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腰斩” 数据略显惨淡 化石能源风光不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4-01
  • 近日 ,国内三大油气央企分别发布2020年财报。中国石化营收最高,为2.11万亿元,同比下降28.8%;中国石油紧随其后,营收1.93万亿元,同比下降23.2%;中国海洋石油营收最少,为1554亿元,同比下降33.4%,降幅在“三桶油”中最大。

    净利“腰斩” 数据略显惨淡

    财报显示,净利润方面,中国石化实现净利329.24亿元,同比减少42.9%;中国石油实现净利190.06亿元,同比减少58.4%;中国海洋石油实现净利249.56亿元,同比减少59.1%,其净利润在“三桶油”中同样降幅最大。

    经计算,“三桶油”2020年合计营收约4.2万亿元,累计净利768.86亿元,平均日赚约2.1亿元;而2019年“三桶油”合计实现净利润1643.18亿,日赚约4.5亿。相较2019年,“三桶油”2020年净利润降幅超53%。

    对于这样的成绩,“三桶油”在财报中均提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其的影响。

    2020年,国际油价先抑后扬,呈深V形走势。自3月起,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加之沙特宣布增产、降价,国际油价进入暴跌模式,原油市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负油价”,4月20日,WTI原油一度跌至-37.63美元/桶。随着主要产油国减产执行情况良好,主要经济体陆续放松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措施、重启经济,国际油价触底回升。年末,随着新冠疫苗研发获得成功并相继在各国推广使用,国际油价继续走高,年底布伦特油价收于51美元/桶。纵观2020年,布伦特原油均价每桶43.21美元,同比下降33%。

    与此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出现罕见的触底,迎来“地板价”。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从3月油价跌至“5元时代”后,共经历6次搁浅,时间长达3个月+10天,直至6月国际原油价格回升,才迎来2020年第一次油价上调。

    化石能源风光大减 “三桶油”路在何方

    诚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油气企业业绩的“黑天鹅”。但其背后是隐藏了10年之久的成品油消费量增幅的逐年下滑。

    据界面报道,2010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达2.3亿吨,增速超过11%,创2005年28%增速之后的又一高点。同年,中国石油利润同比大增35.4%,达到1400亿元;中国石化利润首次突破700亿元,次年升至717亿元,至今仍是利润巅峰。

    此后,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增幅开始一路下滑,进入中低速增长期。受此影响,“三桶油”净利整体处于走跌态势,2016年-2018年间呈现阶段性上扬,进入2019年再现跌势。2019年,除中海油因低成本优势实现利润增长15.9%外,中国石油净利同比下滑了13.9%、中国石化下滑了8.7%。

    以“三桶油”为代表的油气企业,未来路在何方?

    去年9月,我国提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长远而言,全球对碳排放的高要求越来越迫切,我国也明确了碳中和目标和路线图,未来全世界的石油消费会相对减少,从而颠覆传统石化产品供应商的生存条件,其估值也必然因此而受压。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呈现波浪式迁移,未来消费低迷、总需求走弱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石化行业面临着极其艰巨和繁重的任务”。

    对“三桶油”为代表的油气企业来说,绿色能源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陈卫东撰文指出,中国油气行业规模巨大,转型需要巨大的投资、创造新的巨大转型空间,以及相当长的时间。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李福龙在30日国新办发布上表示,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拟定“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分领域能源规划,把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放在突出位置。而“三桶油”对于低碳能源布局业已展开,这是未来15年最现实的转型路径,也是“碳中和”对油气企业提出的最终要求。

    在29日举行的中国石化股份公司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透露,中国石化将统筹转型升级与减碳进程、结构优化与碳排放控制,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将优化提升油品销售网络,加快打造“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大力发展可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高端合成橡胶,在新材料发展方面实现大突破。力争比国家目标提前10年,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

    中国石油则表示,2021年将着力发展主营业务,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注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继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力争到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将继续做强做优油气主营业务、积极拓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及新业态,构建多能互补的新格局。

    而中海油在2020年已开始顺应能源转型大趋势,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中海油方面表示,未来几年将不断地加大海上风电的投资力度。原有每年3%-5%的投资比例将有所提升,未来争取将每年投资5%以上用于风场资源获取。此外,还将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施渤海湾岸电工程等,助力绿色低碳生产。

    谈“化”不再色变 石化行业迎来新机遇

    经历了市场环境最具挑战性的2020年,进入2021年,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带来利好,都有利于市场供需再平衡。

    世界银行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4%。国际油价稳步回升,布伦特油价已经回升至每桶60美元上方。然而,未来国际油价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

    与此同时,在碳中和目标下,商业生态随之发生变化,“三桶油”生存空间正被挤压。从能源品类上看,油气正经受着光伏、风电、氢能等低碳能源的冲击,越来越多的能源新贵冲击着石油“大佬”的地位。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面临重构,需求结构发生大幅改变,同时,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乙烯、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化工品都是重要的石油产品,涉及纺织、塑料、制药和化妆品等诸多行业,被业内认为是原油的重要转型方向。

    “‘三桶油’最好的弯道超车机会,在绿氢和高端化工领域。”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认为。

