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信息学】中国农科院加工所张德权团队张春江研究员食品顶刊成果:缓解预熟制牛肉的风味逸散:冷冻过程的关键作用》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13
  • 2025年4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德权团队张春江研究员(通讯作者)在国际食品Top期刊《Food Chemistry》(JCR/中国科学院一区,IF=8.5)上发表题为“Reducing flavor loss in precooked beef: The critical role of freezing processes”的研究性论文。加工所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联合博士研究生王海洁为第一作者。

    成果简介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食品的便利性、品质以及多样化选择需求的与日俱增,工业化预制菜肴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肉类菜肴在中国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备受瞩目的重要品类。然而,肉类菜肴的工业化进程正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风味逸散。这一问题可能导致肉类菜肴在加工、储存以及复热的整个过程中,风味品质降低,进而对预制肉类菜肴的品质及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导致风味逸散的原因有很多,涵盖了加工过程中的酶促反应、脂质氧化、蛋白质变性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损失等诸多因素。预制肉类菜肴的工业化加工流程复杂,包括预制(如腌制、滚揉和预煮)、包装、冷冻/冷却等诸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冷冻过程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现制菜肴不同,大多数预制肉类菜肴为了确保安全、延长保质期需要经过冷冻处理。然而,目前对于冷冻环节对风味品质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其对风味保持和释放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众所周知,冷冻会导致肌肉结构的一系列改变。肌原纤维蛋白(MPs)作为肌肉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对于维持肉的质地及功能特性至关重要。此外,蛋白质还具备独特的风味吸附能力,能够与挥发性化合物结合,从而影响对风味的感知。然而,在冷冻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可能会遭到破坏,进而干扰其与挥发性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风味品质的降低。热加工-冷处理两个连续过程导致的两种变性相互交织,共同对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产生影响,而这一影响可能波及关键风味的保留。目前,冷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冷鲜肉方面,但其如何影响工业化肉类菜肴的风味品质及其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清晰。 本研究从关键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鉴定工作入手,通过宏观和分子两个层面的深入分析,最终借助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重点关注不同冷冻方式对于调控预熟制牛肉风味品质的潜在机制,并且确定冷冻过程在整个体系中作为调控风味关键环节的地位。本研究致力于填补预制菜在预熟制-冷冻阶段风味调控方面的空白,旨在为优化冷冻参数以减少风味损失和增强风味保持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为肉类菜肴的工业化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图文赏析 图文摘要 研究结论 本研究聚焦于不同冷冻处理对预熟制牛肉风味轮廓的影响,同时评估了质地、水分和蛋白质的变化情况。通过结合分子对接与多变量统计分析,阐释了其背后的潜在调控机制。研究发现,1-辛烯-3-醇、壬醛和2-戊基呋喃是构成预熟制牛肉风味轮廓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且三者在不同的冷冻方法处理中呈现出显著差异。不同冷冻方法通过影响蛋白质结构完整性以及蛋白质与风味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显著影响风味保持。在所评估的冷冻方法中,快速冷冻(QF)在蛋白质保护和风味保持之间达到了最优平衡。本研究有力地证实了冷冻过程在肉类菜肴工业化加工中对风味品质保持的关键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4420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MjM2MTM4Mw==&mid=2247510161&idx=2&sn=655825220747b2c6a96057c56139d9da&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食品放大镜】中国农科院加工所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张德权研究员、张春江研究员:缓解预熟制牛肉的风味逸散:冷冻过程的关键作用》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07
