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绩效演进模式:成功扩张或扩张失败》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mawutong
  • 发布时间:2017-11-25
  • 各国政府都希望自己国家的科技是一个规模不断扩大且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科学体系,但这两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调查了Scopus数据库,1996-2015年25个国家26个领域的260万篇文章万篇文章相对引用影响与世界科学产出份额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虽然,扩张与相对引用影响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变化的。中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波兰在26个领域扩张明显,扩大了其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和相对引用影响,而日本、法国、瑞典和以色列的份额和相对引用影响均有所下降。相比之下,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荷兰、瑞士、芬兰和丹麦等国的出版物所占的份额均有所下降。最后,印度、韩国、巴西、台湾和土耳其也有扩张的趋势,但这些国家最近相对引用影响力有所下降。上述结果可以部分反映Scopus的国家覆盖情况和学科领域的变化情况。

相关报告
  • 《东电着眼于全球扩张。》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3-06
    •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Tepco)的总裁Tomoaki Kobayakawa说,东京电力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创新型的全球能源和技术公司。他强调,公司将继续为福岛的恢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东京电力是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向更大的关东地区提供能源,包括日本最大的两个城市东京和横滨。除了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东京电力还拥有福岛第一核电站和柏崎核反应堆。 在2月16日在日本电力公司联合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Kobayakawa表示,东电面临着日本能源市场放松管制、日本人口减少以及需要继续在福岛县进行清理工作的挑战。 Kobayakawa说,东京电力公司将继续从当地公用事业公司转型为创新的全球能源和技术公司,与世界各地的其他领导人合作。 东京电力公司的目标是每年增加约5000亿日元(47亿美元)的收入,从而在未来10年创造总计4500亿日元的利润。 Kobayakawa表示,这将通过简化企业和降低成本、重组和整合核电和分销,以及与合作伙伴建立联盟来实现。东电将在新领域创造业务,这将创造一个价值链,从燃料上游到热发电,并捆绑销售电力和天然气。 Kobayakawa说,东京电力公司的母公司——东京电力控股公司将在接下来的财政年度里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来实现它的目标。 他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向客户提供稳定的低成本电力供应。”在这一使命中,核能并不是一切。火电、可再生能源的采购、水电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可再生能源是我们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Kobayakawa说。“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扩大可再生能源业务的规模,创造一个与JERA相当的新收入来源。” 2015年4月,东京电力公司与日本中部电力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JERA的主要业务领域是:上游燃料投资;燃料采购;燃料运输;燃料交易;更换和建造国内火电厂;海外发电和能源基础设施。 然而,Kobayakawa强调,对未来的关注不会以东电对其过去的义务为代价。Kobayakawa注意到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和周边地区局势的稳定改善,确认了重建社区和恢复居民信任的企业使命,包括支持福岛县销售产品的努力。 2012年5月,日本政府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10年特别业务计划的修正案,该计划有效地将其置于国家控制之下。根据修正案,政府向东京电力公司提供了1万亿日元的政府资金,以换取该公司51%的股份。 2014年,东京电力公司被重组为两个主要部分:发电业务和一个独立部门,专门负责对福岛第一核电站进行退役。 2016年4月,东京电力公司在东京电力公司的控股下进行了重组。它的燃料和热发电业务被放置在一个称为东京电力公司燃料和电力公司的子公司;电力输配电业务成为东电电网公司;电力零售业务成为东京电力公司的能源合作伙伴。其核相关业务仍在控股公司内。 ——文章发布于2018年2月26日
  • 《南海西南次海盆海底扩张与洋壳增生模式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8-31
    •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实验室(OMG)赵明辉研究员团队联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德国GEOMAR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等国内外单位,在南海西南次海盆深部结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上,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员张佳政为论文第一作者,德国GEOMAR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博士后黎雨晗、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工姚永坚为共同通讯作者。 西南次海盆位于南海渐进式海底扩张西南端,是研究南海海底扩张与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研究团队于2021年采集了一条横跨西南次海盆的540公里二维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深地震剖面(SWSCS2021),首次实现对该区域洋壳、洋陆转换边界(COB)及共轭陆缘的“CT扫描”。通过广角反射/折射联合层析成像技术,团队揭示了西南次海盆海底扩张与洋壳增生的两阶段演化模式。第一个为岩浆充裕期(>19.2 Ma):扩张速率超20毫米/年,形成典型双层洋壳结构,玄武岩层(层2)与辉长岩层(层3)速度梯度存在明显差异,莫霍面(Moho面)反射信号强烈,残余扩张脊(EMR)两侧呈对称扩张。第二个是岩浆匮乏期(<19.2 Ma):扩张速率骤降至20毫米/年以下,洋壳极度变薄,Moho面消失,在薄洋壳下方存在蛇纹石化地幔,EMR两侧呈不对称扩张,构造作用取代岩浆活动成为主导。 结合前人板块重建数据,团队提出:古南海向北俯冲终止引发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突变,是驱动扩张机制从岩浆主导转向构造主导的核心诱因,这一发现为边缘海如何死亡提供了直接证据。 该成果不仅为揭示南海渐进式扩张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的新证据,丰富与完善了边缘海形成演化理论,更为我国即将实施的南海大洋钻探计划优选了钻探靶区。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A20100,91958212,41730532,42106079)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SCSIO2023HC08)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Zhang,J.,Li,Y.,Yao,Y.,Zhao,M.,Grevemeyer,I.,Sallares,V.,et al. (2025). Seismic structure and the variation of magmatic budget in the southwest sub-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130,e2025JB031304.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5JB0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