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大气与海洋热量输送模式新变化》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yuwy
  • 发布时间:2019-02-12
  • 除了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碳,还有什么会影响气候变暖?近日《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大气和海洋系统中热量传输方式的变化,对未来全球升温也影响有加。

    地球表面的热量输送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大气和海洋会将热量沿着赤道—极地的方向传输,从而使地球系统的热量达到收支平衡。“如果没有热量输送,热带和极地之间的温差会更大,即‘热的更热、冷的更冷’。因此研究热量传输产生怎样的变化很有必要。”该论文第一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大气科学博士生何诚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研究者通过分析热量在大气和海洋间的传输过程,并结合以往的温度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能量输送变化的背后暗藏玄机。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尺度环流运动的强度减弱,从而导致大气和海洋向极地的热量传输也减弱。但实际上,大气向极地的热量输送并没有减弱,因为全球变暖使得大气中蕴含了更多能量,因此大气向极地输送的能量要比海洋更多。

    而海洋向极地方向的热量传输减弱,具体表现为大西洋经圈翻转流(AMOC)运动异常。AMOC被看作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齿轮”,过去的两万年中发生了数次崩溃和恢复,导致了全球气候聚变。

    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导致超过90%的热量被海洋吸收。这些热量集中“藏”在南大洋中,并逐年增加。

    以往研究认为,这部分热量属于海洋能量传输的一部分,但研究者发现,这部分热量是“虚拟”的海洋能量输送。实际情况可能更糟,海洋能量输送变弱的事实可能之前被低估了。目前,蕴藏在海水中的热量并没有直接进入到大气中,“如果海洋吸收不了这么多热量,就会向大气释放,可能会导致全球剧烈增温。”何诚飞表示。

    研究首次揭示了全球变暖过程中,因海洋吸收热量不平衡导致的能量输送新模式。该研究得到了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江志红领导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3801的资助,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的重要成果。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8-018-0387-3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1/422579.shtm
相关报告
  • 《新研究揭示关键海洋养分的新模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9-23
    • 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海洋中重要的营养物质磷酸盐可能没有之前认为的那么丰富。研究人员使用高度敏感的磷酸盐测量技术收集了数据,并对其进行了汇编,从而为全球海洋模型提供更精确的数据集。毕格罗海洋科学实验室高级研究科学家Mike Lomas表示:“这是一个警钟,提示我们,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需要更新燃料海洋模型的底层数据和流程,以确保进行最准确的预测。模型是我们预测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多种反应方式的最佳方式,但我们的预测只取决于其背后的数据。” Lomas和他的合作者发现,通过高灵敏度测量收集到的数据表明,表层海洋中的磷酸盐并不像传统测量和模型所显示的那么丰富。他们还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洋盆地中发现了以前未知的磷酸盐水平模式。海洋藻类依赖矿物质磷酸盐,而磷酸盐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必不可少的。较低的磷酸盐水平对藻类构成了挑战,据预测,气候变化导致海洋营养物质更加匮乏,藻类将受到影响。研究小组收集了全球海洋中高灵敏度的磷酸盐数据集。他们绘制了这个新的、更精确的数据集,并将结果与更常见、灵敏度更低的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磷元素是生命基本分子的关键成分,包括遗传密码DNA和为燃料电池提供能量的分子ATP。它在海洋中很稀有,而且与大多数其他基本营养物质不同,地球上磷的含量是有限的。了解海洋中磷的真实有效性对于准确描述食物网的基本功能以及当气候变化改变海洋化学特性时,食物网将如何反应至关重要。 Lomas希望通过研究海洋藻类如何吸收溶解在海水中的有机磷来继续这项研究。他认为,这种磷可能有助于支持低磷地区的藻类,而了解其作用有可能进一步改进海洋模型。 (张灿影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科学家们揭示了太平洋北赤道逆流在海洋模式中的弱偏差》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3-22
    • 太平洋北赤道逆流(NECC)是热带太平洋风生环流的主要上层海洋纬向流,向东流过太平洋盆地2°N和10°N之间。 NECC从暖池区域输送到相对寒冷的东太平洋的平均输运约10-30 Sv,它在暖池的体积和热量收支以及热带太平洋气候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其复杂的动力学特性,NECC在很多海洋模式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模拟效果,” Zhikuo Sun博士表示,“弱NECC的偏差将影响对热带洋流平均状态和变化的模拟能力。”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Sun和其他研究人员合作,系统地研究了偏差的根本原因。该团队使用NCAR开发的CESM2模式进行了三个实验,然后分析了NECC的动力机制。 “我们发现表面风应力及其旋度是在海洋模型中正确模拟NECC最重要的强迫项。WSC(风应力旋度)偏差主要来自纬向风偏差,这可能与将NCEP-NCAR再分析的实际10米风调整为与QuikSCAT卫星等效的10米中性风有关。”Sun说。 根据分析,Sun等进一步确定了风偏差的具体原因。这个问题可能源于QuikSCAT产生的偏差或误用。现在,他们正集中研究后者,在校正过程中,洋流对动量通量计算的影响已被考虑两次。 “这项工作为纠正气候和海洋模式中的常见偏差提供了线索,预计将有效提高独立海洋模型中热带上层环流的模拟能力,减少模型偏差对气候模拟和预测的影响。”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