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发布新的现代工业战略,计划在未来10年内通过86亿英镑研发投资和4.3亿英镑先进制造资金,推动八大高潜力产业(包括增材制造)发展,提升经济生产力与供应链韧性》

  • 编译者: 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7-01
  • 英国政府近日发布了其全新的现代工业战略,这是一个为期十年的计划,旨在促进商业投资、生产力和长期经济增长。该战略优先考虑八个高潜力行业(IS-8),包括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创意产业、国防、数字和技术业务(包括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金融服务、生命科学以及专业和商业服务。这些行业总共占英国GDP的约三分之一。 计划中,政府承诺提供大规模资金支持,包括860亿英镑的研发资金、未来五年43亿英镑的先进制造业资金以及6亿英镑的新健康数据研究服务资金。预计到2035年,包括3D打印在内的先进制造业的企业投资将几乎翻倍,达到每年390亿英镑,相比今天的200亿英镑大幅增加。这些新资金有望增强国内供应链的韧性,并减少对外国进口的依赖。 英国首相里尔·斯塔默表示,这项工业战略标志着英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彻底摆脱了过去的短期主义和权宜之计。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时代,这一战略为英国企业提供了长期的稳定性和方向,以促进投资、创新和创造更多高薪工作机会。 该计划由新成立的工业战略咨询委员会(ISAC)监督,并基于去年十月发布的《2035投资绿皮书》。斯塔默还强调,这一战略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英国已经准备好,并且开放进行商业活动。
相关报告
  • 《英国政府发布《现代产业战略》,聚焦未来10年八大重点产业》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7-27
    • 近日,英国政府发布《英国现代产业战略》,该战略通过资金支持、基础设施配套等来支持未来10年的八大重点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创意产业、数字与技术、生命科学、专业与商业服务等,旨在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同步,还公布了八大行业中五个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创意产业、数字与科技、专业与商业服务等的规划。 先进制造业:将获得高达43亿英镑的资金支持,其中包含未来五年内最高28亿英镑的研发投入。该计划旨在巩固英国本土供应链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将汽车年产量提升至135万辆,以及引领零排放飞行器等下一代技术的研发; 清洁能源:到2035年实现清洁能源产业投资翻番。通过"大不列颠能源"计划追加7亿英镑投入用于建设清洁能源供应链,这将使"大不列颠能源供应链基金"总规模达到10亿英镑,助力英国清洁能源革命建设; 创意产业:通过3.8亿英镑的专项扶持资金(涵盖影视、电子游戏、广告营销、音乐及视觉表演艺术等领域),将充分释放创意产业价值。该战略将重点改善成长期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加强研发投入、技能培训与出口支持。 数字与科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半导体、工程生物学、先进连接技术、网络安全等前沿领域,投入超20亿英镑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通过新设"主权AI计划"及重点投资北爱尔兰网络安全、威尔士半导体和苏格兰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研发,使英国成为欧洲数字科技企业创立和发展领域的领导者。 专业与商业服务:将通过推广英国本土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并推动海外专业资格互认协议,确保英国专业与商业服务成为全球产业最受信赖的顾问,引领该行业的全球变革。
  • 《武汉“光谷制造十条” 每年10亿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发展》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tengfei
    • 发布时间:2017-10-09
    • 12日下午,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关于推进光谷制造2025的若干政策》及实施方案,简称“光谷制造十条”。 新政每年将安排不低于10亿元光谷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围绕光通信与移动通信、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激光、智能装备、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北斗、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绿色与能源管理等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全面支持“光谷智造”创新引领及智能制造示范。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称,到2020年,该区将初步建成光谷特色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技术集聚地。到2025年,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光谷特色制造业创新中心、有国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技术策源地,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让光谷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 “光谷智造”十条新政,真金白银等你来—— 第一条适用范围:本政策支持高新区从事光通信、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激光、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北斗导航、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绿色与能源管理等十大领域(以下简称“十大领域”)的工业企业和 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 第二条支持方向: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光谷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创新引领 、智能制造示范、基础能力提升、规模提升、产业集聚、服务型制造和 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质量和品牌建设、国际化发展等。 第三条制造业创新引领工程:支持制造业创新载体建设,对经认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对设备购置、办公租赁、合同开发等方面予以配套支持,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最高可达2亿元、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最高可达5000万元。对企业牵头新组建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 心,技术创新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当年研发投入的10%予以补贴,单个企业每年补贴经费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 鼓励开展面向制造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对经备案并通过审核的创新创业活动,按照举办各类活动实际支出的50% 给予后补助,每年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第四条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鼓励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工业企业信息化升级项目,对信息化软件及配套信息采集硬件系统的予以补贴,单个企业每年补贴总额可达500万元。 