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求是奖颁奖 杨振宁等出席典礼》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09-17
  •  中新社合肥9月15日电 (记者 吴兰)2018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15日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教授获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则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教授领导的激光强场物理团队。两者分别获得奖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当晚,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席查懋声以及顾问杨振宁、孙家栋、韩启德、施一公等参加了是次典礼。

      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获奖者江雷,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通过师法自然,建立了超浸润界面材料及超浸润界面化学体系,引领并推动了该领域在全球的发展,成功实现了多项成果的技术转化。

      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的获奖团队为激光强场物理团队。该团队聚焦激光强场物理重要前沿和激光聚变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关键挑战,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并为激光聚变国家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则分别授予北京大学胡家志、田志宇、王潇,清华大学刘锦涛、张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敏锐、朱书,复旦大学陈钢,上海交通大学郑浩,浙江大学陆盈盈,南方科技大学万敏平,西湖大学高晓飞共十二位青年学者,他们在新凝态理论物理、新能源材料、代数几何、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等众多学科领域内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学者的精神风貌和学术创新能力。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于1994年由著名实业家査济民创立,由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并全权负责奖项的遴选和审定。

      1994年至2018年,共有337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科技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获得基金会奖励。其中“求是终身成就奖”1位,“杰出科学家奖”29位、“杰出青年学者奖”181位、以及“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126位(涉及15个重大科研项目,如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塔里木盆地沙漠治理、铁基超导等)。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cj/2018/09-15/8628441.shtml
相关报告
  • 《2019年求是奖揭晓,杨振宁、颜宁等获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9-23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雨婷)9月21日晚,“2019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举行。设立以来第二次颁出的“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了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邵峰、颜宁两位学者分享了今年的“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机制防控团队和12名青年科学家分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和“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本届典礼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求是基金会主席查懋声出席典礼并致辞。求是基金会顾问杨振宁、何大一、韩启德、施一公、田刚、王晓东、谢晓亮、朱邦芬教授,求是奖评委、往届求是奖获得者以及清华大学师生代表等参加典礼。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蔡丹阳同学主持典礼。 2019年度“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求是终身成就奖”是一个极具份量的奖项,此前的得主仅有求是基金会元老顾问、“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先生一位。杨振宁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和创立宇称不守恒、“杨-米尔斯规范场”和“杨-巴克斯方程”,并于195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作为基金会的创始顾问之一,杨振宁不仅在科学领域不断突破,做出不朽的贡献,他的人格魅力、家国情怀也令人高山仰止,他的学术成就、精神和风范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华学人。奖项由杨先生的“粉丝”查懋声颁出,奖金三百万元人民币。 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颜宁教授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邵峰研究员,奖金各一百万元人民币。 结构生物学家颜宁主要致力于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颜宁以一身“清华紫”登场,表示杨振宁先生是科研工作者的“爱豆”:“虽然毕生无法达到杨先生在科学上的高度,但是杨先生让我们知道华人可以在科学上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一种动力。”她说,成为一名“求是人”,是迄今为止获得的一种最高认可,是无上的光荣。 邵峰院士从病原细菌和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出发,在致病菌毒力机制以及抗细菌天然免疫方向均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为败血症药物和细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授予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机制与防控团队,奖金共一百万元人民币。该团队长期从事传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与免疫学等领域研究,针对病原跨种传播机制,特别是在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免疫细胞与感染细胞的相互识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创新性工作。 2019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则分别授予北京大学郭帅,南方科技大学李贵新,清华大学刘竹、彭敏、王朝,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西湖大学石航,中山大学苏士成,南京大学王肖沐、袁洪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星灿,浙江大学周青共计12位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以及连续三年、每年三万美元的支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三位科学家获颁2019年度邵逸夫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9-29
    • 9月25日晚,2019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讲座教授爱德华·史东(Edward Carroll Stone,右一)获得天文学奖;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玛利亚·杰辛(Maria Jasin,左二)荣获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米歇尔·塔拉格兰(Michel Talagrand,左一)荣获数学科学奖。图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二)为三位科学家颁奖并合照。“邵逸夫奖”是按照邵逸夫先生的意愿而设,于2002年11月成立,共设有三个奖项: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每项奖金120万美元。 2019年度邵逸夫奖颁奖礼2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三位科学家分别获颁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数学科学奖,以表彰其在学术、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取得的突破成果,且有关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当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以主礼嘉宾身份出席颁奖礼并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天文学奖颁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大卫·莫里斯物理学讲座教授和特别项目副校长爱德华·史东(EdwardCStone),以表彰他领导旅行者项目。该项目在过去40年间,改变社会对4颗巨行星和外太阳系的了解,开展了探索星际空间的任务。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科研究生院教授和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成员玛丽亚·杰辛(MariaJasin)获得,以表彰她证明脱氧核糖核酸中定点双链断裂会刺激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重组,奠定并直接引至能编辑哺乳动物基因组特定位置的工具的产生。 数学科学奖则颁予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米歇尔·塔拉格兰(MichelTalagrand),以表彰他研究集中不等式、随机过程的上确界和自旋玻璃的严谨结果。邵逸夫奖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数学科学奖。该奖2002年11月宣告成立,自2004年开始,每年颁奖一次,奖金为120万美元。奖项由已故香港影视巨子邵逸夫设立,旨在表彰在学术、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取得突破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由2004年至今,在近80位邵逸夫奖得主中,已有12位获颁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