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部增补储能材料技术等3个高职新专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2
  •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在相关学校和行业提交增补专业建议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研究确定了2018年度增补“储能材料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和“水净化与安全技术”3个专业,自2019年执行。有色金属行业提交的“储能材料技术专业”获得批准设置。该专业的设置,将有力支撑以硅、锂、钴、镍等有色金属为核心的新一代储能材料产业发展,将为国家建设一支基础好、能创新的储能材料产业队伍提供保障,进而为提高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占领产业制高点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当前高职院校适用的是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版高职专业目录,根据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目录每年动态增补。2016年以来,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已累计增补22个专业,目前共有高职专业770个。除国控专业外,高职院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办学实际,依据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有关程序,灵活自主设置专业。

    储能材料技术专业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 宋凯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刘继军)

    有色金属行业提交的“储能材料技术专业”获得批准设置。该专业的设置,将有力支撑以硅、锂、钴、镍等有色金属为核心的新一代储能材料产业发展,将为国家建设一支基础好、能创新的储能材料产业队伍提供保障,进而为提高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占领产业制高点打下坚实基础。

    一、储能材料产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家将绿色发展作为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之一,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球能源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储能产业作为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的深入,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日益壮大,作为电动汽车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动力电池迫切需要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储能材料。因此,未来国家三个重要新兴产业——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瓶颈都需要新型储能材料技术的支撑。

    目前,以硅材料为核心的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产业,以锂、钒、钴为储能材料的电化学储能产业(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以含钴的高镍三元材料为动力基础的大火箭、大容量卫星及新一代水下舰艇等国防用途储能材料进展十分显著。在2016年全球锂电池企业销售额排名TOP20榜单中,中国企业占15家。全国各地形成了15个大的产业集群。

    目前全国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数超过536家。涉及产业量的上游、中游、下游。其中,规模以上集成企业超95家。硅材料产业集群11个,规模以上硅材料制造企业240家,已基本形成美国、欧盟之外的世界第三个储能材料产业链。

    二、新专业补齐短板

    随着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各层次人才需求也呈现井喷式增长。以锂电池新能源企业为例,通过对全国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16家锂电新能源代表型企业进行调研,近5年上述企业需要新进员工约24000人左右,所需人员大专生占50%左右,即需要大专生12000名左右。对高职专科学历层次技术员工需求为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检验及服务岗位。产业技术要求储能企业不仅需要大量既懂电化学基础,又要具有材料、机械电子基础的复合型高技能技术人员。

    调研分析现有储能企业人才现状表明:

    一是产业工人素质不高。支持如此大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由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组成,工人文化素质低、不懂原理、不懂设备,更不懂管理。因此企业难以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这成为了阻碍储能企业快速发展的桎梏。

    二是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的新员工知识结构单一。大部分人员仅仅掌握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的某一方面,而以动力电池的制造及应用为代表的储能技术则是交叉性较强的新领域,员工在进入岗位之前需要重新再培训,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三是储能企业人才需求缺口庞大。储能产业生产工艺属于离散式生产方式,虽然生产过程中已使用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但自动化程度仍较低,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仍然是以人工为主,产业发展需要吸纳大量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储能材料技术专业,有助于补齐产业短板,建设一支生产、维护储能材料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进而解决企业人才数量供给严重不足,人才质量不高的问题。

    三、抓住机遇加快专业建设

    储能材料产业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三大领域(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从政策层面表明它将会是未来国家推动能源变革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电动汽车产业的理想预期,在国家多年持续性政策的引导下,储能材料的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可以预见在“十三五”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将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储能材料技术”新专业的设置,为储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有色金属行业应高度重视,特别是相关企业、产业园区以及职业院校要加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把新专业建设好。

    一是要融入发展。各级企业、院校要借助共建新专业的机会,着力突破锂电、高镍三元材料生产的关键工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彻底解决产品批次稳定性问题,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既解决生产问题,也完善专业建设,使人才队伍在实战中尽快成长。

    二是要完善布局。要积极引导硅材料、锂电、高镍三元储能材料向科研人才密集和硅、锂、镍、钴资源能源丰富的地区形成产业聚集。各职业院校要根据产业布局开设专业,使储能产品有市场,人才需求有保障,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互相匹配。

