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工企业日立化成曝产品检测数据造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7-04
  •   日立集团的大型化工企业日立化成公司29日承认,该公司篡改了部分工业用铅蓄电池的检测数据,并将这些与实测值不符的数据填入提交给客户的检测报告。

      根据日立化成公司29日发布的新闻公报,被证实存在检测数据造假的是日立化成位于三重县名张市的名张事业所生产的约6万个工业用铅蓄电池。在对这些电池的容量进行发货前检测时,日立化成的相关部门采用了跟与客户约定的试验方法不同的公司内部方法,还将与实测值不一样的数据填入检测报告并提交给客户。

      公报说,这些铅蓄电池占到日立化成工业用铅蓄电池业务销售额的约6%,购买这些电池的客户约500家,电池主要用于工厂等的应急备份电源。

      另据当地媒体报道,日本国内有多家核电站也使用了检测数据造假的铅蓄电池,不过并不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

      自神户制钢所去年被曝篡改产品数据后,三菱综合材料、东丽、宇部兴产等公司先后曝出类似问题。

相关报告
  • 《凭空杜撰检测数据!日本第二大石油企业曝出检测违规丑闻》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30
    • 近日,日本第二大石油企业“出光兴产”旗下的两家炼油厂相继被曝出产品检测违规丑闻,涉及汽油、柴油、沥青等多种产品。 日本第二大石油企业“出光兴产”本周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集团旗下一家炼油厂在产品检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其中包括:没有按照相关法律以及与客户约定的程序和次数进行产品检测,甚至凭空杜撰检测数据。调查发现,这一违规行为至少持续长达3年之久,涉及船舶使用的燃油,以及用于铺设道路的沥青等5种产品。 而就在本月上旬,根据内部员工举报,这家公司刚刚曝出了旗下另一家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等12种产品,在检测过程中同样存在相似的违规行为,时间跨度至少达到5年。比如,在检测汽油是否含铅的测试中,法律规定需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但实际一年只检测了一次。然而,在记录上却伪造成每月进行了一次检测。事件曝光后,公司负责人出面90度鞠躬道歉,但同时声称,涉及检测违规的产品并没有任何质量和安全问题,今后会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近期,日本多家知名企业接连曝出违规、造假等丑闻,引起了日本消费者的强烈不满。从承认违规到鞠躬道歉,再到否认质量问题,这似乎已经成为不少日本企业在曝出产品丑闻后的标准公关模式。但这种看似行云流水、毫无破绽的危机公关,也受到了不少日本民众的质疑。有日本网民就表示,很难相信涉事企业所谓的产品质量不存在问题的说法。也有意见认为,许多违规和造假行为时间跨度很长,这也反映出监管不到位。
  • 《我国能源化工企业推出甲烷减排措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18
    •  近年来,我国控制甲烷排放的政策力度逐渐加强。“十一五”以来已出台一系列旨在减少甲烷排放和泄漏的相关政策。“十四五”规划首次将控制甲烷排放纳入五年规划目标,提出“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我国主要能源化工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甲烷减排措施,作出了甲烷减排承诺。 成立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 2021年5月18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7家油气公司成立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联盟将甲烷控排纳入碳减排发展规划,共同展开甲烷减排行动,全方位提升甲烷排放管控水平,争取在2025年将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的甲烷平均排放强度降至0.25%以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努力于2035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石化于2021年作出承诺,以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到2025年将甲烷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50%。中国石油出台《甲烷排放管控行动方案》,承诺到2025年甲烷排放强度比2017年降低62.3%,实现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提出将甲烷排放强度控制在0.2%的目标。 采取先进减排手段 中国石化制定甲烷控排措施,在不同业务板块推进甲烷减排与回收利用。在勘探开发板块,扩大放空天然气回收范围,重视低压天然气管理,利用低压冷凝系统回收放空气,减少天然气逸散;全面采用密闭混输工艺,严格管理无控泄漏;提前制订检维修、设备调试工作计划,最大限度减少作业过程中的天然气放空量。在炼油化工板块,保持装置平稳运行,减少装置异常波动及非计划停工,避免紧急停工下的火炬放空;对装置火炬放空阀门进行查漏和维修管理。在运输销售板块,对压缩天然气(CNG)管束车、液化天然气(LNG)槽车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渗漏。 中国石油积极参与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有关甲烷减排等方面的优化工作;开展油气生产全产业链甲烷排放核查、重点环节甲烷排放监测工作;在大港、南方等油田试点应用全流程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着力加强削减泄漏排放、放空排放和火炬排放;加强主力油气田的甲烷回收,塔里木油田累计建成回收站点48个,回收能力420万立方米/日,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能力达到10亿立方米/年。 中国海油在“十三五”期间已着手甲烷控排行动。渤海南部、南海东部和南海西部等区域的油气田逐步实现火炬零燃烧,大幅降低甲烷外排量。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利用LDAR技术,减少80%以上的甲烷泄漏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