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新冠:研究发现,重症幸存者面临12月内死亡高风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1-12-13
  • 自 2019 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累积感染病例已超过 2.67 亿,死亡人数超过 527 万,且新感染病例数依旧以每日近 70 万的数字增长,形势可谓是相当严峻。

    遥想当初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乐观地认为,新冠病毒会像当年的 SARS 一样在短暂的爆发后销声匿迹。而随着全球新冠病毒不断蔓延,beta、delta 以及 omicron 等变体不断出现,人们才恍然大悟,未来新冠病毒或将会与人类长期共存。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尽可能将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

    近日,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社区健康和家庭医学系 Arch G. Mainous 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对 13638 名参与者进行随访分析发现,相比于轻度患者和普通人,严重的 COVID-19 感染者在未来 12 个月内死亡风险显着增加。

    对此 Mainous 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严重 COVID-19 感染会留下明显后遗症,未来死亡风险显着增加。因此,预防严重 COVID-19 感染对于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非常有必要。而目前新冠疫苗的接种不仅可以预防 COVID-19 感染,还能降低 COVID-19 感染的严重程度,进一步表明了疫苗接种在预防 COVID-19 相关死亡方面的价值。”

    该研究以“COVID-19 Post-acute Sequelae Among Adults: 12 Month Mortality Risk”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Frontiers in Medicine 杂志上。

    新冠后遗症不容忽视

    COVID-19 肆虐全球已近 2 年,目前人们对这场疫情依旧束手无测,很多国家甚至直接躺平,放任病毒传播。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于 COVID-19 的危害和全世界的影响依旧不确定。除了直接导致患者住院和死亡外,COVID-19 感染还会留下一系列后遗症,持续危害患者健康。

    首先是肺部损害。部分 COVID-19 患者康复出院后会持续存在肺部问题,例如肺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导致肺组织纤维化,或者是疲劳、肌肉无力等症状。临床上,很多患者在治愈后仍伴有咳嗽、易疲劳等后遗症,部分人回到工作岗位后,由于呼吸急促和肌肉酸痛,甚至连短距离的散步都无法进行。

    其次是对肝肾的损害。此前,一篇名为“Caution on Kidney Dysfunctions of 2019-nCoV Patients”的论文,对 59 名 COVID-19 感染患者研究发现,近 63% 的患者表现出肾功能不全的症状,CT 扫描显示 100% 的患者肾脏影像学异常。英国和加拿大的专家们也发现,接受重症监护的新冠患者中,有 8%-12% 出现了肝或肾衰竭,需要依靠常年的透析治疗才能生存。

    此外,新冠病毒还会对人类心脑血管以及其他器官造成一系列损伤。COVID-19 感染者除了在急性感染期的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肺弥散障碍和呼吸困难等后遗症外,部分患者在治愈后还会有凝血不佳、脑部损伤、心肌受损等情况。另外,女性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脱发、关节疼痛等轻微不适等等。

    而最近 Nature 子刊发表的一篇综述论文还指出,男性感染 COVID-19 后还会降低生育力。具体来说,COVID-19 在入侵人类细胞时除了需要 ACE2 受体外,还需要一种名为 TMPRSS2 的丝氨酸蛋白酶,而睾丸同时表达这两个蛋白,使其更易被 COVID-19 病毒感染,出现细胞损伤。COVID-19 感染睾丸组织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影响精子的产生和质量,例如破坏血液-睾丸屏障,影响免疫力,打破激素平衡或直接损伤精原细胞。

    治愈后死亡风险仍明显升高

    此前,人们对于 COVID-19 感染后遗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期,包括急性期并发症导致的在住院风险等等,而对于急性期之后的后遗症尚不了解。有研究显示,COVID-19 感染患者急性期后死亡风险可能依旧会存在,但是具体情况依旧不清楚。

    为了明确 COVID-19 感染患者急性期后的死亡风险,Mainous 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对 2020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6 月 30 日在美国健康监测系统内接受核酸监测的 13638 名参与者进行了 12 个月随访,并对其电子健康记录进行了分析。13638 名参与者中有 178 人确诊严重 COVID-19 感染,246 人确诊轻中度 COVID-19 感染,13214 人 COVID-19 阴性。

    结果发现,相比于 COVID-19 阴性和轻中度感染患者,严重 COVID-19 患者出院后 12 个月内(经调整后的)全因死亡风险显着升高。

    具体来说,在 65 岁以上老年人中,相比于 COVID-19 阴性和轻中度感染患者,严重 COVID-19 感染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 150% 和 87%。而在 65 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中,相比于 COVID-19 阴性和轻中度感染患者,严重 COVID-19 感染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同样增加了 233% 和 183%。

    也就是说,无论是老年人群还是中青年人群,严重 COVID-19 感染后,未来一年内的死亡风险都会明显升高,尤其是 65 岁以下人群,相比之下死亡风险更高。

    同时,研究还发现,这些死亡的患者仅 20% 死于 COVID-19 感染相关的呼吸和心血管疾病,剩下 80% 均死于其他原因,而不是 COVID-19 直接导致的死亡。这也再次证实,严重 COVID-19 感染后会留下明显的后遗症,对人体持续造成严重危害。

    此外,相比于 COVID-19 阴性人群,中度和轻度 COVID-19 感染患者未来 12 个月的死亡风险并没有显着差异。显然,预防严重 COVID-19 感染可明显降低 COVID-19 感染后死亡风险。

