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柔性AMOLED手机面板趋势分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24
  • 在2018 中国台湾显示产业研讨会上,IHS Markit研究总监谢勤益分析今年柔性AMOLED手机面板趋势指出,已下修OLED手机面板渗透率到3成以下,除了苹果重新检视采用OLED及LCD的新iPhone手机占比外,中国大陆仅两家手机品牌采用,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今年新机继续采用LTPS面板,因此下修原本的渗透率。

    谢勤益表示,只要不去弯、不去折,LCD也可以做得到柔性AMOLED的功能,除了LTPS之外,甚至包括很旧的a-Si目前也都可以做异形切割 (浏海)、全面屏、C-Cut等,LCD面板都可以做得到,考量到价格问题,让中国大陆手机品牌采用 AMOLED 的态度保守。

    他表示,以全球前20大手机厂生产计划来看,对采用柔性AMOLED面板的态度相当保守,除了三星、苹果,中国大陆只有两家手机品牌采用,至于主要智能手机品牌,包括华为、OPPO、Vivo 和小米,今年新机仍倾向采用LTPS面板,并未换成AMOLED面板。

    苹果也重新审视今年新iPhone采用的面板占比,另外,三星Galaxy S9则是继续使用柔性AMOLED面板,在各手机厂意愿未转强下,下修今年手机采用柔性AMOLED面板的渗透率,由原先预估的40%下修到不到 30%,谢勤益同时预期,下半年柔性AMOLED面板价格将大幅修正。

    谢勤益强调,柔性AMOLED手机面板推广要看价格,因为在对比、颜色、厚度上,AMOLED还是比LCD强,只是外观上原本比LCD强的被取代而已。

    谢勤益表示,OLED占手机面板渗透率下修,手机品牌在发现柔性AMOLED面板成本那么高的情形下,转而续用LTPS,在手机面板上,LTPS目前是非常的紧,但是价格还是在跌,预估今年整体LTPS在手机的占比上可达3成多。

相关报告
  • 《2018年面板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3-05
    • 2018面板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日本面板厂商虽掌握大批关键技术,但是逐渐失去价格竞争优势,不断压缩面板产能,面板产能向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三地集中。中国大陆面板产能急速扩张,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 目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大陆地区液晶面板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二,自主核心技术快速增长,全球产业话语权不断增强。在液晶电视面板上,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出货量已经占据额全球的30%,达到0.77亿片,首次超越中国台湾的25.5%市占率,仅次于韩国排名全球第二。2015年,中国大陆液晶显示器产能约4948万平方米。 得益于政府的扶持,国内面板厂家发展迅速,涌现了不少实力强劲的企业,如京东方。截至 2016年四季度,京东方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 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提升至全球第二, 电视液晶显示屏保持全球第三。 虽然我国面板产业取得重大突破,但本土厂商技术依旧薄弱,特别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常年从韩国、日本、台湾等地进口液晶面板。特别是在新技术发展上,与日韩以及台湾企业技术差距还比较大,整体上仍处于技术追赶阶段。而且液晶面板的自给率仍然偏低,自给率仅为30%,产品对外依赖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液晶面板产业长远发展。 此外,在国内产业生产链、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创新机制等依旧落后的环境下,行业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产能过剩的隐忧依然存在。 面板产业未来趋势分析 首先,消费升级驱动大尺寸面板走向景气。2016年起面板价格筑底回升,显示大尺寸电视需求保持景气,从而带动大尺寸面板价格走高。从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供需上来看,2017 年一季度作为传统淡季,48寸以下的液晶面板需求有所减少,而 50 寸、55 寸、65 寸等大尺寸面板的需求持续升温。可见,虽然面板产业整体增速受限,但是大尺寸面板需求增速相对维持再高位。 其次,随着全球家庭的消费电子产品持有量持续提升,显示面板的下游需求将保持持续景气,而多元化的面板应用需求将带动面板技术不断升级。 第三,OLED迎来跨越式发展。预计到2020年OLED屏幕市场空间可达873.3亿美元,对应复合增速 73%,主要应用于电视、手机。预计在2018-2019年,电视市场有望超过手机市场成为OLED应用的第一大市场,PC、VR、可穿戴设备、汽车等细分市场也将丰富 OLED 应用场景,获得高增长。第四,在技术方面,降低功耗始终是各个厂商需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移动设备而言,在电池技术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作为耗电量最高的部件,液晶屏幕的功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移动设备的待机时间。除了从液晶面板开口率、TFT材质等方面之外,液晶面板厂则也将会从驱动电路方面入手来进一步降低液晶屏幕的耗电量。未来国家将会在政策上加以调整,重点支持新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显示产业要加速产业升级,从“提量”变成“提质”,同时在下游拓展新兴显示器的应用领域,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最后,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企业的猛烈攻势下,全球大型LCD面板市场上韩国LG DISPLAY、三星DISPLAY“两强独大”局面瓦解。未来韩国在LCD的市场地位将会缩小,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企业将会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如今的面板产业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三分天 下,按照当前发展势头,中国大陆有望在2019年成为全球第一。
  • 《2020年全球AMOLED屏幕面板市场格局将变_平板显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2-25
    • 在武汉召开的中国智能显示创新大会发布的《2017中国显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到2020年,一直被韩国三星牢牢占据的全球AMOLED屏幕面板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造”柔性屏将占据25%的市场份额。 柔性屏幕又称为OLED,是目前智能手机最高端的产品,与传统液晶显示屏相比,柔性屏幕具有低电耗、高亮度、色彩丰富、更轻薄、能弯曲等特点。京东方副总裁原烽表示,主流产品的毛利率下降,显示产品必须转型升级,而柔性就是未来的主流。 在柔性屏幕生产领域,韩国三星近年来一家独大:2016年三星几乎占全球AMOLED屏幕面板出货量的99%,尽管中国生产了全球九成的手机、八成的计算器、七成的电视机,但在这个瞄准未来的显示产业领域,留给中国的市场空间很小。 5G通讯将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商用,智能显示产业已经成为承载智能硬件、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科技革命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中国高端显示业巨头正在武汉布局,今年4月天马在武汉的柔性屏生产线点亮,2018年或将量产;武汉华星t4项目是中国首条主攻折迭显示屏的第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预计年底实现主厂房提前封顶,并在2020年实现量产;京东方在武汉布局建设10.5代线及相关配套项目,填补了武汉在大尺寸面板领域的空白。 据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京东方大尺寸面板产量全球第一。《2017中国显示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随着华星光电、京东方、天马等新增AMOLED产线陆续量产,到2020年,“中国造”柔性屏将从最初不到1%的市场空间依据突破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