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赢创与福华化学合资建设乐山首个外资化工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6-25
  • 2025年6月10日,乐山市五通桥福华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内,乐山市首个外资化工项目、首个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赢创、福华合资共建的2万吨特种级双氧水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此次启动的特种级双氧水项目占地50亩,预计2026年初建成投产,年产值约1.5亿元。产品将直供光伏太阳能电池、无菌包装、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以高纯度、环保型特性替代传统材料,助力中国制造业绿色升级。德国赢创工业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夏赋良表示,赢创将输出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技术与管理经验,结合福华化学的产业链整合能力,精准对接国内高端市场对特种化学品的需求缺口。 据悉,德国赢创工业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企业,福华化学自2017年起便与其展开合作,如今已结出丰硕成果。除了本次启动的2万吨特种级双氧水项目外,双方合作的另一重要项目——由赢创技术许可的20万吨工业级双氧水项目预计将于年底投产。未来,双方还将在其他特种化学品领域探讨新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将乐山打造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 此次启动建设的项目从合资公司成立到启动建设仅用数月。 2025年4月,乐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赢创福华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2万吨(折百)特种级双氧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的公示。 2025年1月23日,赢创发布公告,其与福华通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福华)在四川省乐山市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赢创福华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该公司由赢创持有51%的股份,福华持有49%的股份,将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过氧化氢。 该合资公司将以福华的工业级过氧化氢为原料,生产特种过氧化氢,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半导体和食品包装等领域。预计首批产品将在2026年上半年开始供应。 新合资公司是双方于2023年11月签署的许可协议的延续,根据协议,赢创已将其工业级过氧化氢技术授权给福华,以便启动20万吨的过氧化氢超级工厂的建设。新的合资公司将使用该工厂生产的过氧化氢,进行后续的加工提纯。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U0NzEyMA==&mid=2650359808&idx=3&sn=157653a26f5aedea51c0808b07600f92&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全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在攀启动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03
    • 3月31日,攀枝花市光解水制加氢项目建设启动暨氢能交通供需对接会举行,这标志着全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项目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获得氢气。 活动现场该项目采用的“多面体钛酸锶聚光量子制氢氧电热一体化技术”,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段东平科研团队主导研发。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标志着我国在绿氢制备领域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光和水是这项光解水制氢技术的化工反应原料,在我们独有的复合催化材料的光电转换界面上,分区产出氧气和氢气。根据实验室检测数据,其氢气纯度可以达到99.8%、氧气纯度可以达到98.6%。”段东平说。 制氢实验演示装置“项目不仅有突出的效益优势,还具备清洁、可再生、无污染、分布式、灵活性高的环保优势。”作为三家合资建设该项目的企业之一,攀枝花城建交通集团董事长陈曦介绍,项目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落地后将实现“三大跃升”,即:技术跃升,突破光能转化效率世界级难题,填补国内规模化光解制氢空白;产业跃升,首期200吨产线投产将带动万吨级制氢基地建设,三年内可形成年产1.2万吨绿氢的超大型产业集群;生态跃升,项目完全达产后,年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相当于新增3.5万亩森林碳汇。 液氢重卡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建设?攀枝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以项目建设蓄积发展动能,推动东方电气、四川能投、国家电投、正氢科技等签约企业项目落地,促进氢燃料电池产线、氢能轻量化装备、“谷电+光伏”制氢等项目建设。将以链式思维打造产业集群,统筹氢能全要素、全链条发展,构建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拓展氢能交通、冶金、化工、储能、发电等领域示范应用,推动制氢储氢加氢装备制造业发展。将以建圈强链构建产业生态,锚定氢能产业建圈强链目标,对照“产业图谱”和“四张清单”,建立氢气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体系。
  • 《强强联手!南京首个园区级能碳虚拟电厂项目启动建设》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8-06
    •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建设,8月2日上午,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强强联手推进全市首个园区级能碳 虚拟电厂 项目建设,这是依托全国集聚度最高的 智能电网 产业优势,加快打造世界智电谷和 新型电力系统 示范区的关键举措,也是加快推进地区能源转型生动创新实践。 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爱军、副主任刘群,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惠新,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经海林等出席签约仪式。 自去年12月成功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后,江宁开发区将能碳虚拟电厂建设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碳达峰试点创新探索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次三方合作,将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产品孵化、示范应用和运营模式创新,打造涵盖“虚拟电厂+电力交易+综合能源+智慧用能+能碳管理”五大功能的国内首套电碳协同的能碳虚拟电厂智慧管控平台。 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惠新提出。 国家正在全力打造新型能源体系,目前江苏新能源电力占比较高,江宁开发区打造能碳虚拟电厂正当其时。在能碳虚拟电厂建设中,要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各方意见,尽快确定虚拟电厂优化方案,提升系统研发质效;探索商业模式,结合国家陆续出台的绿电、低碳等政策,探索虚拟电厂运营新模式新应用,持续完善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明确时间节点,推动虚拟电厂尽快落地,促进园区能源结构转型;落实资源共享,发挥开发区管委会、华电江苏公司、国电南自各自优势,确保开发区虚拟电厂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经海林表示 ,国电南自与开发区管委会、华电江苏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泛的合作空间,将努力抢抓国家碳达峰首批试点园区建设机遇,加快能源绿色化、数智化核心技术研究攻关,打造电碳耦合的新型数智能源平台,加快推进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示范项目建设,为江宁开发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贡献“南自智慧”和“南自力量”。 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爱军强调, 三方共建能碳虚拟电厂是园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特色表现,更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碳达峰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合作共赢,在虚拟电厂建设中高效协同、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做到互利共赢。要瞄准争先领先,匹配最强力量、最优资源、最好政策,全力推动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以最高标准建设,努力争第一、创唯一。要强化沟通交流,以此次合作为新的起点,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持续深化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形成合力,争取尽快出形象、出实效。 下一步,江宁开发区将以此次签约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工作落实落地,始终锚定打造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园区、世界一流智能电网产业园区两大目标,通过能碳虚拟电厂建设将新能源示范项目串点成线,形成体系,促成态势,打造成为碳达峰试点创新探索的核心亮点,推动试点工作加速起势,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把碳达峰试点建设打造成为园区蝶变升级的综合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