为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做了很多努力,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并未显着改善。 肿瘤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率高,血脑屏障(BBB)降低治疗效果。 通过植入式电纺纳米纤维在手术切除部位的局部药物递送不仅可以避开BBB,而且还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 纳米纤维可以在肿瘤附近提供持续释放和高浓度的化学治疗剂,同时降低其全身暴露和毒性。 在另一种情况下,定向纳米纤维可以模拟脑细胞外基质(ECM)的地形学特征,其可以用于体外研究GBM细胞迁移。 这种策略有利于调查肿瘤细胞与调控肿瘤形成,进展和转移的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