    三是要建立机制。新专业建设离不开机制保障,要建立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学项目,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要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以校企融合为依托,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确保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课全部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校内“双师型”教师承担,使学生知行合一,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要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建设“学、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09139
相关报告
  • 《材料政策动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3-20
    • 国际政策动态 1. 欧盟委员会再次资助石墨烯旗舰计划1.5亿欧元 欧盟委员会(EC)已签署一项总价值1.5亿欧元的资助协议,在2020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继续资助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致力于石墨烯及其相关 2. 美国能源部拨款1.87亿美元资助5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 新材料资助过半 美国能源部(DOE)宣布为25个州的55个先进制造业的研发项目提供约1.87亿美元(约13亿人民币)的资助,其中约6687万美元(约4.68亿人民币)用于11个电池储能创新制造工艺项目开发,以支持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力。 3. 英国将从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 比原计划提前5年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政府计划在2035年前禁止销售所有搭载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这比之前的计划提前了5年。这是英国为实现2050年零碳排放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部分。此外,英国政府建议,“如果能够更快实现零排放”,可以从2035年提前实施禁售策略。一些政府顾问则呼吁最迟在2030年实施这一禁令。 国家政策动态 4. 六部门联合发布《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快提升增材制造标准国际竞争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工程院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立足国情、对接国际的增材制造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此外,推动2-3项我国优势增材制造技术和标准制定为国际标准,增材制造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增材制造标准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5. 工信部就《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公开征求意见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意见。《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建材工业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和服务体系,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取得创新性突破,重点领域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建材工业全产业链高级化、现代化,加快迈入先进制造业。 6. 工信部推动复工复产:重点支持5G、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要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优先支持汽车、电子、船舶、航空、电力装备、机床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继续支持智能光伏、锂离子电池等产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巩固产业链竞争优势。重点支持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食品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等配套产业的支撑能力。 7.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 装备工业一司联合组织召开稀土永磁材料上下游企业云视频会议 为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稀土永磁材料等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3月6日,原材料工业司联合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稀土永磁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云视频会议,汽车协会、稀土协会、宇通客车、精进电动、中科三环、钢研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参加会议。围绕稳增长、促消费、加快新产品研发、提升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 8. 工信部公布了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9个为新材料领域 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公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九批)公示名单》,其中有9个示范基地涉及新材料领域,分别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的新材料(碳纤维及差别化纤维)示范基地,安徽固镇县申报的生物基新材料示范基地、黑龙江鸡西经济开发区申报的新材料(石墨)示范基地、贵州苟江经济开发区的铝及建材示范基地、云南富源工业园区的有色金属示范基地、黑龙江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的石油化工示范基础、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宁波大榭开发区石油化工基地。 9. 