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月广东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近30%》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4
  • 今年1-7月,广东电力市场累计交易电量219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30%。今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独立储能参与现货电能量和区域调频市场,且实现了独立储能首次参与中长期交易,建立抽水蓄能参与交易机制,实现南方区域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以“集中竞价、事后交易”的方式参与绿电交易,推动气电天然气价格传导机制落地,多措并举促进电力保供稳价以及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以市场推动降本增效

      市场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3%

      从峡安储能站成为南方区域首个正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海风+独立储能”配套项目,到广东规模最大的低压并网的工商业储能项目——维达低压并网用户侧储能项目正式投运并参与到广东电力市场当中……这都是广东推动了新型储能逐步进入电力市场的一个个缩影。“2024年上半年,已有5家独立储能电站入市,既参与电能量交易、也参与调频辅助服务交易。”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黄远明表示,当前,在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中,各储能电站累计获得调频收益约5300万元。

      除了电源侧降本增效,广东电网还通过抓住燃料价格回落时机,推动跨省送电交易价格稳中有降等日益灵活的电力市场化机制促进新能源的广泛消纳和绿色转型。据悉,今年上半年,广东电网通过从电源侧、用户侧、市场交易、转供电等电力全产业链挖掘降成本举措,降低全省工商业用电成本约145亿元,预计全年可降成本约290亿元,折合降低工商业电价4.9分/千瓦时。

      市场化交易电量持续增长。今年1-7月,广东全社会用电量5094.74亿千瓦时,广东电力市场累计交易电量占其比重的43%,市场连续平稳运行达33个月,市场秩序规范良好,市场运营活跃平稳。

      市场主体是市场活力的源泉和载体。广东推动发用两侧主体“应进全进”,实现煤电、气电、核电、新能源、新型储能等同台参与现货交易,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截至今年7月底,广东电力交易平台累计注册交易主体76375家,其中发电企业359家,售电公司274家。市场主体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市场的充分竞争、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软硬件升级“组合拳”

      现货市场出清效率提升约40%

      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13时是电力现货交易最繁忙的时间,买卖双方都要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报价完成交易。卖方是火电、新能源等发电企业,买方则是售电公司及工商业等用户。“出清价格升高,反映出高温天气下,市场对电力需求更大。”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组织部专责饶云杰说。

      进入7月以来,广东电网用电负荷五次创历史新高。天气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的价格。“电力市场启动之后,还原了电力商品的属性。”饶云杰表示。如果说电力交易中心负责电力现货市场信息的对外发布,那电网调控中心则负责生产情报,情报的关键在于提供电能量的出清价格。

      “‘出清价格’就是电力市场中电力商品的‘市场价格’,我们需要在最快的时间里,算出以最低总成本能购买每日的电力电量。”广东电网调控中心运行策划部经理潮铸介绍,通过建模、调试、自动辨识和系统架构优化等软硬件加速“组合拳”,使现货市场出清效率提升约40%。据统计,日前市场机组组合平均计算时间由90分钟缩短至50分钟,实时市场出清计算平均时间由13分钟缩短至7分钟,日前市场发布时间总体提前到17点前,比原时间提前近1小时。

      出清效率提高了,出清结果就能提前对外发布,有效带动了省内发电厂、售电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工作模式优化。广东省能源集团沙角C厂运营部部长黄浩说:“市场出清结果提前发布有利于我们电厂提前做好人员安排和开停机准备,帮助电厂更合理调配资源。”协鑫南方售电有限公司部长李思水则提到,“售电公司也将有更充足的时间做好资源调配,提高售电环节的运转效率和用户服务水平”。

