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园“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桃根系稳定转化方法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5-18
  • 4月22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的专利技术“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桃根系稳定转化方法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910139795.7。发明人:韩月彭;徐胜利;郑蓓蓓;赖恩惠。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的基因组上,以获得含目标性状植株的方法,其主要应用于植物性状分子机理基础研究和植物品种改良以及新品种培养等方面。目前,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如棉花、大豆、水稻和苹果等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已获得了具有高产、高抗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种,为推动未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桃是多年生类重要的核果果树,基因组大小230Mb,约为拟南芥基因组大小的两倍,其稳定转化工作难度较大,严重阻碍了桃的分子遗传改良研究进程。目前仅有少量文献报道桃的农艺性状探索研究,尚无高效稳定的转基因体系建立公布。另外,转基因植物通常是利用农杆菌介导离体外植体进行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农杆菌有两种,一种是根癌农杆菌,该类型的菌株被广泛地用于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另一种是发根农杆菌,主要是用于转基因根的获得。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发现,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桃外植体转化极难获得桃转基因材料。因此,建立高效稳定的转化体系已成为当前致力于桃农艺性状基础研究和分子遗传改良研究迫切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与育种学科组韩月彭研究员等发明了“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桃根系稳定转化方法及其应用”。其目的在于攻克桃稳定转化难的技术瓶颈,提供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桃根系稳定转化方法及其应用,即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桃芽段外植体稳定转化获得转基因根+野生型芽桃复合型株系的体系建立。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桃转化方法体系建立为今后开展桃耐盐碱,抗重金属毒害、抗涝、抗线虫等方面的研究及加强桃抗性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原文来源:http://www.whiob.ac.cn/xwdt/kydt/yjjz/202205/t20220518_6449603.html
相关报告
  • 《 武汉植物园六件发明专利喜获授权》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1
    •  2022年1-2月,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消息,武汉植物园药用植物资源、猕猴桃种质资源与育种、草坪草与牧草分子育种学科组有6件发明专利喜获授权。   一、一种箭叶淫羊藿叶柄组培快繁方法   专利号:202010439346.7   发明人:张燕君,黄天悦,于淑霞,梁琼,于东悦,王兰香   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授权日:2022-01-1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箭叶淫羊藿叶柄组培快繁方法,通过叶柄诱导出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或丛生芽、进而诱导生成须根等一系列步骤形成完整的植株,然后通过炼苗和育苗处理形成适应自然条件的健壮苗。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时间长、繁殖率高,繁殖周期短,成本低,炼苗后存活率高等优点,适宜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对淫羊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促进作用。   二、一种箭叶淫羊藿种胚组培快繁方法   专利号:202010439560.2   发明人:梁琼,张燕君,于淑霞,黄天悦,于东悦,王兰香   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授权日:2022-01-21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箭叶淫羊藿种胚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箭叶淫羊藿种胚为外植体,通过对完全干燥的种子消毒、种子低温培养、诱导外植体生成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或丛生芽、诱导芽体形成须根、炼苗、育苗等过程获得箭叶淫羊藿再生苗,建立了箭叶淫羊藿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具有操作简单,污染率低,繁殖周期短,繁殖率高,成本低,幼苗田间存活率高等优点,为箭叶淫羊藿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对箭叶淫羊藿野生资源的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一种巫山淫羊藿花序组培快繁方法   专利号:202010434889.X   发明人:张燕君,于东悦,梁琼,黄天悦,于淑霞,王兰香,袁芳   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授权日:2022-01-2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巫山淫羊藿花序组培快繁方法,通过对花序消毒,诱导外植体生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不定芽或丛生芽,进而诱导芽体形成须根,经过炼苗和育苗最终形成健康完整的植株的完整过程。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分化率高达83.7%,丛生芽的增殖系数可达5.1。本发明易于操作,具有高繁殖率、低成本、周期短、幼苗健壮等优点,为淫羊藿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对淫羊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一种猕猴桃结果母枝座的培育方法   专利号:201911040726.7   发明人:陈美艳,赵婷婷,钟彩虹   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授权日:2022-01-2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猕猴桃结果母枝座的培育方法,涉及猕猴桃种植领域。其发明方法操作简单,通过四年左右的树形培养,在主蔓上形成较好的结果母枝座;后续每年在挂果的同时,在结果母枝座上抽发健壮新稍以备翌年使用;树形规范,结果部位不会外移,有效、合理利用架面空间,确保猕猴桃园丰产、稳产和高品质。   五、调控植物耐盐性的狗牙根转录因子CdWRKY50及其应用   专利号:202010503209.5   发明人:陈良,黄雪冰,曹丽雯,马光婧   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授权日:2022-02-0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植物耐盐性的狗牙根转录因子CdWRKY50及其应用,涉及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首次克隆得到了调控植物耐盐性的狗牙根转录因子CdWRKY50,功能验证发现过表达CdWRKY50降低了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而通过VIGS沉默CdWRKY50提高了狗牙根的耐盐性,说明该基因负调控植物的耐盐性;本发明CdWRKY50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快速、精准培育耐盐狗牙根种质提供了全新的基因资源。   六、一种猕猴桃的低位嫁接方法   专利号:ZL201911000016.1   发明人:陈美艳,张鹏,钟彩虹   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授权日:2022-02-11   一种猕猴桃的低位嫁接方法,涉及猕猴桃种植领域。采用本方法操作简单,能降低伤流和冬季低温影响,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后株生长健壮,成形迅速,提早进入盛果期;在标准园的管理水平下,大树改接第二年即可达到盛果期产量的40%以上。
  • 《武汉植物园 "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5-11
    • 4月 6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发明专利“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 ZL 201610613789.7)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人:刘宏涛 ,王福龙 ,宋利平。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大规模的建设如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迅猛发展。这些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同时由于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   目前,对于坡度小于60°的边坡处理方式:一是采用挡土墙、抗滑桩、板桩结构等工程防护,但存在以下不足:施工机械要求高,施工方法复杂,治理工程造价高;开挖面大,坡面不宜绿化,且边坡生态修复能力差;易滑坡,边坡的稳定性差。二是客土种子喷播技术、喷混植生、植生网等技术,短期绿化效果较好,但随着日积月累的雨水冲刷极易导致沉降、垮塌,且中、后期绿化效果难以维持。   针对上述问题,武汉植物园副主任刘宏涛研究员等率领生态与景观工程研究团队成员共同发明了“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岩质边坡上安装一种结构简单、稳固性好的植生巢,在植生巢内填充基质与种植植物,从而实现对岩质边坡的长久绿化。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实用性强、适用性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