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小泡在癌症中的临床相关性——治疗和诊断潜力》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 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10-11
  • 细胞外小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是一种由脂质双层分隔的颗粒,其中外泌体(Exosomes)是研究最广泛的一种。通过EVS的双向细胞-细胞通讯在多细胞生物的生理学中起着关键作用。EV携带能够调节一系列多效细胞功能的生物货物(包括蛋白质、RNA、DNA、脂质和代谢物)。在过去的十年中,癌细胞释放的EVS(Onco-EVS)已被证明可促进癌症进展,包括肿瘤生长和转移播散。此外,EVS保护脆弱的分子货物(如RNA、DNA或蛋白质)免受酶降解的先天能力、它们在大多数生物流体中的存在以及穿过生物屏障到达远处器官的能力使其成为理想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在癌症患者中。这些特性中的许多也支持EVS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具有潜在作用的研究。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EVS作为癌症治疗剂或生物标志物的开发进展,包括癌症疫苗、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和免疫疗法,以及在早期癌症检测、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我们还描述了新兴技术的潜力,以支持进一步的发现,以及将EVS临床转化为诊断和治疗临床工具。我们强调了单EV和Onco-EV检测的潜力,并讨论了多组学和人工智能集成的进步如何提供新的生物学见解并推动临床转化。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1-025-01074-2
相关报告
  • 《细胞外囊泡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11-27
    • 抽象 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在神经系统的活动中起着基本作用,参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并提供中枢神经系统与所有身体系统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元将有毒物质包装到囊泡中并将其释放到细胞外空间,从而导致错误折叠的神经毒性蛋白扩散。神经元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的含量可能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而细胞外囊泡分子含量的分析有助于诊断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非侵入性方法的发展。由于神经元起源的细胞外囊泡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因此它们可以从各种生物流体中分离出来。如今,已经充分证明了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理的几乎所有有毒蛋白(特别是α-突触核蛋白,tau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1,FUS,富含亮氨酸的重复激酶2)以及某些突触蛋白的诊断潜力。特别注意主要与细胞外囊泡相关的细胞外RNA,这在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作和发展中很重要。取决于亲代细胞的类型,细胞外囊泡可能具有不同的治疗特性,包括神经保护性,再生性和抗炎性。由于纳米尺寸,生物安全性,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靶向递送的可能性以及缺乏免疫应答,细胞外囊泡是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和药物递送的有希望的载体。大脑。这篇综述描述了使用细胞外囊泡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现代方法。
  • 《碳纳米材料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9-02
    • 纳米材料有潜力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虽然有许多纳米材料可用于改善药物传递和成像,但这些纳米材料如何赋予比其他纳米材料更大的优势,以及目前的临床方法通常是应用或疾病特异性的。本文讨论了碳纳米材料(如纳米金刚石、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石墨烯和石墨烯氧化物)的独特特性如何使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包括治疗耐药癌、增强磁共振成像、改善组织再生和干细胞库等。此外,还综述了进一步改善碳纳米材料的药物递送和成像的策略,如诱导内皮细胞泄漏以及应用人工智能设计最佳的纳米颗粒药物组合递送。虽然碳纳米材料的临床应用仍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但有大量的临床前证据表明碳纳米材料的转化潜力。早期临床试验研究得到了强调,进一步支持在药物递送和成像的临床应用中使用碳纳米材料。 ——文章发布于201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