      2024年1-7月

      5家独立储能电站入市累计获得调频收益约5300万元

      峡安储能、万羚储能、英利储能、清城储能参与电能量交易和调频交易,宝湖储能参与电能量交易

      交易电量占广东全社会用电量近半

      广东全社会用电量5094.74亿千瓦时,广东电力市场累计交易电量占其比重的43%

      交易效率再提升

      实时市场出清计算平均时间由13分钟缩短至7分钟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8116.html
相关报告
  • 《印度今年前5个月动力煤进口同比增长12%》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6
    • 据印度商业线报(The Hindu Businessline)6月17日消息,5月份,印度煤炭进口达到6个月来最高水平。 2024年5月,印度动力煤进口连续第六个月上升,进口到货量创下6个月来新高。由于预计夏季高温将导致电力需求上升,火力发电厂(TPP)已持续囤积了煤炭这种重要大宗商品。 能源信息机构开普勒(Kpler)的数据显示,5月份主要由电力行业消费的动力煤进口量为1699万吨,环比增长近6%。然而,同比下降了近4%。“5月份,印度动力煤进口量攀升至1699万吨的6个月高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则略有下降。这也结束了连续八个月的月度同比增长。”开普勒干散货分析师亚历克西斯?埃伦德(Alexis Ellender)告诉 Business line。 动力煤进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夏季需求上升。近些年来,印度的电力需求一直以每年近10% 的速度增长,工商业不断发展以及家庭消费不断增加带动了电力消费的增长。今年气温上升也刺激了更多的电力需求。例如,5月30日,因为强烈的热浪侵袭了印度北部、西北部和中部等大部分国土,导致了对制冷的更高要求,使得印度白天的最高电力需求达到了创纪录的2.5亿千瓦。 2024年5月印度火力发电厂的负荷系数(plant load factor-PLF) ,即容量利用率为77.84%,而去年5月为73.64%。发电量达到43,332.91吉瓦时(GWh),增长了12%。 “炎热、干燥的天气一直在激发着对动力煤的需求。然而,接近创纪录的煤炭库存、强劲的国内产量增长以及季风降雨的提前到来,预计将减缓煤炭进口步伐。 预计6月份印度煤炭进口将减弱。据印度气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MD)预测,“高于正常”的季风降雨量将补充水库来水,提高水力发电量,从而影响燃煤发电。他补充说: “天然气发电量也有所增加,尽管它在印度整体电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 “我们预计,印度6月份动力煤进口量环比将有所下降,但同比可能仍将保持上升,原因是国内煤炭运输由于降雨而受到影响。7月至9月这一季度的煤炭进口预计将比4月至6月有所下降,然而随着印度潜在电力需求的增加,煤炭进口还将继续走高”。 前5个月印度动力煤进口同比增长12% 据CoalMint的船运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印度动力煤进口量近8000万吨,同比增长12%,而去年同期进口量只略高于 7100万吨。这些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和其他工业用途。 由于印度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增长增加了能源消耗和国内资源的负担,2023年印度动力煤进口量同比增长约10%,增至近1.8 亿吨。印度80%以上的动力煤需求用于发电。印度目前的发电结构由煤炭(77%)和可再生能源(23%)组成。 传统煤炭出口国均位居前列:印度尼西亚仍然是印度最大的煤炭进口来源国,2024年前5个月的煤炭进口量为4910万吨,其次是南非(1200万吨)和美国(66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4年1-5月印度国内动力煤产量达到约4.45亿吨,比上年同期的4.04亿吨增长了10%。同时,今年前5个月的动力煤进口量也大幅增加。 为何印度2024 年煤炭进口量会上升? *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印度进口的动力煤大部分用于电力行业,据CEA估计,电力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10%,与印度整体经济增长同步。BigMint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印度的电力消耗量达到700,855百万单位(million units),而去年同期为 639,304 百万单位,同比增长约 10%。 因为印度自4月底以来一直受到持续高温天气的侵袭,许多地区的气温接近50摄氏度。要满足这种前所未有的电力需求增长,就意味着要保持发电厂煤炭库存充足。 *燃煤发电量上升:印度发电量中煤炭的份额从去年1月至5月的约74.4%上升至今年同期的75%以上。由于降雨模式不稳定,水库水位较低,大型水力发电在全国电力需求中所占的份额同比下降了10%以上。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略有增加,但高间歇性和存储成本加剧了对动力煤的依赖。 *政府对煤炭进口的强制规定:电力部已将进口燃煤发电厂的满负荷运行期限延长至10月15日,以满足夏季预期的高电力需求,预计高峰需求将超过260吉瓦,而去年为243吉瓦。尽管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但仍要求进口燃煤发电厂(ICB)进口煤炭,以便继续无缝运营。 *印度海绵铁产量不断增加:印度海绵铁产能迅速增长,2024年月均产量超过450万吨,而去年同期的月均产量远低于400万吨。进口南非动力煤固定碳含量较高,VM含量较低,每生产一吨海绵铁需要约0.8吨,而国内煤炭需求量超过1.3-1.4吨。因此,进口是首选。 展望未来,预计印度仍是未来十年内动力煤需求将增长的少数几个市场之一。这一增长将在多大程度上传导至海运市场,将取决于该国增加国内生产的能力以及相关物流网络能否可靠地按必要的规模完成煤炭运输。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测,到2030年,印度的煤炭发电量将增长,与西方世界和中国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预计印度国内煤炭产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增加,但可能仍跟不上需求增长的步伐,因此预计2025年印度海运煤炭进口量将出现高于中等增速的增长。
  • 《1-7月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6%》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8
    • 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消息,1至7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95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产业转型升级、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拉动南方五省区电力消费攀升,相关行业用电量增速表现亮眼。 分产业看,1至7月,南方五省区第一、二、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8%、9.4%、9.2%和5.5%。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对五省区的用电量增长贡献率达66%,较去年同期增长27.3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增长1.1个百分点,体现第二产业支撑作用显著。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推进。1至7月,南方五省区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8%,在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带动下,九大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8%,高于制造业用电量增速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居前,分别为16%、15%和12.4%。 第三产业则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八大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用电量增速均超10%。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5.5%;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带动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8.1%。服务消费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相关行业用电量也在迅速增长。1至7月,南方五省区消费类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4%,对五省区用电量增长贡献率近四成。其中,可选消费行业、升级消费行业用电量呈两位数增长。 此外,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持续拉动下,“三新”行业用电量保持高速增长。1至7月南方五省区“三新”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6%,其中,7月份五省区“三新”用电量增速达35%,已经连续18个月增速超25%。 分省区看,1至7月,广东全社会用电量达5095亿千瓦时,用电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云南、海南用电量增速均超10%,其中云南用电量增速以14.2%位列五省区第一。 在1至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近三成的深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正成为出口中坚力量。与之相对应的是,1至7月,深圳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6.5%、12.5%和23.8%。从重点港口看,1至7月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用电量同比增长14.75%;小漠国际物流港用电量同比增长43.2%。 在广西北海,该市凭借石英砂资源优势和港口区位优势,正打造国内光伏设备制造新高地,并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机遇,推动光伏玻璃产品出口东盟国家。1至7月,北海市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生产用电量保持高位增速,增速高达110%。 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纵深推进,对外出口企业需要证明生产过程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为满足企业低碳转型要求和绿电购买需求,海南电力交易中心持续加强绿电市场建设。今年1至7月,海南省内“绿电+绿证”交易总成交电量6.64亿千瓦时,是2023年全年绿电交易量的7.8倍,服务企业打造“走出去”的绿色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