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促进未来产业创新,推动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好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
根据《实施方案》,到2030年,北京将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创新成果,构建一批应用场景、中试平台和技术标准,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建设一批创新中心和创新连门,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经理人和卓越工程师。到2035年,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创新主体,不断开辟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成若干全球占先的未来产业集群,建成开拓世界科技产业前沿的人才高地,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根据《实施方案》,北京将面向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大领域,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同时,通过实施原创成果突破行动、中试孵化加速行动、产业梯度共进行动、创新伙伴协同行动、应用场景建设行动、科技金融赋能行动、创新人才聚集行动、国际交流合作行动等八大行动,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在《实施方案》的未来信息领域中,面向未来信息通信和先进计算需求,重点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元宇宙、量子信息、光电子等细分产业。
在《实施方案》的未来空间领域中,面向未来太空探索需求,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卫星网络等细分产业。其中,在卫星网络细分产业中指出,研制商业化中继测控通信卫星、平板式卫星、软件定义卫星和标准化卫星平台,实现星地异构网络互联融合和激光通信组件、高精度雷达和光学成像器件、低成本相控阵天线、多模手持终端等组件研发的技术攻关。推动高精度、快重访、全覆盖的光学及雷达遥感星座、低轨物联网星座、低轨导航增强星座建设,有效提升卫星应用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