工信部印发镁、铅锌、铝等行业规范条件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工信部公告了《镁行业规范条件》、《铅锌行业规范条件》、《铝行业规范条件》,旨在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0. 第33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比亚迪天能宁德时代入围 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公示了申报第33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示期5个工作日,截止到3月18日。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共150款,其中新能源乘用车23款、新能源客车40款、新能源专用车87款。本次申报呈现以下亮点:新能源防疫车首次申报公告、比亚迪电池外供加速、天能携法国技术回归、磷酸铁锂电池超6成配套专用车、宁德时代配套车型占比过半。 11. 第3批推荐目录:新车型数大幅下降 宁德时代配套近半 工信部先后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第2批、第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2批)》,入选车型有170款,其中乘用车51款、客车52款、专用车67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3批)》,入选车型共78款,其中新能源乘用车24款、新能源客车19款、新能源专用车35款,车型数量较第1批、第2批大幅减少。海马汽车工况续航里程最长、宁德时代配套近半、国轩高科和力神电池配套并列第二。 12. 科技部等五部委:重点支持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结构与功能材料等领域 科技部等5部门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到国家科技计划突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给予长期支持。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结构与功能材料、制造技术与关键部件、云计算和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地球观测与导航、光电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种、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重大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13. 财政部: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先预拨、后清算” 国家财政部2月21日印发最新版本《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据了解新能源汽车补贴就隶属于“节能减排补助资金”范畴。改版后的《办法》将“专项资金”修改为“补助资金”,删除“先预拨、后清算”的资金拨付方式,并增加条款内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按照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管理,实施期限至2022年”,但同时增加“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的支出方向到期后,财政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及相关产业发展形势需要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继续实施。” 地方政策动态 14. 总投资3.84万亿!福建2020重点项目名单公布 涉及大批化工项目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公布了2020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的名单。省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3.84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257个,总投资2.9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05亿元;预备项目310个,总投资0.87万亿元。其中涉及福清正太新材年产20万吨二氧化钛项目、泉港百宏年产2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项目、腾龙化学(漳浦)26万吨/年苯酐项目、福州科麟甘油法生产20万t/a环氧氯丙烷及12万t/a环氧树脂环保工程项目等一大批化工项目。 15. 湖南发文力促5G通信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化合物半导体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到鼓励发展光交换、基带、中高射频、图像处理等5G高端芯片、元器件及砷化镓、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发展基于5G技术的智能手机、高超清视频终端、智能网联车、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全息影像等终端产品。 16. 冲刺1500亿元!湖南出台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湖南省工信厅印发《湖南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提出到2022年,全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规模超过1500亿元,形成以长株潭为核心,邵阳、永州、衡阳、郴州等多点支撑的“一核多点”产业格局。产业链规模企业过百家,力争1家企业冲刺千亿,5家企业过百亿。建设省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以上。构建总量规模大、产业布局优、链条构架全、创新能力强的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 17. 淄博市规范园区建设培育千亿级化工集群 为充分发挥园区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双招双引”、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山东淄博将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建造国际竞争力一流的化工产业体系。日前,该市发布《关于加快全市化工园区规范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意见》,提出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培植壮大聚烯烃、聚氨酯、氟硅材料和工程塑料四大500亿级新材料产业,培育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力争两年内全市化工园区、专业化工园全面建成现代智慧园区。 18. 天津市滨海产业发展基金获批,将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共出资设立滨海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引导基金规模为300亿元,5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模,支持本市企业及国际国内优秀企业在滨海新区投资项目,将重点支持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重点支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抢占高端产业制高点。
