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筑波大学研制出可在 827°C极端高温工作的二极管》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李衍
  • 发布时间:2023-07-21
  •        硅半导体在电器中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超过300°C的高温环境中,如地下资源钻探、太空探索和发动机外围设备,由于硅器件的工作温度范围有限而需要更优越性能的半导体材料。

            宽带隙半导体是高温电子器件的首选。目前,氮化铝(AlN)晶体是高温器件最具吸引力的材料之一,因为与其他半导体相比,其具有更大的带隙能量。

           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可以在高于室温的温度下工作的AlN二极管和晶体管。然而,由于与电气表征系统相关的技术问题,这些AlN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被限制在500°C或更低。

           最近,日本筑波大学利用一种能在高达900°C温度下工作的新型电表征系统,制造和评估了高质量AlN层状二极管和晶体管。研究人员成功演示了二极管在827°C下的工作,超过了以往的所有记录(727°C)。此外,AlN器件中的镍电极即使在827°C下也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AIN器件实际上是可行的,因为AlN层生长在大的、低成本的蓝宝石衬底上。此外,AlN器件表现出简单的结构。

            这项研究为可在恶劣环境(>800°C)中运行的半导体铺平了道路。这些AlN器件有望应用于地下采矿、钢铁生产、太空探索和航空等高温行业。

            这项研究以题名“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implanted AlN layers on sapphire substrates”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上。

           论文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5848/1882-0786/acdcde

  • 原文来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3-07-semiconductor-devices-high-temperature-environments-exceeding.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 Photonics:美国密歇根大学研制出长工作寿命、高效和深蓝色的串联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与量子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26
    • 蓝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PHOLEDs)因其高效能而在显示器和照明中受到关注,但其较短的工作寿命限制了其商业应用。 最近,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以题名“Stable, deep blue tandem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enabled by the double-sided polariton-enhanced Purcell effect”在《Nature Photonics》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长工作寿命、高效且深蓝色的串联PHOLED。该研究基于二极管阴极和阳极,并利用了极化激元增强的珀塞尔效应(Purcell-enhanced Purcell, PEP)。相比单结PHOLED,基于Pt和Ir复合物的串联PEP-PHOLED在寿命和颜色饱和度方面提高了十倍。 基于Pt络合物的串联PEP-PHOLED在平板玻璃基板上表现出LT90=830±30小时和1,800±100小时的工作寿命,并在有无基板光提取情况下分别具有36.8±0.5%或56.0±1.0%的前视外部量子效率。这种长寿命相当于传统单结基Ir的PHOLED寿命的250倍,且在高达±75°的视角下,色度坐标为CIExy=(0.14,0.12),并具有边缘可察觉的色移。 这项研究首次展示了稳定性可与绿色PHOLED相媲美的深蓝色PHOLED,加速了深蓝色磷光发射器在节能显示器和照明中的应用。 论文下载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5-01679-0
  • 《连续波UV-B激光二极管》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21-05-17
    • 来自名城大学、三重大学,旭化成公司和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小组实现了13.3kA / cm2的电流密度阈值,迄今为止,这是以300nm波长发射的UV-B激光二极管(LD)的最低阈值电流密度,他们的工作重点是优化波导厚度和包层结构。 研究人员认为对于实现连续波操作,小于10kA / cm2的阈值必不可少,另一个要求是工作电压必须小于10V,UV-B波长范围是280-315nm。 在先前的工作中,研究小组发现氮化铝镓(AlGaN)结构UV-B激光二极管的一个问题是波导层的自发发射,这是器件性能的寄生现象,可以减少电荷载流子注入到激光器的有源区域。通过减薄波导以提高注入效率并优化包层以维持/增强激光区域的光学限制,可以提高最新器件的阈值。 受实验和模拟的启发,研究人员使用金属有机气相外延(MOVPE)在AlGaN缓冲液上生产了一种优化的器件,位错密度约为1x109 / cm2,沉积在经溅射和退火处理的AlN模板上,在n侧的覆层是无意掺杂的(u-AlGaN),而在上部覆层中则掺杂了镁,以提供p型导电性。 器件制造过程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台面蚀刻和电子束蒸发来沉积钒/金/钛/金n电极和镍/铂/金p电极。二氧化硅用于电隔离n电极和p电极,接触垫由钛/金组成。在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中,采用等离子刻蚀和湿法刻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无涂层镜面。 谐振器长度为2000μm,p电极宽度为10μm的激光二极管的激光阈值电流密度为14.2kA / cm2,而该小组先前报告的类似激光二极管的激光阈值电流密度为25kA / cm2。研究人员将这种改进归因于增加的注射效率和光学限制。 在一系列具有谐振器长度和p电极宽度的激光二极管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表示为了进一步降低阈值电流,还需要研究其他因素。13.3kA / cm2阈值的器件具有2000μm谐振器和15μm宽的p电极。实验准备涉及两个器件,这些器件生长在底层AlGaN缓冲液上,位错密度稍高,约为?3x109 / cm2。 外延设计包括可变厚度的波导层(150nm和50nm)和上部包层,以及到10nm p-GaN接触的两个成分梯度步骤。在室温下,相对于寄生亚峰,更薄的50nm波导具有更强的阱峰值发射。 非必须副峰值是由于波导层引起的,因此可以期望减小波导的厚度来减小亚峰发射。当然,变薄波导会减少有源层中的光限制,模拟结果表明,样品B的波导较薄,使得更多的光进入吸收层,降低了激光效率。相对于150nm波导结构的100 / cm,光吸收估计为260 /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