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社区如何与机构合作:专注于蜱传疾病的实例研究》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 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18-09-11
  • 在准备和应对与传染病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受到影响和有风险的社区是公共卫生部门的关键资源,这是两个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案例研究的主题,探讨卫生部门在传染病危机期间如何与非卫生相关部门合作,以及寻找良好的做法。针对两个欧盟国家的最近两起与蜱传疾病相关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ECDC专家调查了公共卫生应对措施,特别是社区的参与情况:(1)2016年8月在西班牙卡斯蒂尼亚-莱昂自治区出现了两例原著居民感染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病毒的病例;(2)荷兰于2016年7月在Utrech和Twente地区最早出现两例蜱传脑炎(TBE)流行病例。今天公布了一份包含主要结论和两份国家访问报告的报告。技术报告描述了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两个爆发期间的参与度和起到的作用,并确定了其他欧盟成员国可以应用到的一些良好做法,例如:(1)为了促进当局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各国可以利用已有的与疾病相关的网络,向社区传播信息,比如荷兰的莱姆病患者组织。他们可以与“hunters”和“foresters”等基于社区的监测网络建立良好关系,并执行利益相关者分析。(2)为了促进部门间合作,各国可以制定涉及所有相关机构的“one-health”多部门法。比如他们可以制定一个协议,以便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及时建立危机委员会。为了做好万全准备,卫生当局可以进行多次模拟练习。(3)为了改善当局与媒体之间的沟通,各国可以为地区当局的新闻办公室制定应急计划。比如建议与记者之间的关系,任命一位值得信赖的发言人是值得推荐的方式。在这两个国家,当局应当通过社交媒体监测跟踪公众对疫情的看法。

相关报告
  • 《方舱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概念》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4-16
    • 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领衔的德国、中国及美国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在线发表论文“Fangcang shelter hospitals: a novel concept for responding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介绍了中国利用方舱医院应对COVID-19疫情的实践经验。文章指出方舱医院是一种新颖的公共卫生理念。它们于2020年2月在中国首次实施,以应对COVID-19疫情。中国的方舱医院是通过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现有公共场所改建成医疗卫生设施,迅速建成的大型临时性医院。它们的作用是将轻度至中度COVID-19患者与家庭和社区隔离,同时提供医疗、疾病监测、食物、住所和社会活动。文章记录了中国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的方舱医院的发展,并解释了方舱医院的三大特点(建设迅速、规模庞大、成本低廉)和五大基本功能(隔离、分流、基本医疗、频繁监测和快速转诊、基本生活和社会活动)。文章认为方舱医院可以成为国家应对COVID-19疫情以及未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力组成部分。
  • 《社区和公共卫生机构为荷兰蜱传疾病应急准备的协同作用》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18-09-11
    • 为了加强跨部门间针对严重跨境公共卫生威胁的准备过程,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启动了一个案例研究项目,用来调查受到严重公共卫生威胁的社区间的协同作用,并且这些机构(包含健康与非健康的)都有义务为之做好准备并作出回应。 本案例研究项目的目的是掌握针对与蜱传疾病相关的准备和控制的社区与机构协同作用的促进因素和障碍。该报告重点关注荷兰新出现的蜱传脑炎(TBE)感染—其中两起首例流行病例发生在2016年7月—在莱姆斯螺旋体病广泛分布和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具体来说,该研究的宗旨是:(1)确定受影响社区与负责治疗蜱传疾病(如TBE和莱姆病)的官方机构之间的良好做法和合作方式;(2)确定健康和相关非健康部门之间在蜱传疾病(如TBE)方面的部门间合作;(3)确定其他欧盟国家的模范社区有实际性参与该行动。另外,此报告中还包含了研究方法和详细的研究结果,以及十分清楚的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