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现货继续下挫》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22
  • 上周国内化工现货市场继续大幅下跌。化工在线发布的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收于5019 点,下跌2.7%。

      受监测的160 个重要化工产品中,上涨17 个,占比10.6%,涨幅前三位分别是TDI、三氯甲烷和丙烯腈;下跌108 个,占比67.5%,跌幅前三位分别为甲苯、丙烷和异丁醇;持稳35 个,占比21.9%。

      从跌幅榜看,上周芳烃产业链市场下滑严重。统计期内国际原油出现暴跌,尤其是11 月13日当天,WTI 及布伦特原油收盘价下跌7.1%和6.6%,成本面大幅下挫,对芳烃产业链的打击较大,市场看空氛围浓重。其中,甲苯价格跌幅最大,高达13.6%。

      丙烷市场继续探底。近期进口货源供应充足,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此外,国际原油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市场信心。

      丁辛醇市场也呈走低态势,特别是异丁醇跌幅高达11.4% 。原料丙烯走势不佳,跌幅达到9.7%,成本面支撑不足。加之异丁醇库存不断累积,新建装置进入试运行阶段,市场供应进一步增加,价格不断下探。

      从涨幅榜看,TDI 市场逆势上扬。上海科思创及沧州大化一口价上调,市场报价随之上涨。目前厂家库存低位,限量放货,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价格顺势反弹。其他上涨产品还有三氯甲烷、丙烯腈等,但整体数量有限,涨幅也较小,对市场影响不大。

      综合来看,上周化工市场在原油暴跌的情况下继续跟跌,芳烃产业链受到较大打压。虽然上周末原油小幅反弹,但在供应增加的前提价格下后市仍不看好,加之进入冬季,化工市场需求转淡,预计本周化工市场仍将表现弱势。

相关报告
  • 《化工现货持续回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31
    • 上周原油期货跌幅明显,拖累国内化工市场,导致行情持续回落。化工在线发布的化工价格指数(CCPI)上周五收于5484点,跌幅为2%。   受监测的160个化工产品中,上涨产品23个,占14.4%,涨幅前三位分别为甲苯(8%)、氢氟酸(5.6%)和二甲苯(3.9%);下跌产品87个,占54.4%,跌幅前三位分别为丙烯(9.6%)、顺丁橡胶(7.4%)和苯乙烯(6.5%);持稳产品50个,占31.2%。   从上涨产品看,国庆节后,华南地区甲苯市场因下游补货活跃,行情持续走高。月中,中海油惠炼年产36万吨甲苯、48万吨二甲苯装置意外停车检修,供应中断引起市场恐跌情绪蔓延。目前华东港口库存低位,虽后市有船货进港,但都以补充前期合约为主,市场供应仍旧偏紧。   上周氢氟酸市场继续冲高,原料萤石目前仍处于缺货状态,价格高昂。厂家成本压力较大,报价持续上调。此外,氢氟酸企业开工率也较前期下滑,供应减少。下游制冷剂企业需求平稳,预计后市氢氟酸维持高位。   下跌产品方面,丙烯市场短短一周吨价下跌近千元。除了国际原油下跌带来的利空外,下游需求疲软也是主要因素。聚丙烯期货现货齐跌,丁辛醇和环氧氯丙烷装置集中检修,需求面大幅走弱。虽丙烯货源供应不宽裕,但港口船货有增加的预期。   国内合成胶市场已持续下跌2个月之久,目前企业已进入亏损状态。丁二烯价格持续下调是产业链集中走跌的主要原因。顺丁橡胶市场目前价格低位,终端企业开始补仓,但企业货源较为充足,市场低价频出。
  • 《3月煤价继续承压 跌势或将放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03
    • 供应测分析 国内生产:2024年,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年全国煤炭产量约47.6亿吨,2025全国煤炭产量目标则是达到48亿吨左右。同时,随着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从主要产煤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煤内容看,增加煤炭产量也是各产煤省份的重要目标之一。2025年,山西、新疆将煤炭产业发力点放在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上,陕西提出2025年原煤产量力争达到8亿吨。甘肃、贵州、云南等省份也通过新煤矿开工、煤化工基地建设扩大产能。这意味着,尽管市场低迷,2025年国内煤炭产量仍将维持高位。值得关注的是,3月上旬召开两会,产地煤矿安全检查频次增多,部分煤矿产量有所收缩。不过,鉴于安全检查已逐渐常态化,其对原煤产量的影响正逐步减弱,预计对市场煤炭供给的影响较为有限。 进口方面:随着国内煤炭企业生产全面恢复,叠加进口煤的高通关量,市场供应相对宽松。但由于工业用电需求不足以及季节性用煤需求淡季的影响,下游采购意愿低迷,进口动力煤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在国内市场供应宽松之下,部分电企开始减少或暂停进口煤招标采购,以缓解国内市场的供给过剩压力。此外,近期海运费上涨推高了进口煤到岸成本,同时内贸市场持续下跌目前尚未见触底迹象,进口煤价格优势有望进一步收窄,对国内市场形成支撑。 需求侧分析 宏观方面 (1)房地产行业将继续磨底。2024年房地产行业继续呈调整态势,上半年的“517”新政和下半年的“924”新政,为市场注入信心,行业呈阶段性回温态势。从数据上来看,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亿平米,同比下降12.9%,降幅较1-11月收窄1.4个百分点;但从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来看,2024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为738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0%。预计在地方政府化债、房地产企业债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之前,房地产开工面积企稳需要一定时间。 (2)基建投资将发挥更强的托底作用。受地方增量化债资金、财政支出进度前置等政策提振,预计一季度项目开复工有望强于去年同期。资金端方面,政府新增债券和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券前置发行,缓解地方债务压力,支撑稳增长。项目端方面,去年底以来项目开工明显好转,今年年初多数省份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强于去年,不过结构更偏向产业基础设施。节后建筑工地开复工进度偏慢,主要受春节错位、气温等因素扰动,随着后续气温回升和新增政府债券资金下达,一季度投资仍有坚实支撑。 (3)制造业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投资增速上,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9.2%。特别是,在“两新”政策的作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15.7%,比全部投资高12.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2025年,我国制造业将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支持政策推动下,各地将继续加大对“两重”“两新”领域提供资金融通的保障。 主要耗煤行业:一是民用电季节性转弱。本周开始,南方气温转暖,且三四月份原本就是传统用煤淡季;一旦进入三月份,南方气温回升,电厂将对旗下火电机组进行停机检修,煤炭需求随之下降,日耗难有超预期表现。二是工业用电需求逐步恢复,非电行业补库需求预期增加。3月份,随着元宵节后务工人员加速到岗,下游各行业开工率将逐步提升。此外,3月份召开的两会或将释放提振经济政策,有利于工业用电需求恢复。后期基建加码投资、开工率上升可能带动水泥等非电行业煤炭消费。三是新能源替代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 综合分析 煤炭供应偏松,需求释放乏力,加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等压力之下,都对煤价带来下行压力,预计3月国内煤价将继续承压偏弱运行。但值得注意的是,非电行业的备煤需求有望逐渐增加,也为市场阶段性的反弹创造机会,同时大型电厂全力兑现内贸长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贸煤炭过剩问题。最后,现货与长协发生倒挂,以及煤价跌至成本线下后,虽无法确认煤矿会立即减产,但随着倒挂幅度和持续时间扩大,以及价格跌破成本幅度加大,其减产概率或逐步提升,煤价下跌阻力逐步加大。随着上述利好因素显现,煤价跌势或逐渐放缓,不排除有止跌企稳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