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为学生送上“气象+”研学科普盛宴》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4-26

  •   4月24日是第8个“中国航天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开展科普开放日活动,迎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 初一年级的 140余名师生们参观。
      在气象青年志愿者的生动讲解中, 师生们一起了解关于风云气象卫星应用、人工影响天气、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等方面的知识,模拟体验“气象主播”。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到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离不了气象服务的保驾护航,以及气象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
      
  • 原文来源: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gzdt/202304/t20230425_5464817.html
相关报告
  • 《内蒙古土特产》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5-01-24
    • 内蒙古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全区境内生长着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600多种,其中罗布麻、芦苇等70多种纤维植物是造纸、制绳和人造棉的重要原料;榛子、山杏、文冠果、红豆等是良好的油料植物和制酒野果;柞树的橡子、沙枣等50多种植物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以加工成面粉、粉条、糖稀、糖色等。内蒙古还是中国中草药生产基地之一。现已发现药用植物500多种,有誉称为中国“国老”的甘草、补气药材之最黄芪、中国地精——肉苁蓉,还有赤芍、麻黄、桔梗、知母、柴胡、苍术、远志、车前子、龙胆草等药材几十种。鸟兽类有雁鸭类、雉鸡类、紫貂、马鹿和驼鹿等。内蒙古又是牛、羊、驼、马之乡,是盛产驼峰、驼掌、牛鞭、牛黄、马宝之地。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山羊绒,被誉为纤维宝石。黄河美鲤、河套蜜瓜、中华麦饭石、珍稀名贵的巴林彩石,还有马铃薯资源、莜面制品、乳制品、油料作物、羊绒羊毛、皮革皮毛、肉羊资源等。
  • 《内蒙古持续推进荒漠生态气象工作》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8-28
    •      8月15日,我们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生态保护问题,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他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进荒漠生态气象工作,完善生态气象观测体系,攻关荒漠生态气象科技,助力开展“飞机播种造林”“一亿棵梭梭”等防风固沙项目,自觉担起“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特别是针对近两年沙尘天气明显增多的现状,在沙尘移动路径上新规划一批沙尘专项监测站网,并计划开展沙尘源区普查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