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变革,深挖潜能,华为汪涛解码5G-A与AI融合机遇》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 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6-23
  • 移动AI时代迅速发展,推动移动通信产业的核心变革。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在2025MWC上海期间表示,移动终端正从以APP为中心转向以Agent为中心,AI技术与物联网(IoT)深度融合,推动智能世界的入口。网络智能化不仅提升运维效率,还提高频谱和能耗效率。 全球5G-A网络建设加速,中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实现5G-A覆盖,用户数超千万。多样化的5G-A终端类型涌现,包括手机、家庭网络枢纽(CPE)等,预计年底前有超百款手机与CPE支持5G-A,促进5G-A技术普及。移动AI发展迅猛,AI手机发货量大增,生成式AI应用广泛,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2亿。 移动AI时代带来三大产业变革:个人通信领域,从APP转向Agent,实现跨应用个性化交互;行业物联领域,AI与IoT融合改变传统产业格局,推动工业与家庭智能化;移动网络领域,通过AgenticRAN提升网络生产力,优化能效。 解锁5G-A潜能需从五大关键方向入手:优化频谱与终端匹配,提升上行能力;多样化终端生态,协同升级全场景服务;推动工业与消费场景的智能终端集成5G-A与AI能力。 总之,移动AI与5G-A的融合正在重塑通信产业,为未来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产业界需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这一时代的发展和创新。
  • 原文来源:https://www.cnii.com.cn/rmydb/202506/t20250620_666740.html
相关报告
  • 《智能科技:拥抱已来的未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8
    • “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共享单车成为城市彩虹风景线,机场高铁‘刷脸’进站,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商品,在天津街头买个煎饼果子也可以直接扫码支付。” 16日至18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列举的一串生活场景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未来已来!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世界。人工智能如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新华社记者现场采访,带您览智能领域新成果、探智能科技新趋势、看智能时代新蓝图。   5月17日,观众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智能科技展上参观深之蓝的水下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智能科技大潮“拍岸” 本届大会上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中国有592家,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累计获得1.57万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也居世界第二。 “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说,人工智能正全面创造新市场、新机会,全面重塑传统行业发展模式和格局,在推动经济繁荣、民生改善、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从明确人工智能为形成新产业模式的11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到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从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中国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战略性部署,明确了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中国快速涌现出寒武纪科技、商汤科技、华为海思、中天微系统、海康威视等一批智能芯片公司。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开放创新平台的引领下,中国企业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翻译、行为分析等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智能机器人、无人商店、机器翻译、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等行业的新产品为世人瞩目。在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社会治理、卫生健康、农业科技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各具特色,形成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5月17日,观众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智能科技展上参观京东物流车。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拥抱万亿“蓝海” 京东集团在上海建成B2C全无人仓库,小到一盒口香糖、一支笔,大至彩电、冰箱、机器人,可以让数百种产品精确直抵用户。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透露,未来5年,京东在全国的800个物流中心将逐步改造成无人仓。 “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向世界经济贡献16万亿美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知识社会局主任英德拉吉特·班纳吉描绘了一幅人工智能产业万亿“蓝海”。他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赋能”产业变革,中国企业正向世界展示着走向未来的新方式。
  • 《广东石化:芳烃联合装置深挖潜能高效生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27
    • 国际能源网获悉,截至1月12日,广东石化公司26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已连续运行325天,累计产出205万吨高纯度对二甲苯,成为公司重要的效益点,为国内芳烃市场提供了优质国产化工原料。 广东石化26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是目前全球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的芳烃联合装置,具有热联合集成度高的特点。2023年2月装置全面投产以来,公司抓住对二甲苯产品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扬的有利时机,坚持“宜油则油、宜芳则芳、宜烯则烯”原则,以销定产、以效定销,积极协调联动,不断调整优化装置工艺技术参数和运行负荷,充分发挥规模优势,保证装置高产稳产。 面对芳烃联合装置高负荷下参数调整空间小、装置收率提升难度大等实际情况,芳烃生产单位组建4个攻关团队,加强攻坚。采取“扩充原料来源、优化原料组成、减少芳烃损失、破除装置瓶颈”等一系列措施,在原料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外购碳八原料,将芳烃装置加工负荷从88%提高至100%;通过优化重石脑油和脱戊烷油组成,不断提高芳烃原料中碳八芳烃有效组分含量,保证芳烃优质原料供应;精准控制对二甲苯产品中杂质含量,不断探索装置操作条件边界,优化ACCS参数,对二甲苯单程收率达到97%以上;ORP脱烯烃反应器出口物料溴指数优于设计水平,保证了吸附剂的使用寿命;7台加热炉热效率均达到94%,烟气排放指数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芳烃综合能耗比设计值降低了30千克标油/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设备管理团队全力攻关优化转阀、吸附塔循环控制阀、循环氢压缩机等关键设备运行工况,加强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全力保障装置设备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