    总体而言,Mainous 博士的研究表明,与此前的观察一致,COVID-19 感染严重程度对于 COVID-19 感染后遗症有明显影响,严重 COVID-19 感染者未来 12 个月死亡风险显着升高,无论是老年人还是中青年均无法幸免。

    这一研究不仅为人们了解 COVID-19 感染后遗症提供了参考,也为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好地对抗新冠疫情提供了理论指导。显然,当下预防 COVID-19 严重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因此,随着未来新冠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尽早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对于降低 COVID-19 死亡非常有必要。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3881.html
相关报告
  • 《难怪男性新冠死亡风险更高 《自然》发现女性免疫反应关键差异》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8-27
    •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400万,死亡人数也超过了82万人。在新冠面前,并非人人平等。在全球范围内,有60%的新冠疾病死者为男性。而根据英国一项有1700万人参与的调查研究,男性的新冠死亡风险可达女性的近两倍! 是什么造成了新冠病情的男女有别?耶鲁大学的Akiko Iwasaki教授团队做了一项深入的研究,发现两者在感染新冠后的免疫反应有明显区别,女性的T细胞反应更强烈,也更持久。这或许是男性新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更高的原因。这项研究今日也以“加速预览”的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具体来看,研究人员们评估了耶鲁-纽黑文医院(Yale-New Haven Hospital)收治的98名轻度至中度患者,他们还没有接受过免疫调节类药物的治疗。科学家们收集了这些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鼻腔、唾液、以及血液样本,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追踪,想了解这些患者最初的免疫反应会如何影响他们的预后(比如很快康复,还是病情恶化)。 有意思的是,在感染的早期,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免疫反应就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在男性体内,多种先天免疫细胞因子(如IL-8和IL-18)的水平出现升高。通常来讲,这是抗击外部病原体的第一道反应。免疫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召唤下,会前往感染的位置,激发免疫反应。 这原本是件好事,但在新冠疾病面前,细胞因子反而是好心办了坏事。在细胞因子过多的情况下,肺部会出现积液,极大影响身体获取氧气的能力。这会导致多种组织出现损伤,甚至造成器官衰竭。由于男性的细胞因子水平比女性更高,他们也更容易出现“细胞因子风暴”,也就是细胞因子过多的现象。与这个假设相一致,那些先天免疫细胞因子水平较高的女性,疾病也容易出现恶化。 另一方面,和男性相比,女性的T细胞免疫反应更强。这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T细胞免疫反应,是否是人体对抗新冠疾病的关键呢?研究人员们观察到了两个现象,可以支持这个观点:首先,随着年龄增大,T细胞免疫反应会随之衰弱。而我们知道,老年人正是新冠疾病的易感人群;此外,在男性患者中,T细胞反应越弱,他们的疾病预后也越差。 基于这些结果,研究人员们提出了关于新冠疾病的全新治疗策略——对于男性患者来说,我们可以考虑使用疫苗或其他方法,提高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对于女性患者而言,为了减少她们的疾病恶化风险,可以考虑在疾病早期抑制其先天免疫反应。
  • 《新研究发现长 COVID 与过敏有关》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1-11
    • 今天发表在《临床与实验过敏》(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对 13 项已发表的前瞻性研究进行的分析中,对确诊感染了 SARS-CoV-2 并随访了至少 12 个月的各年龄段人群中,已有的过敏性疾病与出现长 COVID 的较高风险有关。这是首批评估长COVID与过敏之间关系的研究之一。这些研究包括9967名参与者,研究发表于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9日。对于长期 COVID,作者使用的定义是急性 COVID-19 发作后持续或发展的自我报告或医生诊断的症状。在纳入的 13 项研究中,长期 COVID 患者的比例从 11% 到 90% 不等,中位数为 53.3%。研究样本量从 39 到 2826 人不等。在 13 项研究中,有 4 项研究对哮喘或花粉症等原有过敏性疾病与长 COVID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估计。作者说,原有哮喘与长期COVID风险增加有关,但证据非常不确定。原有哮喘与长COVID的几率比(OR)为1.94(95% 置信区间[CI],1.08-3.50)。在对三项包含原有过敏性鼻炎数据的研究进行的分析中,原有过敏性鼻炎与长 COVID 风险增加有显著相关性(OR,1.96;95% 置信区间 [CI],1.61 至 2.39)。 今天发表在《临床与实验过敏》(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对 13 项已发表的前瞻性研究进行的分析中,对确诊感染了 SARS-CoV-2 并随访了至少 12 个月的各年龄段人群中,已有的过敏性疾病与出现长 COVID 的较高风险有关这些研究包括9967名参与者,研究发表于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9日。对于长期 COVID,作者使用的定义是急性 COVID-19 发作后持续或发展的自我报告或医生诊断的症状。 在纳入的 13 项研究中,长期 COVID 患者的比例从 11% 到 90% 不等,中位数为 53.3%。研究样本量从 39 到 2826 人不等。在 13 项研究中,有 4 项研究对哮喘或花粉症等原有过敏性疾病与长 COVID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估计。作者说,原有哮喘与长期COVID风险增加有关,但证据非常不确定。原有哮喘与长COVID的几率比(OR)为1.94(95% 置信区间[CI],1.08-3.50)。 在对三项包含原有过敏性鼻炎数据的研究进行的分析中,原有过敏性鼻炎与长 COVID 风险增加有显著相关性(OR,1.96;95% 置信区间 [CI],1.61 至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