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柴油纳米助燃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06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专家利用纳米黏土研发出一种锅炉用柴油纳米助燃剂,为提高柴油利用率、减少气体排放提供了新思路。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完成,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黏土材料领域的核心期刊《应用黏土科学》上。

    吴正岩课题组制备出新型疏水纳米复合材料,可有效增加柴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柴油燃烧效率,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污染物排放。同时,燃烧后的余烬可高效去除水体中六价铬,降低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7/05/content_687910.shtml
相关报告
  • 《俄罗斯科学家研制出价格低廉的高精度纳米制版工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6-11-15
    • 据俄新社1月15 日消息,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 谢苗诺夫 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物理问题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高分辨率激光制版技术,能够将复杂结构制备到玻璃表面上,可分辨尺寸为人类头发直径千分之一大小的目标。
  • 《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发布时间:2024-04-22
    • 据SEMI大半导体产业网4月19日报道,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这是电子科技大学“银杏一号”城域量子互联网研究平台取得的又一项重要进展,也是天府绛溪实验室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创新成果。 据悉,研究团队通过迭代电子束曝光和干法刻蚀工艺,攻克高质量氮化镓晶体薄膜生长、波导侧壁与表面散射损耗等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将氮化镓材料运用于量子光源芯片。目前,量子光源芯片多使用氮化硅等材料进行研制,与之相比,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在输出波长范围等关键指标上取得突破,输出波长范围从25.6纳米增加到100纳米,并可朝着单片集成发展。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等大力支持。近日,以“Quantum Light Generation Based on GaN Microring toward Fully On-Chip Source”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物理亮点”进行重点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