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指数2019:中国排名再创新高》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st
  • 发布时间:2019-07-25
  • 新华社新德里7月24日电(记者赵旭)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2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发布,中国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在第14位,较去年上升3个位次。

    根据新发布的指数,前十名分别是瑞士、瑞典、美国、荷兰、英国、芬兰、丹麦、新加坡、德国、以色列。中国排在第14位,较去年的第17位上升3位。印度位列第52位,比上年的第57位上升5位,为南亚各国中最高。

    中国排名上升的结果印证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之前的预测。高锐近日在日内瓦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2019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非常乐观,因为多年来中国一直将创新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和方向,并在过去40年里建立了“一流的知识产权基础体系”。

    全球创新指数自2007年起每年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英士国际商学院联合发布,通过量化指标展示各国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

  • 原文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2019-07/25/c_1124795129.htm
相关报告
  • 《我国创新指数再创新高 比上年增长7.8%》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02
    •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据测算,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28.3(以200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7.8%,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分领域看,2019年,我国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达到249.9、199.1、295.3和168.8,分别比上年增长10.5%、3.0%、11.8%和3.1%。在4个创新分领域的21个指标中,有19个指标指数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占比、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及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等4个指标指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测算结果表明:2019年,我国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投入稳步提高,创新产出大幅提升,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李胤就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再创新高的原因进行了解读—— 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加计扣除减免政策成效显著。2019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达107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近年来,我国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施提高扣减比例和扩大适用范围的相关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受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5.0万家,比上年增长43.2%;研发加计扣除减免税达到1399.7亿元,首次超过千亿元。 研发投入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22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为2.23%,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年缩小。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持续稳固。2019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达到169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为68.5%。2019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8.8万家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所占比重为49.6%,比上年大幅提高6.6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6.6万亿元,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24.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占比创2005年以来新高。 创新产出成果丰硕,技术市场发展迅速。2019年,我国国内专利授权数为247.4万件,比上年增长6.0%;发表科技论文195万篇,增长6.0%。企业品牌建设不断推进,截至2019年底,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注册商标53.8万件,比上年增长14.0%。2019年,我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2239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6%,显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正加速打通。
  • 《IEA:全球能源碳排放量再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5
    •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亿吨,同比上涨6%,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创下历史最高纪录。IEA认为,2021年飙涨的天然气价让燃煤发电强势复苏,成为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强劲反弹”的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报告的数据,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上涨了20亿吨以上,增长幅度创下了历史新高的同时,也抵消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因经济活动减弱带来的碳排放下降。其中,电力和供热两大板块的碳排放量涨幅最为明显,均较2020年增长了9亿吨。此外,工业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也已反弹至2019年的水平。 业界分析认为,2021年,全球能源需求大幅回弹,叠加恶劣天气、能源市场震荡等,这些因素都推高了碳排放量,其中,各国燃煤发电量的反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IEA指出,过去的一年里,全球天然气价快速攀升,直接导致许多国家“回头”使用相对更具有经济性的煤电。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范围内煤炭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15.3亿吨,较2014年的排放峰值高出了2亿吨。 IEA的报告还发现,2021年的大多数时间内,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的燃煤发电成本都显著低于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到煤炭发电的转变直接导致这些地区的碳排放量增加了1亿吨以上。其中,美国燃煤电厂的碳排放量在2021年里同比增长了17%,欧盟燃煤电厂的碳排放量增幅也达到了16%。 除发达国家外,2021年,印度的碳排放量也出现了明显上涨,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IEA认为,其主要推因也是大规模使用煤电。报告数据显示,去年印度碳排放量同比涨幅达到13%,同时,印度还面临清洁能源替代推进不力的挑战,去年可再生能源装机新增速度降至过去5年平均增速的1/3左右。 另外,IEA统计指出,同期内天然气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出现了明显上升,总排放量达到了75亿吨,同样超过了2019年水平。而在石油方面,由于全球交通、航空、物流活动水平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2021年该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7亿吨,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不过,IEA的报告也显示,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电量也都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整体上看,这些低碳电力在电力供给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燃煤发电。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了8000太瓦时,较2020年上涨了500太瓦时,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了270太瓦时,光伏发电量则增长了170太瓦时。但受北美地区极端干旱天气影响,去年水力发电量却有所下降。 虽然低碳能源占比增长明显,但从各国经济增长数据来看,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全球经济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GDP同比涨幅约为5.9%,基本与碳排放量涨幅持平,这也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与碳排放量紧密关联。 IEA指出,疫情期间全球经济显然并未实现“可持续复苏”,现在全球应确保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的反弹是暂时的,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并保障能源安全在当下更凸显其必要性。 然而,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数据,虽然2021年美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大增,但按照这一速度,即使到2050年也无法满足美国电力需求,届时美国将仍有44%的电力供给来自于煤炭和天然气发电。与此同时,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德国作为欧盟国家中最早实施弃煤政策的国家,近日也表示有意重启已经关停的燃煤发电设施。德国能源领域相关官员在日前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德国要继续推进能源独立,将不得不重启煤电。”(来源:中国能源网 李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