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多尺度拓扑分析在亚细胞空间转录组学中用于对细胞进行分类》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22
  • 2024年6月19日,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Multiscale topology classifies cells in subcellular spatial transcriptomics的文章。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转录组学已经成为研究组织内基因表达模式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的空间转录组学方法面临着转录组深度、空间分辨率和样本大小之间的权衡。虽然图像分割技术在某些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限于成像质量和组织异质性,其应用范围仍有所限制。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的方法,旨在自动在亚细胞水平上分类细胞类型。该方法不仅利用了转录组信息,还结合了空间上下文,从而能够在目标转录组和全转录组空间平台上实现更精确的细胞分类和形态识别。研究以人类肾脏组织和小鼠免疫细胞为模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和优势。此外,研究还探索了如何利用这些细胞类型的空间关系,结合多参数持久同调性的拓扑管道,来识别特定疾病模型(如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的特征。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空间转录组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该框架能够充分利用亚细胞水平的转录组信息和空间上下文,实现更准确的细胞类型识别和形态分析。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组织内基因表达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还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验证该框架在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价值。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563-1
相关报告
  • 《Nature | 小鼠全脑高分辨率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图谱》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28
    • 2023年9月27日,MIT化学系、Broad 研究所的王潇研究组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patial atlas of the mou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t molecular resolution的文章。研究人员采用原位测序技术STARmap PLUS,以194 X 194 X 345 nm3体素尺寸在亚细胞分辨率水平上对成年小鼠全脑和脊髓中17个冠状切面和3个矢状切面组织切片中的1,022个基因进行了检测,使用细胞分割算法ClusterMap得到了109万个高质量空间分辨单细胞基因表达。通过大规模的单细胞分析注释,用空间基因表达定义了更精细的组织区域。 这项工作为理解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一个大规模的分子空间图谱,囊括了超过一百万个细胞,以及他们的基因表达特征、空间坐标、分子细胞类型、分子组织区域类型,以及遗传操作可及性。这项工作为建立分子空间图谱提供了实验和计算的框架,涵盖了从单个RNA分子到单细胞再到器官组织区域的跨越多个空间尺度的分析,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工具。作者们已将这套图谱开放共享(http://brain.spatial-atlas.net/),供研究者探索。 本文内容转载自“BioArt”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5Q6AL3JL83XDEiLJjKKuQ
  • 《Nature | 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核酸分析技术MUSIC解析人脑高龄组织异质性》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31
    • 2024年3月27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钟声课题组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ingle-cell multiplex chromatin and RNA interactions in aging human brain的研究论文,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单细胞多组学核酸分析技术MUSIC。 MUSIC技术巧妙地整合了几个关键设计,使其能够首次在单细胞层面上同时捕获染色质间的multi-way相互作用、基因表达谱以及染色质与RNA的相互作用。首先,MUSIC利用 split and pool 策略,为每个细胞核内的RNA和DNA片段赋予了唯一的“细胞标码” (Cell Barcode) ,使得来自同一细胞核内的分子可以被追踪和识别。其次,MUSIC采用不同的连接子序列 (Linker) 分别标记RNA和DNA分子,使得DNA和RNA可以被同时建库和测序,并在高通量测序数据中可以明确区分RNA和DNA reads。第三,MUSIC为每个分子复合物 (可能包含DNA、RNA或二者) 赋予了一个独特的“复合物码” (Complex Barcode),使得同一分子复合物内部的分子可以被检测到并关联起来。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人员可以重建出单个细胞核内DNA、RNA分子的三维位置、相互作用关系及基因表达水平等数据。其中,DNA与DNA的相互作用反映了染色质的高阶折叠结构;RNA分子的总体丰度数据则揭示了单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DNA与RNA的分子复合物数据体现了染色质与RNA (如非编码RNA) 的关联。MUSIC技术独特之处是将这些维度的分子过程数据整合在单细胞分辨率层面,为阐明它们之间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利用MUSIC技术深入分析了14例高龄人类额叶皮层组织样本,这些样本包括正常的老龄样本同时也包含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样本,解析了细胞异质性的多个层面:研究人员首先发现单细胞染色质三维构象与其转录组“年龄”呈显著相关。表现出局部染色质结构丧失 (LCS-eroded) 的“老年”细胞。在不同细胞类型里面,“年老”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显著与丧失该种细胞的正常功能有关。研究人员同时发现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域与顺式调控区 (eQTLs) 的染色质空间距离呈明显正相关。这意味着,在哪些细胞类型中,该基因的eQTLs更易与其启动子区形成空间邻近的染色质环路或其他高阶结构,该基因在这些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往往就更高。这一发现再一次支持了“染色质三维构象影响基因表达调控”的观点,也为未来研究个体基因组差异性对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在女性神经细胞中, X染色体失活过程中XIST非编码RNA与X染色体之间存在极高的细胞异质性。有些细胞中XIST与X染色体的相互作用显著弱化,这常常伴随着雄性与雌性细胞中X染色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加剧。不同神经细胞类型,如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在XIST-X染色体相互作用模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发现为阐明性别差异在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 MUSIC技术为阐明复杂组织中单细胞内部分子网络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调控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必将在疾病机理研究、衰老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MUSIC技术的最初构想由Sheng Zhong和Tri. C. Nguyen提出,Zhifei Luo实现,Wenxin Zhao 整理维护。数据分析和生物发现由Xingzhao Wen作出。Xueyi Wan, John L.C. Richard 参与产生数据。Riccardo Calandrelli 参与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