    • 中国农科院加工所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张德权研究员、张春江研究员:缓解预熟制牛肉的风味逸散:冷冻过程的关键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德权团队张春江研究员(通讯作者)在国际食品TOP期刊《Food Chemistry》(JCR/中国科学院一区,IF=8.5)上发表题为“Reducing flavor loss in precooked beef: The critical role of freezing processes”的研究性论文。加工所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联合博士研究生王海洁为第一作者。  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食品的便利性、品质以及多样化选择需求的与日俱增,工业化预制菜肴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肉类菜肴在中国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备受瞩目的重要品类。然而,肉类菜肴的工业化进程正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风味逸散。这一问题可能导致肉类菜肴在加工、储存以及复热的整个过程中,风味品质降低,进而对预制肉类菜肴的品质及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导致风味逸散的原因有很多,涵盖了加工过程中的酶促反应、脂质氧化、蛋白质变性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损失等诸多因素。预制肉类菜肴的工业化加工流程复杂,包括预制(如腌制、滚揉和预煮)、包装、冷冻/冷却等诸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冷冻过程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现制菜肴不同,大多数预制肉类菜肴为了确保安全、延长保质期需要经过冷冻处理。然而,目前对于冷冻环节对风味品质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其对风味保持和释放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众所周知,冷冻会导致肌肉结构的一系列改变。肌原纤维蛋白(MPs)作为肌肉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对于维持肉的质地及功能特性至关重要。此外,蛋白质还具备独特的风味吸附能力,能够与挥发性化合物结合,从而影响对风味的感知。然而,在冷冻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可能会遭到破坏,进而干扰其与挥发性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风味品质的降低。热加工-冷处理两个连续过程导致的两种变性相互交织,共同对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产生影响,而这一影响可能波及关键风味的保留。目前,冷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冷鲜肉方面,但其如何影响工业化肉类菜肴的风味品质及其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清晰。 本研究从关键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鉴定工作入手,通过宏观和分子两个层面的深入分析,最终借助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重点关注不同冷冻方式对于调控预熟制牛肉风味品质的潜在机制,并且确定冷冻过程在整个体系中作为调控风味关键环节的地位。本研究致力于填补预制菜在预熟制 - 冷冻阶段风味调控方面的空白,旨在为优化冷冻参数以减少风味损失和增强风味保持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为肉类菜肴的工业化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聚焦于不同冷冻处理对预熟制牛肉风味轮廓的影响,同时评估了质地、水分和蛋白质的变化情况。通过结合分子对接与多变量统计分析,阐释了其背后的潜在调控机制。研究发现,1-辛烯-3-醇、壬醛和2-戊基呋喃是构成预熟制牛肉风味轮廓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且三者在不同的冷冻方法处理中呈现出显著差异。不同冷冻方法通过影响蛋白质结构完整性以及蛋白质与风味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显著影响风味保持。在所评估的冷冻方法中,快速冷冻(QF)在蛋白质保护和风味保持之间达到了最优平衡。本研究有力地证实了冷冻过程在肉类菜肴工业化加工中对风味品质保持的关键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4420
  • 《【食品信息学】IF=12.0!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周琦研究员食品顶刊综述:芝麻类食品风味浓郁且稳定的奥秘》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4-24
    • 2025年4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周琦研究员等人在国际食品期刊《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IF=12.0,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发表题为“What contributes to the richness and stability of the sesame flavor?”综述性论文。 第一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旖旎,通讯作者为油料所周琦研究员和北京工商大学刘野教授。芝麻作为我国传统的风味型油料一直备受市场青睐,本综述系统总结了芝麻食品中的187种具有香气贡献的风味化合物,重点分析了形成浓郁风味的含硫及杂环类化合物的贡献,并从分子感官层面揭示了芝麻风味形成的影响因素。芝麻中的天然多酚(如芝麻素、芝麻酚等)可增强食品风味稳定性,对加工贮藏至关重要。未来研究需结合机器学习实时优化风味,并建立芝麻风味数据库以支撑精准调控,从而推动健康美味芝麻系列食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利用。 综述结论及展望 芝麻食品(烘焙芝麻仁、芝麻油、芝麻酱等)因其浓郁持久的香气备受消费者青睐,其风味特性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应用场景及市场接受度。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已能更深入地对芝麻食品中的稳定成分及香气物质来源进行定性与定量解析,并在各类芝麻制品中成功鉴定出内源性木酚素及香气活性化合物,并进一步结合新兴检测技术对芝麻浓郁风味物质进行更精细、更真实的解析,通过探究这些关键物质的含量差异,可为开发符合不同口味需求的稳定特色风味提供突破性见解。未来研究重点可以聚焦于开发可视化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实时监测并优化芝麻食品风味特征。构建芝麻食品风味数据库,基于化学标准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涵盖芝麻原料来源、关键风味化合物阈值、加工工艺和基础风味图谱等核心信息。构建的芝麻食品专属风味图谱,可有效解析挥发性成分与感官属性的关联,从而深化对风味细微差异的认知,优化风味强化技术与品质控制体系,有助于开发营养丰富且风味良好的芝麻产品,满足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