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研究产生了400年的厄尔尼诺记录,揭示了惊人的变化》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5-21
  •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创新方法,利用从珊瑚中钻出的岩心,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长达40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季节性记录,这一记录在该领域被许多人描述为不可能获取到。

    近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记录发现了不同类型的厄尔尼诺现象,并显示近几十年来厄尔尼诺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这种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理解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会在全球产生极端天气,对澳大利亚、东南亚和美洲的降水和极端温度产生特别深远的影响。

    400年的记录显示厄尔尼诺现象有明显的变化,20世纪后期中太平洋厄尔尼诺活动增加,并预示了未来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的变化。

    “近几十年来,我们看到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在太平洋中部形成,这在过去的400年中是很不寻常的,”主要作者Mandy Freund博士说。

    “甚至有一些早期迹象表明,更强的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正在加剧,如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发生的那种。”

    解开厄尔尼诺记录的关键是,认识到珊瑚记录包含足够的信息来确定热带太平洋的季节变化。然而,此前从未有人尝试使用珊瑚记录以季节性时间尺度重建厄尔尼诺历史,许多在该领域工作的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科学家们使用新的机器学习技术,仔细改进了在空间和时间上重现厄尔尼诺现象特征的技术,并将最近的珊瑚结果与仪器记录进行了比较。Freund博士发现珊瑚的岩心和记录的事件之间有很强的一致性。

    Freund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过去30年来中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的数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而过去400年里,这一数字一直保持在30年的水平。

    因此,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长达400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季节记录和一种可能成为未来气候研究基础的新方法。

    Henley博士说:“这使我们有机会更准确地探讨全球变暖如何改变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对未来天气和极端气候的影响。”

    “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厄尔尼诺现象在过去和现在对我们的影响,将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好地模拟、预测和规划未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广泛影响,” Freund博士说。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19-0353-3
相关报告
  • 《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与更极端火灾之间可能的联系》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0-29
    • 加利福尼亚州的门多西诺综合火灾面积大约有41.5万英亩,是该州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火灾,超过了圣巴巴拉县和文图拉县的托马斯火灾记录,而这些记录发生在不到一年之前。大约10起其他大规模火灾正在威胁着这里,加利福尼亚尚未达到其野火季节的高峰期。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布伦环境科学与管理学院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研究的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如何受到地球变暖的影响?反过来,这种现象又是如何影响未来野火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他们的发现可能对土地利用和城市、荒地的野火防治策略产生影响。 这篇题为“气候变暖情况下ENSO对温度、降水和野火的变化影响”的研究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联盟杂志《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这篇论文的确在说,在像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这样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事件会对某一年的火灾风险产生更大的影响,”萨曼莎史蒂文森说,“这是因为由于气候变化,陆地温度和降水对热带太平洋海温变化的敏感性正在增加。” ENSO具有特别复杂和极端的遥相关,它在一些地方造成干旱,而在另一些地方又促进肥沃的植被。“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大气环流模式会发生变化,”史蒂文森解释道。大气环流模式的这些变化源于海洋表面温度的上升或下降,反过来可能导致风力、云量、气温和降水等变化,进而影响陆地的环境。据研究人员称,随着地球变暖,这些影响在未来将会加剧。
  • 《气候变化可能引发印度洋厄尔尼诺现象重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5-25
    •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全球变暖正接近一个转折点,在本世纪可能会重新唤醒类似于印度洋厄尔尼诺现象的古老气候模式。如果真的发生了,洪水、风暴和干旱天气会大幅增加,将会不成比例地影响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种群。 对本世纪下半叶气候变化的计算机模拟显示,全球变暖可能会干扰印度洋表面温度,使其年复一年地大幅度上升和下降。跷跷板模式与发生在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现象惊人地相似。得克萨斯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气候科学家、该研究第一作者Pedro DiNezio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仅仅提高或降低几摄氏度,就会触发印度洋像其他热带海域一样,赤道地区表面温度失衡,导致气候更加多变,并且造成厄尔尼诺现象。” 根据这项研究,如果目前的变暖趋势继续下去,印度洋厄尔尼诺现象最早可能在2050年出现。这一结果发表在5月6日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杂志上,是基于2019年的一篇论文基础上的研究,该论文发现了被隐藏在海洋中的生物壳之中过去印度洋发生过厄尔尼诺现象的证据,这种生物生活在2.1万年前,也就是上一次冰河时期地球温度最低时期。 为了证明印度洋厄尔尼诺现象是否会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发生,科学家们分析了气候模拟,并根据它们与当前观测结果的匹配程度对它们进行了分组。当加入全球变暖趋势因素时,最精确的模拟显示印度洋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在2100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印度洋有能力造成比现在更强烈的气候变化。共同作者Kaustubh Thirumalai说,过去冰川条件影响印度洋风和洋流的方式与模拟中全球变暖影响它们的方式相似。这意味着现在的印度洋事实上可能不同寻常。 因为自西向东的盛行风相对稳定,如今的印度洋每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而根据模拟,全球变暖可能逆转这些风的方向,破坏海洋的稳定,将使其出现类似于太平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气候现象的升温和降温的波动。其结果是整个地区出现了新的极端气候,包括东非和亚洲季风的中断,而季风中断将对依赖每年定期降雨来种植粮食的人类造成重大影响。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物理海洋学家Michael McPhaden认为,如果温室气体继续保持目前的排放趋势,到本世纪末,印度洋周边国家将遭遇越来越强烈的极端天气,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东非,即使现在,该区域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这种极端天气的高风险。 (张灿影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