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稿人来说,撰写审稿报告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部分手稿的篇幅长且内容晦涩难懂,这会给评审工作带来不少的困难。MDPI整理了12个审稿小技巧,以帮助审稿人出色地完成论文评审工作。
(1)提出建设性意见
审稿人在给出意见时,尽量提供足够的证据和实质性反馈,以便作者在修改稿件时提供更多数据来证实其研究观点。
(2)修改意见尽量简洁
在撰写审稿报告时,建议审稿人将修改意见分条论述,这样可以让作者针对每一个要点进行修改。
(3)提出的意见要明确
提出的修改意见尽可能具体,避免模糊化建议使作者无从下手,如“引文需要改进”或“结论很差”。此外,建议在评审中最好可以指出每个要点所在的行数。
(4)避免只提出格式或语法错误的问题
审稿人应注意在评审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格式或语法错误,专业的制作团队和英文编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
(5)拓展论文的创新性可能
审稿人在评审过程中,如发现最新发表的论文主题与所审核论文高度相关,可将其撰写在反馈意见中,这会帮助作者进行创新性研究。
(6)尽量避免“自我引用”
审稿人可以向作者推荐引用自己的单篇文章,但推荐作者引用多篇自己的文章或不相关的文章是不合适的。由于同行评审大部分采用单盲审形式,作者不知道审稿人的身份,审稿人多次推荐引用自己的文章可能会暴露审稿人的身份,同时也存在学术不端的嫌疑,应避免此类情况。
(7)联系编辑,解锁更多的审稿时间
快速的同行评审过程可能会让部分审稿人感到压力。审稿人可以向助理编辑申请更多的时间来审查文章,从而完善对文章的反馈,而不是匆忙发送对作者缺乏参考价值的报告。
(8)检查论文是否符合所评审期刊的专业领域。
审稿人应及时检查期刊所属的研究范围,超出期刊涵盖研究领域的论文可以推荐给其他期刊,或向作者提供相应的投稿建议。
(9)验证图片的真实性
检查图片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证实验结果不被篡改,并让论文更具专业性。
(10)详细的反馈比最终评审建议更重要
细致的审稿意见对作者更具参考价值,审稿人在撰写报告时可以先提供详细的反馈,然后基于综合考虑给出最终的评审建议。
(11)编写报告时使用行号
所有同行评审论文都标有行号,以便审稿人可以准确地引用特定的位置。审稿人在写报告时引用该行号,也有助于作者理解审稿人的反馈,通过行号确定相应的位置并加以修改。
(12)任何一篇论文都能被打磨得更出色!
任何微小的细节都能够提高论文的质量。当审稿人在做出“以当前形式可接受”的决定时,也尽量尝试多提供选择性修改的反馈来帮助作者完善论文。作者会认真参考这些建议,并可能将其纳入论文的最终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