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_科学家开展世界首个分子水平的omicron变体刺突蛋白分析》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YUTING
  • 发布时间:2022-01-03
  • Medicalxpress网站12月23日消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结构上对omicron变体的刺突蛋白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发表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研究人员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以接近原子分辨率分析了omicron变体的刺突蛋白,然后发现了omicron变体感染人体细胞和逃脱免疫反应的方式。这些发现揭示了为什么omicron变体具有较高传染性,这将有助于加速开发针对omicron变体的有效治疗方法。
    omicron变体的刺突蛋白发生了37处新突变。该研究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和其他测试来了解omicron变体刺突蛋白的突变如何在分子水平上影响omicron变体的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在刺突蛋白上几个突变(R493,S496和R498)和人细胞受体ACE2之间产生了新的盐桥和氢键。这似乎增加了病毒的结合亲和力——病毒附着在人类细胞上的强度,而其他突变(K417N)降低了这种结合的强度。研究表明,omicron比SARS-CoV-2原始毒株具有更大的结合亲和力,其结合亲和力比delta变体更强。与其他变体相比,Omicron变体刺突蛋白逃脱COVID-19单克隆抗体以及因接种疫苗和自然感染而产生的免疫反应的能力更强。与未接种疫苗的COVID-19患者因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力相比,omicron更难逃脱COVID-19患者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这表明,疫苗接种仍然是对抗omicron变体的最佳防御措施。
    了解刺突蛋白的分子结构有利于研究人员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了解病毒如何附着并感染人类细胞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开发出可破坏该过程并中和病毒的治疗方法。

  • 原文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12-world-molecular-level-analysis-omicron-variant.html
相关报告
  • 《7月21日_科学家分析SARS-CoV-2刺突蛋白的不同构象状态》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7-28
    • 7月21日,Science期刊上发表题为“Distinct conformational states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的文章。文章指出,控制SARS-CoV-2大流行迫切需要干预策略。三聚体病毒刺突(S)蛋白催化病毒与靶细胞膜之间的融合,以启动感染。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了刺突蛋白的两种低温电磁结构,分别代表其融合前(2.9Å分辨率)和融合后(3.0Å分辨率)构象。融合前三聚体具有三个受体结合域,该结合域被邻近融合肽的片段所夹住。融合后结构被N-连接的聚糖修饰,表明可能对宿主免疫反应和恶劣的外部条件具有保护作用。这些发现提高了人们对SARS-CoV-2侵入机制的理解,并可能指导疫苗和疗法的开发。 原文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7/20/science.abd4251?rss=1
  • 《1月20日_科学家揭示Omicron刺突蛋白与ACE2复合物的低温电镜结构》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YUTING
    • 发布时间:2022-02-09
    • Science于1月20日发表了哥伦比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文章“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Antibody evasion and cryo-EM structure of spike protein–ACE2 complex”,描述了Omicron刺突蛋白与ACE2复合物的低温电镜结构。 文章称,新发现的Omicron变体很可能取代Delta变体成为在全球普遍流行的SARS-CoV-2变体。对Omicron变体刺突蛋白与人ACE2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的分析表明,受体结合域(RBD)中的R493、S496和R498位点发生了突变,与ACE2形成了新的盐桥和氢键。另外,Omicron变体刺突蛋白的其他位点也发生了突变,如可降低刺突蛋白与ACE2结合亲和力的K417N位点突变,这导致Delta和Omicron变体具有相似的ACE2生化结合亲和力。使用假病毒进行的中和试验表明,Omicron变体逃逸抗体的能力增强。Omicron变体逃逸抗体能力的增强以及在ACE2界面保留的强相互作用是Omicron变体快速传播的重要分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