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园 "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5-11
  • 4月 6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发明专利“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 ZL 201610613789.7)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人:刘宏涛 ,王福龙 ,宋利平。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大规模的建设如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迅猛发展。这些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同时由于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

      目前,对于坡度小于60°的边坡处理方式:一是采用挡土墙、抗滑桩、板桩结构等工程防护,但存在以下不足:施工机械要求高,施工方法复杂,治理工程造价高;开挖面大,坡面不宜绿化,且边坡生态修复能力差;易滑坡,边坡的稳定性差。二是客土种子喷播技术、喷混植生、植生网等技术,短期绿化效果较好,但随着日积月累的雨水冲刷极易导致沉降、垮塌,且中、后期绿化效果难以维持。

      针对上述问题,武汉植物园副主任刘宏涛研究员等率领生态与景观工程研究团队成员共同发明了“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岩质边坡上安装一种结构简单、稳固性好的植生巢,在植生巢内填充基质与种植植物,从而实现对岩质边坡的长久绿化。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实用性强、适用性广。

相关报告
  • 《武汉植物园“ 用于鉴定泰国莲种质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3-12
    •  2月10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发明专利“用于鉴定泰国莲种质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 (ZL 201911080230.2)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人:杨美、杨东、宋贺云、刘艳玲、邓显豹。   本发明包括2个分子标记SSR01和SSR02,可准确将泰国莲种质与美洲黄莲、中国莲野生种质区分开来,有效克服表型早期鉴定难以准确区分泰国莲种质与美洲黄莲、中国莲野生种质的缺点,在莲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 《武汉植物园“一种快速高效获得多花火球花愈伤组织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18
    •  5月13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园艺保育中心“一种快速高效获得多花火球花愈伤组织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110299783.8。发明人:钟志祥;王青锋;严雪;胡光万;刘艳玲;李洪林。   多花火球花 (Scadoxusmultiflorus subsp. multiflorus)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潮湿、阴凉的生境,也极易遭受食叶害虫危害。该物种原产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地区,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从埃塞俄比亚到南非都有分布。多花火球花叶形优美,株形俊秀,花色艳丽,花形奇特,先花后叶,是十分优良的盆栽花卉和景观绿化植物。多花火球花叶片和球茎都富含有剧毒的生物碱,球茎可以用来治疗水肿、疥疮、咳嗽等疾病,也可以用来制作鱼毒和箭毒;叶片则不能为牲畜食用,否则中毒。   目前,我国有少量的引种栽培,但是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生产的实际需求,大量扩繁显得尤为重要。全球对此物种常采用的扩繁方法是播种繁殖和分株(分球)繁殖,但这两种繁殖方式繁殖数量极为有限,大量采挖野外植株严重破坏了野外种群。为了避免野外采挖,以及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发多花火球花的大规模繁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园艺保育中心高级实验师钟志祥和李洪林等发明了“一种快速高效获得多花火球花愈伤组织的方法”,此发明方法与传统的分株繁殖、播种繁殖相比,具有不破坏母株、单次产苗多、易于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其方法简便,成本低,适合大量扩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