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区鱼类监测计划的整合非靶向和靶向化学筛选》

  • 来源专题:水环境管理与流域管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8-13
  • The Great Lakes are a vital resource for drinking water and recreation and provide a major fishery for millions of people. As part of the Great Lakes Water Quality Agreement, the US and Canadian governments have been charged with the protection of this system. 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and toxic (PBTs) contaminants were found to be affecting the lake water quality as early as the late 1960s, and various programs sponsored by the US and Canada have been created to monitor PBTs such a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These programs have refine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to quantify trace level contaminants using a targeted analytical approach. However, new PBTs are being detected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targeted methodology is inadequate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chemical mixture affecting Great Lakes wildlife. Fortunately, new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are emerging that allow for comprehensive screening of PBTs beyond targeted methods. The current commentary presents an outline of a new framework for contemporary monitoring programs. The goal is to facilitate the compilation of legacy, emerging PBT, and archive PBT signatures by utilizing the basic practices of traditional targeted analysis. This example focuses on fish monitoring programs, and how they are ideally suited for legacy monitoring as well as data-driven discovery of new chemicals of concern.

相关报告
  • 《宁波材料所在荧光探针靶向炎症和肿瘤成像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7-27
    • 光学探针成像具有高选择性、高分辨率、无创实时等优点,是一个重要且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它鼓励化学家、生物学家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持续合作,以进一步完善这些工具,用于疾病诊断、治疗以及介入手术等。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爱国团队一直致力于癌症等疾病的分子影像探针开发及应用,前期已经基于荧光上转换纳米颗粒在不同类型乳腺癌成像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近期,该团队又基于小分子荧光团设计探针在炎症和肿瘤的靶向成像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1)炎症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损伤因子做出的保护性响应,在许多疾病中,炎症反应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涉及免疫细胞、血管以及分子的介导,目前有大量的关于炎症相关分子的研究报道。对炎症相关分子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炎症反应的机理,监控炎症反应的发生程度,从而对炎症相关的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该团队设计出一种新的焦谷氨酸肽酶(PGP-1)近红外荧光探针,其结构基于一般探针设计策略: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作为荧光信号发生部分,一个可被PGP-1特异性识别水解的封端肽作为靶向部分,酰胺键作为二者的连接部分形成一个PGP-1特异性响应的近红外荧光探针。该探针可在小鼠关节炎、肝炎模型中对PGP-1多寡产生相应荧光信号响应性变化。重要的是利用该探针结合传统分子生物学手段,证明了焦谷氨酸肽酶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炎性因子。因此,这种靶向PGP-1的探针可应用于炎症疾病的体内外可视化成像监测。相关结果发表于国际期刊Adv.Sci., 2018,5,1700664。   2)美国于2015年1月推出精准医学计划(PMI),在癌症治疗方面,精准医学计划旨在利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来开发选择性靶向和杀死癌细胞的疗法。   ①人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是一个分子量Mr=95KD的细胞表面抗原,主要选择性表达在上皮类型癌症的反应性基质成纤维细胞中。成人正常组织细胞一般不表达FAP。据报道,FAP可促进肿瘤生长和侵袭,由于其在肿瘤基质中近乎独有的表达,它可以作为一种肿瘤组织成像和治疗的潜在靶标。吴爱国团队基于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识别并水解甘氨酸-脯氨酸(GP)二肽的性质,设计合成了一种靶向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的近红外荧光探针。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其功能体现在能够体外检测表达FAP的癌细胞,体内进行肿瘤组织特异性荧光成像。该工作被选作封面发表于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18,6,1449-1451。   ②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 IV, DPP IV)是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蛋白酶,在控制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细胞代谢、生长和粘附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除了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著名治疗靶点之外,DPP IV还可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物和潜在的癌症治疗靶标。此前,几乎所有DPP IV探针都是基于其水解功能设计的探针,但二肽基肽酶家族成员众多,利用水解方式设计探针势必存在同工酶的干扰。因此研究团队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非酶水解方式的DPP IV设计思路,采用DPP IV的抑制剂作为识别基团,提高探针的抗干扰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思路合成的探针可极大地抗DPP IV其他家族成员的干扰。此外,该探针利用其识别部分与细胞表面的DPP IV蛋白亲和性,可有效靶向表达DPP IV的癌细胞成像。相关结果已被学术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9/C8CC05048A)接收。   上述系列性工作,对于基于小分子荧光探针在炎症与肿瘤之间的相关机制研究和利用相关分子进行靶向成像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基金等的支持,并已申请相关专利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布局。
  • 《靶向RAS的治疗方法》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1-05-17
    • RAS,一种小的GTP酶,是癌症中改变最频繁的蛋白质之一。数十年来对RAS被激活并影响下游信号转导的机制的研究阐明了支撑该关键分子的许多基础生物学。尽管研究广泛且多次尝试研发RAS抑制剂,但目前尚无任何针对RAS的治疗剂被批准用于临床应用。 这一情况将会改变。靶向在第12位密码子上具有G到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RAS激活突变)的RAS疗法的治疗尚处于后期临床研究中,至少一种可以在年底之前获得批准,这种分子重新点燃了RAS治疗领域。许多公司正在开发其他潜在的RAS靶向疗法,或者正在探索可防止RAS致癌作用的疗法组合。 来自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这张海报说明了我们对RAS的理解中的一些关键进展,包括RAS突变谱和通过RAS的信号通路。单独或与抑制剂或工具分子结合的RAS结构突出显示了可能易于抑制的RAS区域。这些疗法可以显着改善某些类型癌症的治疗,并且是朝着癌症个性化药物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