  •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重点支持哪些材料、化学研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2-29
    • 虽然官网还未正式公布,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已在网上流传。材料人编辑为此整理了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中材料、化学学科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 面上项目 重点项目 2018 年度化学科学部拟资助重点项目领域如下: 1. 无机固体合成化学(B01) 2. 簇合物制备及结构化学(B01) 3. 金属配合物与配位聚合物(B01) 4. 金属/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B01) 5. 合成中的新反应与新试剂(B01) 6. 光化学反应/自由基化学反应(B01) 7. 不对称催化反应(B01) 8. 天然产物合成(B01) 9. 自组装与超分子催化(B01) 10. 光电功能分子合成方法学(B01) 11. 仿生高分子可控合成(B01) 12. 高性能聚合物绿色合成方法(B01) 13. 基于多组分反应的生物大分子精确合成与功能化(B01) 14. 构筑特定结构和功能催化材料的新方法与新概念(B02) 15. 高效催化过程及其动态表征(B02) 16.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应用(B02) 17. 电催化体系的可控构筑与功能调控(B02) 18. 复杂界面电化学体系的原位动态方法与过程研究(B02) 19. 光电化学过程的本质和机理研究(B02) 20. 反应机理及计算化学(B03) 21. 功能导向的结构化学实验研究(B03) 22. 化学谱学新方法(B03) 23. 复杂体系的理论与计算化学新方法(B03) 24. 理论与计算化学应用研究(B03) 25. 激发态分子反应动力学(B03) 26. 复杂体系化学热力学理论和方法(B03) 27. 功能材料的光化学与光物理过程(B03) 28. 微纳尺度的物理与化学机制(B03) 29. 非平衡态高分子体系理论计算与模拟(B03) 30. 复杂体系分离分析(B04) 31. 电化学测量与分析新方法(B04) 32. 光谱测量与分析新方法(B04) 33. 质谱波谱学测量与分析新方法(B04) 34. 化学成像新方法(B04) 35. 单分子单颗粒单细胞测量与分析(B04) 36. 原位在线活体分析(B04) 37. 分子功能材料(B05) 38. 多尺度及孔结构材料的化学(B05) 39. 纳米材料化学(B05) 40. 仿生材料化学(B05) 41. 光电功能高分子(B05) 42. 刺激响应高分子水凝胶及其仿生功能(B05) 43. 高分子液晶光电材料的理性设计与精准合成(B05) 44. 生物医用高分子与生物膜相互作用(B05) 45. 放射性物质或典型污染物的微界面过程与转化机制(B06) 46. 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环境传播机制与健康效应(B06) 47. 新型功能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基础化学问题(B06) 48. 土壤污染控制或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化学原理(B06) 49. 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的新化学原理和方法(B06) 50. 污染物的环境暴露、毒性机制和复合效应研究方法学(B06) 51. 微量元素与金属的化学生物学(B07) 52. 天然产物的发现及活性研究(B07) 53. 生态农药的分子设计与作用机制(B07) 54. 生物大分子功能的小分子调控(B07) 55. 基于在体活性探针的新靶标发现和功能(B07) 56. 生物活性分子的组装、功能与调控(B07) 57. 重要生物活性分子的在体识别、定位及相互作用(B07) 58. 合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转化过程的化学工程基础(B08) 59. 生物炼制过程的化学工程基础(B08) 60. 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的化学工程基础(B08) 61. 新能源体系的化工基础与关键技术(B08) 62. 化工新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的科学基础(B08) 63. 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化学工程基础(B08) 64. 生物质高效利用的化工基础与关键技术(B08) 65. 化学反应及反应器的科学与工程基础(B08) 66. 化工系统工程与化工安全的科学基础(B08) 67. 化工分离的新方法及新技术(B08) 68. 非常规条件下的化工传递新理论(B08) 69. 绿色化工过程和化工环保关键技术(B08) 70. 钠(钾)碱金属离子快速传输的关键电极材料设计及性能研究(B0X) 71. 非铅钙钛矿材料光电动力学(B0X) 72. 离子液体在质膜蛋白质规模化分离与分析中的作用机制(B0X) 73. 理论与计算化学前沿(B0X) 该重点项目群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新方法;(2)电子激发态的理论方法;(3)生物大分子动态结构及相互作用的低标度高效算法;(4)基于超级计算机集群的材料模拟人工智能算法及软件研究。 2018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拟在前沿探索、学科基础、国家需求等方面的91个领域资助重点项目100项左右。 1. 钢铁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E0101、E0109、E0113) 2. 有色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E0101、E0109、E0113) 3. 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与金属基复合材料(E0101、E0102) 4. 亚稳及纳米金属材料(E0103、E0104、E0105) 5. 金属能源与催化材料(E0105) 6. 金属生物医用、智能与仿生材料(E0105) 7. 金属磁性与信息功能材料(E0105) 8. 金属新相、新功能与具有金属性质的新材料(E0104、E0105、E0106、E0114) 9. 金属材料结构表征、表面与界面(E0107、E0110) 10.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与服役行为(E0108、E0111、E0112) 11.“铁性玻璃(包括应变玻璃、团簇自旋玻璃、弛豫铁电体/铁电玻璃)理论及性能”项目群(3~4 项)(E0105) 12. 无机非金属材料新体系探索(E02) 13. 无机材料表征新技术与方法(E02) 14.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技术(E02) 15.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新技术(E02) 16. 