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的热带气候模式在气候变暖时会发生变化》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1-16
  • 每一两个月,大量的云、降雨和在赤道附近向东移动,为热带地区带来著名的雷暴。

    1971年科学家首次描述这种反复出现的天气被称为Madden-Julian振荡。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遥远地方的天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气科学家长期研究从飓风到洪水再到干旱等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中,Madden-Julian振是如何调制这些极端天气的。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随着人类活动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如Madden-Julian振荡等可靠的、经过充分研究的天气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大气科学系教授Eric Maloney领导了一项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新研究,该研究将Madden-Julian振荡的未来变化归因于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Maloney及其合作者使用来自六个现有气候模型的数据,综合了当前对2080年至2100年期间预测的气候变化观点。

    他们的分析表明,虽然在温暖的气候下,Madden-Julian振荡的降水变化可能会增加,但风的变化可能会以较慢的速度增加,甚至减少。这与气候变暖导致更强烈的Madden-Julian振荡,从而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传统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只是看着降水变化,Madden-Julian 振荡在未来的气候中强度应该会增加,”Maloney说。“但是我们研究中有趣的事情之一就是我们不认为这也可以推广到风的影响上。”

    根据马洛尼的研究,Madden-Julian振荡对偏远地区的影响可能会逐渐减弱。因此,振荡的风信号减弱可能会削弱气象学家预测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特别是未来对流层上部的优先变暖,气候变暖预计会降低Madden-Julian振荡环流的强度。

    下一步Maloney及其同事希望继续使用更广泛的气候模型来研究Madden-Julian振荡,以便在下一届政府间气候变化评估小组中使用。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18-0331-6
相关报告
  • 《研究发现热带气候变化加速》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02-10
    • 为了应对未来的化石燃料燃烧,气候计算机模型模拟了热带海洋的明显变暖。这种变暖会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改变全球的天气和降雨模式。热带气候对温室气体强迫的响应在空间上是非均匀的。尽管在气候系统的计算机模型中得到了强有力的模拟,比如大多数气候模型模拟了赤道和东太平洋增暖,这种加速的热带变暖的起源仍然是一个谜,另外包括大气和海洋反馈的相关作用在内的潜在机制也仍存在争议。 地球未来的变暖不会在所有地方都一样。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变化,以及云系的变化,将决定哪些地区变暖的速度更快,哪些地区相对于全球平均温度的变暖会推迟。研究者们以热带地区为研究重点,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将造成气候变暖的因素与导致某一地区变暖的局地过程和遥远的物理过程分离开来。 在这里,研究者们使用了一个具有理想化的二氧化碳辐射强迫的气候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非赤道辐射强迫和相应的耦合环流/云调整是响应全球二氧化碳强迫的赤道变暖的主要原因。 要了解这一令人惊讶的现象,就必须了解不同地区在气候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一个大规模的大气环流特征被称为Hadley环流及其表面分支,被称为信风环流,它将相对干燥的亚热带空气输送到热带地区。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信风还会导致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寒冷的次表层海水上涌。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未来的亚热带变暖将减缓大气中的哈德里环流,这将导致海面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涌减少,从而导致海面变暖。此外,一个较弱的哈德里环流也意味着较少的湿润空气正在上升,大部分热带地区的云层覆盖减少,增加了到达表面的阳光量。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未来热带地区的变暖,这项研究为理解未来全球变暖的模式和产生的区域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一个地区的变暖会影响另一个地区的变暖程度,因此气候系统中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相关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19-0667-6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将会导致海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2-25
    • 南安普顿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化,海洋颜色的变化可能预示着浮游植物(浮在其表面的微小生物)的重大变化。海水颜色的变化可以通过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来监测,为全球气温升高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大规模变化提供早期预警。 研究人员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全球模型,可以模拟不同种类浮游植物(或藻类)的生长和相互作用,以及不同海洋位置的物种组合如何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他们模拟了全球变暖对浮游植物构成的影响,发现到本世纪末,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海洋颜色会发生显着变化。 在赤道以北和赤道以南的蓝色地区(如亚热带)将变成更深的蓝色,反映了在这些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和一般生命相比现在更少。随着温度的升高,大量浮游植物更加多样化,一些现在显现绿色的海域(例如极地附近)可能会变为更深的绿色。 海洋的颜色取决于阳光如何与水中的物质相互作用。光靠水分子就能吸收几乎所有的阳光,除了光谱的蓝色被反射回来。因此,相对贫瘠的开阔海域在太空中呈现深蓝色。浮游植物含有叶绿素,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蓝色部分来产生光合作用所需的碳,而绿色部分吸收则较少,因此绿光被海洋反射出来,使富含藻类的区域呈现绿色。 该小组调整了过去用于预测浮游植物随温度升高变化的计算机模型,获取有关浮游植物的信息,例如它们消耗的物质以及它们如何生长,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模拟海洋活动的模型中。 他们还为该模型添加了一个新元素:根据特定区域内生物的数量和类型,估算被海洋吸收和反射的特定波长的光能力。根据这个模型,气候变化已经改变了浮游植物的构成,进而改变了海洋的颜色。到本世纪末,我们的蓝色星球可能会明显改变。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