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赢创与福华化学合资建设乐山首个外资化工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6-25
  • 2025年6月10日,乐山市五通桥福华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内,乐山市首个外资化工项目、首个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赢创、福华合资共建的2万吨特种级双氧水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此次启动的特种级双氧水项目占地50亩,预计2026年初建成投产,年产值约1.5亿元。产品将直供光伏太阳能电池、无菌包装、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以高纯度、环保型特性替代传统材料,助力中国制造业绿色升级。德国赢创工业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夏赋良表示,赢创将输出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技术与管理经验,结合福华化学的产业链整合能力,精准对接国内高端市场对特种化学品的需求缺口。 据悉,德国赢创工业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企业,福华化学自2017年起便与其展开合作,如今已结出丰硕成果。除了本次启动的2万吨特种级双氧水项目外,双方合作的另一重要项目——由赢创技术许可的20万吨工业级双氧水项目预计将于年底投产。未来,双方还将在其他特种化学品领域探讨新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将乐山打造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 此次启动建设的项目从合资公司成立到启动建设仅用数月。 2025年4月,乐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赢创福华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2万吨(折百)特种级双氧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的公示。 2025年1月23日,赢创发布公告,其与福华通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福华)在四川省乐山市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赢创福华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该公司由赢创持有51%的股份,福华持有49%的股份,将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过氧化氢。 该合资公司将以福华的工业级过氧化氢为原料,生产特种过氧化氢,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半导体和食品包装等领域。预计首批产品将在2026年上半年开始供应。 新合资公司是双方于2023年11月签署的许可协议的延续,根据协议,赢创已将其工业级过氧化氢技术授权给福华,以便启动20万吨的过氧化氢超级工厂的建设。新的合资公司将使用该工厂生产的过氧化氢,进行后续的加工提纯。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U0NzEyMA==&mid=2650359808&idx=3&sn=157653a26f5aedea51c0808b07600f92&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全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在攀启动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03
    • 3月31日,攀枝花市光解水制加氢项目建设启动暨氢能交通供需对接会举行,这标志着全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项目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获得氢气。 活动现场该项目采用的“多面体钛酸锶聚光量子制氢氧电热一体化技术”,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段东平科研团队主导研发。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标志着我国在绿氢制备领域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光和水是这项光解水制氢技术的化工反应原料,在我们独有的复合催化材料的光电转换界面上,分区产出氧气和氢气。根据实验室检测数据,其氢气纯度可以达到99.8%、氧气纯度可以达到98.6%。”段东平说。 制氢实验演示装置“项目不仅有突出的效益优势,还具备清洁、可再生、无污染、分布式、灵活性高的环保优势。”作为三家合资建设该项目的企业之一,攀枝花城建交通集团董事长陈曦介绍,项目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落地后将实现“三大跃升”,即:技术跃升,突破光能转化效率世界级难题,填补国内规模化光解制氢空白;产业跃升,首期200吨产线投产将带动万吨级制氢基地建设,三年内可形成年产1.2万吨绿氢的超大型产业集群;生态跃升,项目完全达产后,年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相当于新增3.5万亩森林碳汇。 液氢重卡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建设?攀枝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以项目建设蓄积发展动能,推动东方电气、四川能投、国家电投、正氢科技等签约企业项目落地,促进氢燃料电池产线、氢能轻量化装备、“谷电+光伏”制氢等项目建设。将以链式思维打造产业集群,统筹氢能全要素、全链条发展,构建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拓展氢能交通、冶金、化工、储能、发电等领域示范应用,推动制氢储氢加氢装备制造业发展。将以建圈强链构建产业生态,锚定氢能产业建圈强链目标,对照“产业图谱”和“四张清单”,建立氢气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体系。
  • 《世界首创化学炼胶30万吨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6-11
    • 6月9日,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化学炼胶30万吨项目建设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世界首创的化学炼胶绿色新材料EVE胶产业化驶入快车道,有望极大提升橡胶轮胎产品性能,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迭代升级。 该项目落户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由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导规划,怡维怡橡胶研究院国际首创发明,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承担工程化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建设。项目采用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学炼胶技术,颠覆了橡胶行业百年以来一直沿用的橡胶与填料物理干法混炼方式,突破了橡胶材料领域传统的经典磨耗理论,并彻底打破了困扰世界轮胎行业多年的“魔鬼三角”定律。化学炼胶30万吨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达到百亿级产值规模。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傅向升,副会长李彬,党委委员、副秘书长胡迁林,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校长陈克正,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山东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民,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董家口经济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封洪海等领导以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嘉宾出席。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世界首创的化学炼胶技术的开发完全契合石化行业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战略理念,化学炼胶产品制备的绿色轮胎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已表明其满足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要求。该技术的产业化建设和产能提升对提升石化行业尤其是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能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引领示范作用。 赛轮集团董事长袁仲雪表示,新型化学炼胶项日是在无人区里探索和挣扎,是多种新技术、多种新装备、多种新材料、多种新工艺、多种新产品的集成创新,还将不断改良、优化、提升,进行产业链整合创新。 这一原始创新技术被业内被誉为橡胶轮胎领域的“第四个里程碑”式的技术。应用该技术生产的绿色新材料 EVE胶被业界赞誉为“液体黄金”。采用该材料制备的高性能轮胎,抗湿滑性能等级均达到了欧盟标签法规A级标准,滚动阻力指标达到B级甚至以上,同时耐磨性指标也较传统轮胎提升了20%以上,综合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EVE胶已在橡胶轮胎行业内成功应用,并在国内外投放“液体黄金”半钢优质轮胎超过20万条,为多家主机厂供货。根据已完成的多款车型轮胎评价数据,多项主要性能指标超越其原配胎。此外,应用该技术开发的四季胎综合性能优异,其冰地性能甚至超越国际最高水平,且耐磨性提升40%以上、滚动阻力降低30%以上。 经过验证,在80km/h车速条件下,A级轮胎刹车距离较低等级的F级轮胎可缩短18米,大大提升安全性;对乘用车来说,轮胎滚动阻力由G级提升至B级,则汽车行驶10万公里可减少油耗560升,按照每升油价6元计算,车主可节省约3360元的油费,平均每条轮胎节省840元油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