结构与性能导向的高分子材料化学(E03) 17. 高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调控及其与性能的关系(E0314) 18. 高分子材料加工(含微纳加工和增材制造)的新方法和新理论(E0315) 19.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E0310) 20. 高性能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E0309) 21. 与能源、生态环境和资源等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E0313) 22.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E0307) 23.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分子材料领域重大难题/挑战的基础研究(E03) 24. 数字矿山及智能化开采基础(E0401、E0402) 25. 废弃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E0401、E0402) 26. 提高油气井采收率新方法(E0403) 27.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灾害预防与控制(E0410) 28. 金属矿尾矿绿色处置基础研究(E0411) 29. 大数据冶金及关键冶金热力学数据获取(E0412) 30. 冶金反应器新原理与新流程(E0413) 31. 湿法冶金新理论及节能减排新方法(E0415) 32. 绿色钛合金制备科学基础(E041503、E0416) 33. 粉体物料加工基础研究(E0417) 34. 金属及合金制备新理论及新方法(E0418) 35. 资源再利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E0419) 36. 重金属污染治理及控制技术(E0420) 37. 面向功能和性能的机构/机器创新原理与设计(E0501) 38. 精密驱动/传动系统的新原理、新方法(E0502) 39. 面向服役安全的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E0503) 40. 机械装备的零件/结构/机构的失效机理及寿命设计(E0504) 41. 机械表面/界面功能设计与性能调控(E0505) 42. 复杂机电系统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E0506) 43. 生物/仿生设计与制造(E0507) 44. 复杂构件精确成形成性一体化制造原理与方法(E0508) 45. 高效精密与超精密加工的理论、技术、方法(E0509) 46. 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制造(E0508、E0509) 47. 智能制造的新原理、新模式、新系统、新装备(E0510) 48. 机械动态参数测试理论、方法和技术(E0511) 49. 微纳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E0512) 50. 面向节能环保的热力系统分析、控制、优化(E0601) 51. 流体机械内流流动机理及流动控制(E0602) 52. 能量转换与利用中的传热传质基础(E0603) 53. 气体液体燃料燃烧理论与燃烧新技术(E0604) 54. 固体燃料的燃烧、污染和减排机理(E0604) 55. 能源动力中的多相流基础(E0605) 56. 复杂热物理量场的测试新原理和方法(E0606) 57. 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 58. 工程热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基础问题(E0608) 59. 高效能高品质电机系统及控制基础科学问题(E0707) 60. 以电力为核心的新一代能源系统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E0704、E0706) 61. 先进电工材料与电气设备制造及安全运行基础理论和技术(E0702、E0703、E0705、E0711) 62. 电力电子器件、装备与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E0706) 63. 电磁–生物相互作用及医学应用基础研究(E0712) 64. 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关键基础技术(E0708、E0709) 65. 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电能存储关键技术基础(E0702、E0713) 66. 新型电磁能量转换与传输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基础(E0701、E0706) 67.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中心区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E0801、E0802) 68. 未来城市建筑室内环境营造理论和设计方法(E0803) 69. 低影响开发下的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方法(E0802) 70. 建筑气候分区理论、方法与区划(E0803) 71. 城市污水再生与生态储存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E0804) 72. 工业排水中高风险物质调控新方法与新技术原理(E0804) 73. 未来村镇污水及固废污染控制与资源转化利用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E0804) 74. 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与风险控制理论与技术基础(E0804) 75. 装配式结构抗灾新理论研究(E0808) 76. 结构抗风抗震设计理论关键问题研究(E0805、E0808) 77. 气候环境作用下人工边坡灾变机理研究(E0806) 78. 耐久性沥青路面新结构体系及设计原理研究(E0807) 79. 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振动控制系统性能研究(E0805) 80.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道路交通系统设计与控制(E0807) 81. 区域水-农业-生态复合系统的稳定性与优化(E0902、E0901、E0903) 82. 河流过程与综合管理(E0904、E0903、E0901) 83. 水力装备新材料与结构安全(E0906、E0908) 84. 水力装备非稳态流动及其诱发振动(E0906、E0910) 85. 深部重大岩体工程灾变的机理与模拟、监测与预警(E0907) 86. 低热水泥或者混凝土的基础理论与筑坝技术(E0908) 87. 人类活动影响下珊瑚礁海岸动力地貌过程(E0909、E0904、E0907) 88. 岛礁开发利用的工程安全与生态保护(E0909、E0907、E0903) 89. 深海潜水器的故障控制和安全设计的关键科学问题(E0910) 90. 船舶大型推进轴系的安装和振动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E0910) 91. 水下生产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E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