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气田南部寒武系勘探取得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21
  • 近日,陕西延长气田南区勘探指挥部传来捷报,该部延xx井在寒武系三山子组试气点火成功,火焰连续,呈橘黄色,高度0.5—1米。这是延安气田在寒武系三山子组天然气勘探首次试气点火成功,初步证实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寒武系三山子组自生自储气藏的存在,揭示了延安气田深层系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据了解,近两年陕西延长气田公司围绕“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天然气资源,深化地质研究,加大勘探力度,针对奥陶系中下组合及寒武系深层部署了一批立体综合勘探井,旨在获取气田深部地层烃源岩、储层发育条件,探索成藏特征,进而寻找百亿方气田可持续发展的接替资源。

    南区勘探指挥部紧紧围绕陕西延长气田确定的勘探思路,联合延安大学等科研院所组建攻关团队,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建井作业全流程跟踪研究。在区域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勘探靶区优选及单井成藏组合分析,提出“寒武系三山子组白云岩储层具备天然气成藏”的初步认识,采用多级注入酸压+强化液氮伴注的压裂工艺,取得气田“新层系”新的勘探突破。

    后续,该部将持续深化地质研究,加大勘探力度,积极寻找深层气藏成藏有利区,为百亿方大气田的资源接替做好技术保障。

  • 原文来源:https://gas.in-en.com/html/gas-3691992.shtml
相关报告
  • 《东胜气田勘探取得新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30
    • 近日,由华北油气分公司研究院部署的杭锦旗地区新召东区带的勘探评价井锦154井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试气获工业气流,井口产量20467m3/d,无阻流量1353007m3/d,成为新召区带第一口超十万方直井。进一步证实了新召东区带盒1段致密岩性气藏勘探潜力,为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储量提交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召东区带构造位置处于伊陕斜坡北部,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西倾平缓单斜,局部发育低幅隆起及层间断裂。近年来,勘探上在成藏区带划分基础上,加强不同区带差异富集规律研究,明确了新召区带为近源致密岩性成藏带,确定为近期重点勘探评价目标。该区带山西-太原组烃源发育,且烃源岩成熟度相对较高,为油气富集成藏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盒1段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在区域上受多期河道摆动、迁移及多韵律沉积控制,砂体纵向上叠置厚度大,平面上复合连片,构成主要的储集空间。煤系地层生成的天然气向上通过叠置砂体和断缝组成的输导体系充注到盒1段有效储层中。 针对该区气藏特征,技术人员以辫状河沉积体系理论为指导,开展地震-地质一体化综合评价,对岩性圈闭边界进行精细刻画和识别。首先,通过盒1段岩石地球物理分析和地震波形结构分析,预测盒1段河道发育有利区域;然后,结合岩石相、测井相以及砂体分布进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预测盒1段复合心滩发育位置,进一步确定河道和圈闭边界。同时,开展精细构造解释,明确层间断裂和裂缝发育区的油气输导作用以及岩性圈闭内构造高部位的油气富集作用。 在此基础上部署实施的锦154井在盒1段钻遇砂体厚度33.6m,含气砂体厚度25.8m,最大全烃净增值18.573%。近日,对该井盒1段气层压裂求产,试获天然气20467m3/d,油压14.2MPa套压17.6MPa,井底流压23.1MPa。 锦154井取得成功,证实了杭锦旗地区地质-地震一体化圈闭描述方法科研攻关初见成效,证实了杭锦旗西部致密岩性气藏的可靠性及勘探开发潜力,为华北油气分公司增储上产提供了新阵地。
  • 《延安万亿方特大气田科技成果,国际领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6
    • 2月22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以下简称“延长石油”)科技成果《延安万亿方特大型致密气田勘探发现与高效开发》在北京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由11名院士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 截至目前,延安大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3万亿立方米,一期建成产能128亿立方米/年,2024年产量达到104.5亿立方米,天然气增量约占全国增量的六分之一。如今,该气田成功迈入百亿立方米大气田行列,位居全国第四大气田,累计产气量突破550亿立方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陕西稳增长和助力陕北革命老区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延长石油首席科学家、总地质师王香增介绍,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长期以来具有“南油北气”分布格局,前期研究认为南部上古生界地形平缓、水体较深、储层不发育,历经50余年探索始终未获得天然气突破。2003年至2007年,位于盆地南部的延长石油重新评价探区天然气资源潜力,2008年制定《天然气勘探开发规划》,组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矢志攻克“贫气区”,探寻“大气田”。 近20年,延长石油攻关团队聚焦“是否发育砂体、是否有有效储层、天然气能否成藏”三大问题和“如何实现气藏高效开发、如何有效提高单井产量”两大技术难题,通过持续攻关和不断突破,提出了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控砂规模成储地质理论新认识,创建了海陆交互相致密砂岩气藏多层甜点聚集成藏新模式,打破了盆地“南油北气”的传统认识,为特大型延安气田发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研究团队创建了复杂叠置气藏混合井网立体开发新方法、结构非均质性致密储层高效压裂等开发关键新技术,有力支撑了延安大气田勘探发现和规模高效开发,实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天然气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该盆地“满盆产气”的崭新局面。 参与鉴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认为,延安大气田的勘探发现与高效开发,是近年来我国油气行业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技术和应用含金量。该成果不仅让已经开发了上百年的延长油田从一油独大走向油气并举,为鄂尔多斯盆地打造亿吨级油气能源保障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陕北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