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波束平板透镜天线提供6倍的容量提升》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23-11-20
  • 高容量透镜天线的先驱和创新者MatSing宣布其新的6波束MBA产品集全面上市,以满足运营商不断发展的连接需求。

          新的6波束面板透镜天线专为寻求高性能天线的运营商而设计,可显著提高信号增益,提高波束间的隔离,并支持4×4 MIMO,为4G LTE和5G网络提供最佳覆盖和容量。

          MatSing首席执行官博·拉尔松表示:“整个覆盖区域的卓越连接性、更高的速度和容量,以及可扩展、经济高效且经得起未来考验的解决方案,仍然是全球运营商的关键需求。“继最近发布的3波束平板透镜天线产品组合之后,新的6波束产品组合提供了6倍的容量增强。透镜天线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信号衰减,具有高增益和高隔离度,风力负载降低两倍,同时提供可靠的120度覆盖范围。正在寻找适合郊区和农村部署的宏解决方案(包括移动宽带和固定无线接入)的运营商,现在有了下一代产品来适当解决他们的覆盖和容量需求。选择我们创新的透镜面板天线有助于我们的运营商客户转变其网络连接,并为其网络未来做好准备。”

          MatSing全面的6波束透镜天线产品组合可满足完整的中低频段要求,支持600 MHz至4200 MHz频段。一些新的第二代透镜天线非常适合微距和容量释放,包括:

    • MS-MBA-6.3-H4-L2,具有6个隔离的H波段(1695-2690 MHz)和3个隔离的L波段(698-960 MHz)交叉极化波束,每个H波段波束具有4个4×4 MIMO端口。
    • MS-MBA-6.3-H4-L4具有6个隔离的H波段(1695-2690 MHz)交叉极化波束和6个隔离的L波段(698-960 MHz)交叉极化波束,每个波束具有4个端口,用于4×4 MIMO。
    • MS-MBA-6.6-F4-H4,具有6个隔离的F波段(3300-4200 MHz)交叉极化波束和6个隔离的H波段(1695-2690 MHz)交叉极化波束,每个波束具有4个4×4 MIMO端口。
    • MS-MBA-6.6.3-F4-H4-L2,具有6个隔离的F波段(3300-4200 MHz)交叉极化波束、6个隔离的H波段(1695-2690 MHz)交叉极化波束和6个隔离的L波段(698-960 MHz)交叉极化波束,每个F和H波段波束具有4个4×4 MIMO端口。
    • MS-MBA-6-F4,带6个隔离的F波段(3300-4200MHz)交叉极化波束,每个波束有4个4X4 MIMO端口。
    • MS-MBA-6-H4具有6个隔离的H波段(1695-2690 MHz)交叉极化波束,每个波束具有4个4X4 MIMO端口。

          虽然5G的全球部署继续快速发展,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保持增长,但仍有必要提高4G LTE网络的性能。让更多的设备同时连接到网络上,同时有效地提高客户满意度仍然是运营商的一个关键目标。随着国际上几家运营商继续关注4G LTE网络的致密化,新的6波束平板透镜天线提供了一个即时的容量缓解选项,并以高度经济高效的方式为所有类型的连接提供了可扩展性,包括4G LTE和5G。

  • 原文来源:https://www.eenewseurope.com/en/6-beam-panel-lens-antennas-deliver-6x-capacity-boost/
相关报告
  • 《新型有源多波束天线设计方法可以为先进的6G卫星网络铺平道路》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4-08-26
    •       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介绍了一种创新的有源多波束天线设计方法,该方法可能成为未来6G卫星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这种新方法旨在解决传统多波束天线技术的重大局限性,特别是在满足甚高吞吐量卫星(VHTS)系统的苛刻要求方面。       VHTS系统中的传统多波束天线通常在Ka波段工作,用于广泛的区域覆盖,采用覆盖500多个波束的7色频率复用方案。然而,当前的天线技术,即多孔径和无源多馈电多波束天线,在覆盖大面积时遇到了实质性的性能问题。多孔径天线通常使用三到四个反射器天线,在边缘处波束增益降低、波束变形和旁瓣增加的问题上苦苦挣扎。相反,当馈电计数超过500时,依赖于波导波束形成结构的无源多馈电系统变得过于复杂且难以管理,这是大规模卫星工程的常见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引入了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的有源多馈天线。这些天线使用大型网状反射器与多馈电阵列相结合,以实现高水平的子波束重叠,通过综合阵列合成优化波束的增益和旁瓣。然而,这些系统使用的12色频率复用方案导致载波干扰比(C/I)约为12dB,这对于使用7色频率复用策略需要15dB C/I比的VHTS应用来说是不够的。此外,波束形成网络的复杂性随着所需波束数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多目标协作和多馈送幅度和相位加权优化算法。该方法优化了馈源的振幅和相位激励系数,并根据馈源数量、合成波束的增益和所需的C/I比建立了目标函数。该方法还包括使用基于人工智能(AI)的卷积自编码器代理模型来有效地找到最佳的波束激励系数,从而显著加速了优化过程。       所提出的方法包括一个八步过程,从GRASP模型开始分析关键的光束参数。然后,研究人员构建并训练了一个卷积自编码器模型,以识别和利用优化中的非线性参数。采用最大最小算法迭代地细化这些参数,并使用GRASP模型验证最终优化的波束图案。       当在仿真中应用于VHTS技术要求时,所设计的有源多波束天线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它实现了超过50 dBi的超高增益和大于18 dB的C/I比,同时覆盖了近千个波束。这些结果表明,这种天线设计可以支持每秒太比特(Tbps)级别的通信容量,使其成为下一代卫星网络的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 《具有多波束模式的智能光学交叉偶极子纳米天线》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1-03-05
    • 自然于2021年3月3日发布关于纳米的内容,文章指出本文结合石墨烯的吸收特性,应用不同的导叶布置,提出了一种光学智能多波束交叉偶极子纳米天线。通过引入两个v形耦合元件的交叉偶极子纳米天线,获得了单向辐射图的最大指向性为8.79 dBi。采用不同的环形扇形布置作为导光板,在波长为1550 nm处获得了双向和四向不同类型的辐射图,方向性分别为8.63 dBi和8.42 dBi。通过选择合适的化学势可以调节石墨烯的最大吸收功率。因此,本文提出的多波束交叉偶极子纳米天线的辐射光束通过单层石墨烯进行动态控制。通过为建议的交叉偶极纳米天线的每一臂选择合适的石墨烯化学势,在1550 nm波长处单向辐射模式移动±13°。此外,对于具有不同定向器布置的多波束纳米天线,其双向和四向辐射模式被巧妙地修改为单向和双向辐射模式,方向性分别为10.1 dBi和9.54 dBi。这是因为石墨烯在不同化学势下具有吸附或透明元素的性能。这个特性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多路径无线链路,能够控制每个接收器的可访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