鼓励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对获得在高新区实施的国家智能制造项目,竣工验收后,单个项目补贴总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 第五条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对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单个项目补贴总额最高可达 1000万元;对技改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从项目完工下一 年起,按照对区级财力贡献增量的100%实行以奖代补。 鼓励提升“四基”能力,对高新区企业承担、在高新区实施的国家强基工程竣工验收后,单个项 目补贴总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 第六条产业规模提升工程:继续推进领军企业计划,对领军企业最高奖励资金可达2000万元。 促进中小微企业成长,对成长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照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每家企 业贴息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对工业企业本年度工业用电新增部分(以上一年度为基数)给予20%的电费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第七条产业集聚工程:加大产业集聚配套,对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新落户配套工业企业的新建项目,对三年内的设备投资、融资租赁、厂房租赁等费用按一定比例予以补贴,单个项目累 计补贴总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 鼓励区内企业协作配套,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采购无资产关联关系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零部件以及软件,最高可达500万元。鼓励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项目和军民融合采购项目,参与武汉市政府采购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第八条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工程:实施“光谷智造街区”计划,对面向产业链、产业集群、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云制造、工业物联网、协同供应链、产能合作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单个平台补贴最高可达500万元;对于以服务创新创业企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单个平台补贴最高可达1000万元。 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对获得iF国际设计金奖、红点之星、红点至尊奖、国家级工业设计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等设计类奖项,最高单项给予100万元奖励。 第九条质量与品牌提升工程:鼓励工业企业应用先进 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积极参与 “光谷造”品牌建设。对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认证认可,对相关认证费用的予以补贴。对于获得“光谷造”认证的企业,对其认证费用补贴。 鼓励工业企业参与标准创制,对主导和参与创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最高可达100万元。 支持检验检测中心及检定认证机构建设。对获批国家级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含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获国家绿色产品认证资质的机构、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 可的机构等,最高给于50万元奖励。 第十条实施制造业国际化工程:鼓励企业国际研发合作,对企业国际研发合作费用支出给予30%补贴,单个企业年度支持金额最高 不超过200万元;对企业新设境外研发分支机构的前期费用支出给予30% 补贴,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鼓励企业跨国并购和重组,设立“一带一路”发展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境外技术并购、国际产能合作等。对示范区内上市企业境外并购重组发生的实际费用的20%补贴,每年每家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鼓励企业加大国内外市场推广,鼓励企业以组团的形式参加国际化推广活动,对企业赴境外参加展会进行产品推广的,对其费用(包括展位费、物流费等)予以补贴,每家企业年补贴金额可达50万元。对企业因跨越出口贸易技术壁垒而开展并获 得国际认证的,实行以奖代补。 哪十大“智造”领域最为受益? 一是光通信与移动通信。目标是成全球第一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国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产业基地。 二是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目标是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研发生产基地和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三是集成电路。目标是打造全国最大的存储器产业基地。 四是激光。目标是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激光产业基地。 五是智能装备。目标是打造全国最大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六是生物医药。目标是成为“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生物健康产业高地和创新源泉。 七是高性能医疗器械。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医疗设备、数字医疗设备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八是北斗。目标是建设成“国家北斗应用示范区”。 九是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目标是努力成为世界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十是绿色与能源管理。目标是推进光谷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大区为啥要大力发展制造业? 在人们的印象中,东湖高新区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但7万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为活跃的中小科技企业,制造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制造业,并不是光谷的强项。 重研发、轻资产的创业模式,似乎成为了光谷双创的主流。“光谷制造十条”新政的出台,将对区域产业带来怎样的风向标? 东湖高新区负责人介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为了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省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武汉市政府也发布了《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为了对接国家和省、武汉市行动纲要,东湖高新区围绕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和网络经济等“5+2”产业新定位,推进光谷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四谷一港”建设。 “四谷一港”即光谷、药谷、金谷、智谷和国际人才自由港,而智谷的重点便是智能制造。光谷大力发展制造业,并非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而是科技含金量极高的新兴“智造”业。高度信息化、物联网化、人工智能化、高端装备,才是未来“光谷造”的产业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