    事实证明,过去一年,在应对处置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消毒剂、口罩、护目镜、塑料包装等化工产品的需求激增,化工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以往谈“化”色变的社会舆论得到了初步扭转,为化工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只要石化行业把握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必将重构全球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国一定会及早实现从石化大国到石化强国的蝶变,”庞广廉这样说。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
相关报告
  • 《暖冬冲击能源市场:需求被抑 美国煤炭价格上周几近“腰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10
    • 随着暖冬天气缓解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美国煤炭价格已从创纪录的高位快速下跌。 根据政府周一公布的数据,截至 1 月 6 日当周,美国北部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煤炭价格跌至每吨 115 美元,较前一周下降 45%。来自阿巴拉契亚中部地区的煤炭现货价格下跌 33%,来自伊利诺伊盆地煤炭现货价格下跌 31%。 以上三个地区均为美国主要产煤区,这三处区域,再加上阿巴拉契亚南部、洛基山脉、保德河盆地被统称为美国六大产煤区。 过去一年,随着俄乌冲突颠覆了国际市场,全球油价在过去一年大幅飙升。但温暖的天气,特别是在欧洲,缓解了对燃料短缺的担忧,帮助抑制了需求和价格。 全球其他地区的煤炭也在下滑。自年初以来,澳大利亚基准价格下跌 6.6%,欧洲基准价格下跌 4.2%。 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时间。上周是新年第一周,一些高价合同在 2022 年底到期。买家也在为在第二季度开始的交货下订单,并且必须预测几个月后的市场状况。 美国能源信息署煤炭项目首席运营研究分析师 Rosalyn Berry 周一表示,尽管随着形势变得更加明朗,未来几周煤价可能会反弹,但 " 目前看来,共识是煤炭价格会更低。"。
  • 《3月用电需求略显疲态,风电出力恢复正常》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7
    • 各种短期冲击因素叠加导致3月用电同比增速回落至3.5%,由于4月为传统需求淡季,叠加工业活动势头相对较弱,我们预计4月需求同比增速或在2%附近,下调全年用电需求增速预测至4.9%。从3月数据看,电源结构调整使得风光装机呈现双位数增速,水电利用小时回升明显,同时风电3月出力已经开始恢复正常。推荐三峡能源、龙源电力(A&H)、中国核电、中国广核(A&H)、华能国际(A&H)、华能水电、川投能源、国投电力、信义能源(H)、中国电力(H)等。 3月用电需求疲弱,单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至3.5%。 2022年1-3月,全社会用电量20,423亿kWh,同比增长5.03%,3月用电需求疲弱使得 1~3月累计增速较1~2月增速小幅放缓0.76个百分点;3月单月用电量6,944亿kWh,同比增长3.54%,增速较1~2月用电累计增速5.8%缩小2.3个百分点。3月一产及城乡居民用电增速明显回升,对3月国内用电需求增长起到明显支撑作用。分区域看,用电增速有所分化,其中沿海地区3月单月用电增速仅为1.9%,沿海地区用电需求承压明显,后续复苏前景仍需要观察。 新能源装机增长明显,风光装机呈现双位数增速。 3月末国内火/水/核/风/太阳能装机13.0/3.9/0.5/3.4/3.2亿千瓦,同比增长3.0%/6.2%/6.6%/17.4%/22.9%,新能源装机增长明显。从电源投资细分来看,1-3月火电/核电/光伏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2.5%/36.4%/180.6%至122/105/188亿元,但同期水电/风电同比下滑25.7%/33.5%至182/216亿元,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光伏投资占比分别为22.4%/15.0%/12.9%/26.5%/23.1%。1~3月风电投资额下滑主要因风电单位成本下降,导致风电装机和投资数据趋势出现背离。 水电利用小时持续改善,风电3月出力开始恢复正常。 1-3月,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899小时,同比下降2.0%;其中水电/核电同比增长6.0%/1.7%至636/1,847小时,火电/风电同比下滑0.1%/10.3%至1,115/555小时,光伏持平为300小时。3月单月,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02小时,同比下降3.2%。其中水电228小时,同比上升14.0%;火电356小时,同比下降7.3%;核电652小时,同比下降2.7%;风电232小时,同比上升15.4%;太阳能118小时,同比上升9.3%。 4月淡季用电需求或将承压,下调全年用电需求预测至4.9%。 4月为国内传统用电需求淡季,叠加当前整体工业活动势头相对疲弱,我们预计今年4月国内用电量同比增速将延续历史趋势而出现一定幅度回落,我们预计国内4月用电同比增速或在2%附近,综合1~3月实际需求以及用电需求前景判断,我们下调全年用电需求预测至4.9%(原5.9%)。 风险因素: 用电量增速超预期下滑,来水不及预期,煤价大幅上行,上网电价超预期下调,风光造价上行与收益率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投资建议遵循三条投资主线:受益电价上涨环境,可扩张ROE及释放电价业绩弹性的核电龙头;高成长+降本扩张ROE的龙头新能源运营商,以及正在积极谋求转型的优质火电转型标的;受益大水电陆续投产带动的新一轮成长周期来临的优质水电龙头。此外,可短期博弈近期煤价可能有阶段性下行机会带动短期业绩弹性有望释放且估值调整充分的部分火电标的。推荐三峡能源、龙源电力(A&H)、中国核电、中国广核(A&H)、华能国际(A&H)、华能水电、川投能源、国投电力、信义能源(H)、中国电力(H)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