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南海海气通过珠海高栏、横琴终端输气再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9
  • 近日,从中海石油珠海管道公司了解到,作为华南地区海气登陆重要节点的高栏、横琴终端,在2021年度实现输送南海海气67亿方的目标,有力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然气供应。

    记者了解到,2021年,广东省天然气消费量364亿方,净增72亿方,天然气需求增幅明显。作为华南最大的天然气资源供应商,中国海油为广东供应天然气约224亿方,为历史同期之最,约占全省市场62%,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其中,南海海气通过珠海高栏终端输送59亿方,经珠海横琴终端输送8亿方,共67亿方,占总供应量近三成。

    稳定的海气供应,源于广泛的资源储备。近年来,中国海油陆续将南海东部海域惠州21-1、番禺30-1、流花19-5、荔湾3-1等海上天然气以及进口LNG资源,经珠海横琴、高栏两个海气终端,以及珠海LNG、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处理后,源源不断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中。

    去年6月,位于南海西部、我国首个千亿方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据悉,该气田高峰年产气量超30亿方,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将成为供给大湾区清洁能源的主力气田之一,使南海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到每年130亿方以上。南海海气的供应量有望在未来再上“新台阶”。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调整井破纪录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5
    • 近日获悉,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2021年调整井研究申报井位较上年同比增长29%,投产井数同比增长8%,年增油当量同比增长21%,并创下114万工时无可记录事故的优异成绩。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不仅实现了调整井计划产量目标翻番,调整井申报井数、实施井数、投产井数和年增油气等多项纪录均被打破,为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全年产量历史性突破2000万方贡献了力量。 调整井是南海东部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法宝”之一。2021年初,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围绕调整井四个“一批”、三个“早”、二个“最大化”和一个“推进”的工作思路,控安全风险,解作业难题,补资源短板,压茬推进调整井作业,保障全年目标完成。 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积极实行调整井井位研究一批、审查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策略,聚焦老油田开发后期挖潜技术难题,坚持“聚焦难点,潜心研究,整体申报”,在稠油小井距挖潜、底水油藏边部弱井控区、双特高后期井间剩余油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2021年全部井位目标在第一季度就完成了申报,为后续钻完井、采办留足时间窗。 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生产作业部按照“早启动、早准备、早实施”的三早原则准备,同时明确核心目标、层层压实责任,根据产量贡献大小,作业难易,滚动制订发布调整井作业计划,打通各作业节点。通过探索环评备案制和创新推动水基钻井液重复利用、规避渔业产卵期等方式提前调整井投产进度。 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工程技术中心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及国产化工具应用,在创新驱动下,定向井导向工具、随钻测井工具、一次多层压裂充填防砂工具和电泵机组等一系列国产工具成功实现应用。同时,项目组紧密围绕“两提一降”目标,开展总监区块承包,“一井一策”,实现钻前协调、作业实施、钻后分析总结的闭环管理。作业计划一月一滚动,重难点井的实施以党员承包井模式开展,有力提升了调整井全年作业质量和效率。其中,恩平油田提速20.86%,平均机械钻速高达49.08米/小时,生产时效高达96.68%,累计节省工期66天。全年调整井2500米当量井深钻井周期、完井周期、钻井成本再创近5年最好纪录,实现了南海东部油田调整井作业质量效益新突破。
  • 《全球创新指数2019:中国排名再创新高》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st
    • 发布时间:2019-07-25
    • 新华社新德里7月24日电(记者赵旭)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2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发布,中国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在第14位,较去年上升3个位次。 根据新发布的指数,前十名分别是瑞士、瑞典、美国、荷兰、英国、芬兰、丹麦、新加坡、德国、以色列。中国排在第14位,较去年的第17位上升3位。印度位列第52位,比上年的第57位上升5位,为南亚各国中最高。 中国排名上升的结果印证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之前的预测。高锐近日在日内瓦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2019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非常乐观,因为多年来中国一直将创新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和方向,并在过去40年里建立了“一流的知识产权基础体系”。 全球创新指数自2007年起每年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英士国际商学院联合发布,通过量化指标展示各国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