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储能系统招标规模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425%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7
  •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储能分会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新型储能7月研究简报显示,储能市场持续火热,7 月储能系统招标规模创历史新高。分会共统计到储能招标项目252个,总规模达到15.8GWh ,环比增长1% ,同比增长425% 。其中,储能EPC项目共计171个,规模为4.9GWh ,储能系统项目共计81个,规模为10.9GWh。

    中标数据显示逐步回暖。7月共统计到储能中标项目124个,总规模达8.7GWh ,环比增长136% ,同比增长499% ,其中储能EPC项目共计77个,规模3.9GWh ,储能系统项目共计47个,规模为4.8GWh。

    价格方面,在前6个月储能系统平均报价整体持续下行态势下,7 月份加权平均中标价为1.078元/Wh ,环比下降11.6%,今年1 -7 月中标价累计下降32.2%,显示中标价格继续走低。

    尤其是,分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工商业储能备案高增,显示产业爆发在即。根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国工商业储能备案同比增长520%,其中6月单月备案超700MWh,创历史新高。从地区分布来看,浙江、广东、江苏三省位居备案规模前三,合计超900MWh。

    展望储能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储能分会认为,碳酸锂价格企稳,成本明确利好储能后续增长。7月以来,锂价小幅下降并逐步回归理性,长期来看将带动储能电池成本下降,有效刺激储能需求。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56260-1.html
相关报告
  • 《德国2019电池储能规模1.1GWh 同比增长41%》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3-20
    • 据德国调研机构报告显示,2019年底德国的电池储能容量达到1.1GWh,同比增长41%,同时预计2020年底将达到1.4GWh。 欧洲储能联盟EASE称,欧洲电池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在2019年底大约达到3.5GW,德国占比达到31.4%。 其中,公用事业级储能项目去年新增89MW,累计规模达453MW,一些此前的项目有望在今年实现投运,累计规模将会增加至517MW。 报告称,在经历前两年翻倍式的增长之后,德国公共事业储能电池市场达到饱和,以及自去年7月起市场价格的急剧下降,导致该领域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 报告还补充到,随着电池价格的下降,以及电网运营商大规模电网级电池储能项目计划的部署,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提升该领域的装机规模。 另一方面,2019年德国的家用电池储能市场继续发展,已投运的家用储能容量达680MW,新增240MW,共有18.2万套系统,主要用于与屋顶光伏系统或者与电动汽车搭配。 据德国咨询公司Team Consult预测,到2020年底,家用储能市场的装机容量将达到930MW,平均功率将从3.5 kW上升到3.75 kW,其成本下降和单体容量上升的趋势将保持不变。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19年,全球的家庭储能市场主要集中在德国和日本。目前,德国是世界最大的家庭储能市场。 其主要的推动作用是不断下降的上网电价补贴、高电价以及多元商业模式等刺激因素。截至2019年底,粗略统计德国市场新增4—5万套家庭储能系统。
  • 《今年前7月广东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近30%》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4
    • 今年1-7月,广东电力市场累计交易电量219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30%。今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独立储能参与现货电能量和区域调频市场,且实现了独立储能首次参与中长期交易,建立抽水蓄能参与交易机制,实现南方区域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以“集中竞价、事后交易”的方式参与绿电交易,推动气电天然气价格传导机制落地,多措并举促进电力保供稳价以及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以市场推动降本增效   市场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3%   从峡安储能站成为南方区域首个正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海风+独立储能”配套项目,到广东规模最大的低压并网的工商业储能项目——维达低压并网用户侧储能项目正式投运并参与到广东电力市场当中……这都是广东推动了新型储能逐步进入电力市场的一个个缩影。“2024年上半年,已有5家独立储能电站入市,既参与电能量交易、也参与调频辅助服务交易。”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黄远明表示,当前,在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中,各储能电站累计获得调频收益约5300万元。   除了电源侧降本增效,广东电网还通过抓住燃料价格回落时机,推动跨省送电交易价格稳中有降等日益灵活的电力市场化机制促进新能源的广泛消纳和绿色转型。据悉,今年上半年,广东电网通过从电源侧、用户侧、市场交易、转供电等电力全产业链挖掘降成本举措,降低全省工商业用电成本约145亿元,预计全年可降成本约290亿元,折合降低工商业电价4.9分/千瓦时。   市场化交易电量持续增长。今年1-7月,广东全社会用电量5094.74亿千瓦时,广东电力市场累计交易电量占其比重的43%,市场连续平稳运行达33个月,市场秩序规范良好,市场运营活跃平稳。   市场主体是市场活力的源泉和载体。广东推动发用两侧主体“应进全进”,实现煤电、气电、核电、新能源、新型储能等同台参与现货交易,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截至今年7月底,广东电力交易平台累计注册交易主体76375家,其中发电企业359家,售电公司274家。市场主体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市场的充分竞争、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软硬件升级“组合拳”   现货市场出清效率提升约40%   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13时是电力现货交易最繁忙的时间,买卖双方都要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报价完成交易。卖方是火电、新能源等发电企业,买方则是售电公司及工商业等用户。“出清价格升高,反映出高温天气下,市场对电力需求更大。”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组织部专责饶云杰说。   进入7月以来,广东电网用电负荷五次创历史新高。天气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的价格。“电力市场启动之后,还原了电力商品的属性。”饶云杰表示。如果说电力交易中心负责电力现货市场信息的对外发布,那电网调控中心则负责生产情报,情报的关键在于提供电能量的出清价格。   “‘出清价格’就是电力市场中电力商品的‘市场价格’,我们需要在最快的时间里,算出以最低总成本能购买每日的电力电量。”广东电网调控中心运行策划部经理潮铸介绍,通过建模、调试、自动辨识和系统架构优化等软硬件加速“组合拳”,使现货市场出清效率提升约40%。据统计,日前市场机组组合平均计算时间由90分钟缩短至50分钟,实时市场出清计算平均时间由13分钟缩短至7分钟,日前市场发布时间总体提前到17点前,比原时间提前近1小时。   出清效率提高了,出清结果就能提前对外发布,有效带动了省内发电厂、售电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工作模式优化。广东省能源集团沙角C厂运营部部长黄浩说:“市场出清结果提前发布有利于我们电厂提前做好人员安排和开停机准备,帮助电厂更合理调配资源。”协鑫南方售电有限公司部长李思水则提到,“售电公司也将有更充足的时间做好资源调配,提高售电环节的运转效率和用户服务水平”。   2024年1-7月   5家独立储能电站入市累计获得调频收益约5300万元   峡安储能、万羚储能、英利储能、清城储能参与电能量交易和调频交易,宝湖储能参与电能量交易   交易电量占广东全社会用电量近半   广东全社会用电量5094.74亿千瓦时,广东电力市场累计交易电量占其比重的43%   交易效率再提升   实时市场出清计算平均时间由13分钟缩短至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