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限产令再来 多方化解天然气保供压力》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11-29
  • 进入秋季,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打响,“环保限产令”再次来临。 7月初唐山市政府发布《唐山市钢铁、焦化超低排放和燃煤电厂深度减排实施方案》,分别对钢铁行业、焦化行业、燃煤电厂的排放作了严格要求,凡达不到标准的实施停产整治。文件特别强调,2018年10月底前通过验收并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钢铁、焦化、燃煤电厂,实施绿色环保调度,2019-2020年采暖季前免于错峰生产或减少限产时间。7月末,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对钢铁、焦化、铸造行业实施部分错峰生产,建材行业实施全面错峰生产。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其他城市限产比例不得低于30%,由省级政府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对“散乱污”企业集群实行整体整治。文件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区域内要完成48台共294万千瓦燃煤机组的淘汰任务。

相关报告
  • 《我国明年将成最大天然气进口国》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11-29
    •   尽管处在传统消费淡季,7月的中国天然气市场却并不平淡:亚洲进口LNG价格已飙涨至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至1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国内部分地区管道气开始出现紧张,工厂与接收站LNG报价普遍涨至4500元/吨以上。去年的“气荒”言犹在耳,今年的“淡季不淡”令业内人士又一次绷紧了神经。国际能源署日前在上海发布《天然气市场报告2018》预计,到2019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到2023年天然气进口量可能达到1710亿立方米。全球LNG市场供大于求。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此次国际能源署发布《天然气市场报告2018》,预测了2018年至2023年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趋势,并从供给、需求、贸易三大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展望,特别是需求端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和供给端美国LNG出口量的增加对世界整体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报告数据翔实、内容全面,为研究分析国际天然气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 《全球天然气产业发展态势》

    • 编译者:付爽 靳军宝 吴新年 白光祖
    • 发布时间:2024-06-17
    • 近年来全球低碳转型加速,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乌克兰危机导致国际形势剧变,全球能源格局加快调整,天然气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本报告从产业发展态势、关键技术进展、重点企业动态、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和探讨。 本报告第一章围绕天燃气的勘探开发、燃气储运、城市燃气、天然气综合利用四大产业板块展开,分析了近年来各产业板块的发展态势。从天然气上游的勘探储量出发,对全球和国内的天然气的生产量、消费量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在天然气储运方面,从天然气管道(包括跨境管道、国内管道、城燃管道)、液化天然气(液化能力与LNG接收站)、地下储气库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城市燃气方面,围绕我国城市燃气的发展与改革转型进行了梳理,并选取了中国燃气、华润燃气、昆仑能源、新奥能源、港华智慧能源国内五个代表性的城燃企业进行分析调研;在天然气综合利用方面,从传统的电力、工业和民用领域到新兴的利用领域如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天然气与氢能融合发展的新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报告第二章对氢能储运技术(包括氢能储运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天然气掺氢技术)、管网智能巡检技术、燃气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调研和相关专利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氢能储运技术主要研发国家包括中国(5770件,占全球专利总数的42%,下同)、日本(4443件,占32%)、美国(1092件,占8%)、韩国(862件,占6%)、德国(636件,占5%)、法国(273件,占2%)等国家和地区,主要研发机构包括日本丰田、三洋电机、松下电器、日本本田、法国液化空气等,主要研发方向包括(生产)储氢技术与设备、固态储氢、气态/液态储氢技术与设备、电解制氢技术与设备、电化学储氢技术与设备、聚合物材料改性与应用、储氢材料、氢分离净化技术与设备、管道输氢、环保储氢技术与设备、氢气监测技术等。管网智能巡检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意大利、印度、韩国和保加利亚,其中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专利数量的比例达到了80.91%,主要专利权人包括埃尼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西安万飞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技术主要聚焦于基于无人机的石油管线巡检方法、海底石油管线智能巡检、智能巡检管理系统、高光谱遥感定位技术、激光位移传感器、远程检测系统等方面。此外,对燃气分布式能源、氢燃料电池技术、天然气掺氢等燃气新能源相关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 本报告第三章针对关注的企业,主要从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收入情况、主要产品体系、主要业务进展等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国燃气、深圳燃气、国家管网、贵州燃气、重庆燃气、九丰能源等六家国内企业。 本报告最后在上述调研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之上,针对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