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储能”将成为未来全球最主要能源来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1
  • 传统能源公司态度发生大逆转,BP公司发布的2020版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将光伏列为未来最主要的能源。

    新能源革命是大势所趋

    2020年9月22号中国庄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吹响了全球能源转型的号角。日韩、欧盟、巴西、智利等国家也已经明确立法或宣誓碳中和。2020年12月12号是巴黎协定5周年,下一届美国政府也将重返巴黎协议。

    遏制碳排放,共建美好家园,新能源革命是大势所趋。同时,超大型的企业,尤其是传统能源企业像BP、壳牌、国家能源集团、上海电气也在加速绿色战略转型。在此背景下,传统能源企业加速向新能源企业转型,松下计划,在2021年将其与特斯拉的合资工厂Giga factory 1扩产10%至39 GWh,并考虑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挪威海德鲁电解铝厂(Hydro)在挪威新建一家大型合资电池工厂。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与国轩高科成立上海电气国轩,主攻储能及动力电池方向。

    传统能源公司态度发生大逆转,BP公司发布的2020版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将光伏列为未来最主要的能源。在未来20年,明确的技术路线表明人类要摆脱化石能源依赖,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有机会实现能源自由,新能源也将成为最便宜的能源,这将会诞生一堆伟大的公司和机会。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等典型能耗大户,都在全面往电动化转型。狂飙的新能源汽车资本市场:Tesla,蔚来nio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股直线狂飙,尤其以nio蔚来为例,一年多时间涨幅超过40倍,新能源汽车的局面从濒临死亡迅速扭转,蔚来的“斌哥”从2019年“最惨的人”成为2020年资本市场最受青睐的哥。

    资本市场不缺传奇,缺乏洞见和超前思维。

    新能源车风景独好

    新能源汽车走了一把180度逆转行情,Tesla市值超过8000亿美金,远远超过丰田+大众+宝马+奔驰+福特+通用的总市值;nio蔚来,比亚迪也接连市值超过奔驰,全球汽车市值排名前十企业,中国独占三席。几年前传统势力还是非常傲慢,Tesla是不放在眼里的,更别说其他造车新势力了,今日传统势力的市值连新势力的尾灯都看不到了。因果其实早已种下,昔日柯达,诺基亚的故事反复登场,套用股市经典的理论就是历史会重演;传统势力尾大不掉,决策缓慢,效率低下,没有创新土壤,也很难包容失败,内卷十分严重。

    全球汽车行业2020年销售车辆约9000万辆,其中约2000万辆为商用车,约7000万辆为乘用车。以中国市场为例:中国2020年全年汽车销售约2600万,其中约2100万辆乘用车,500万辆则为商用车,分为轻卡,中卡,重型卡车。Tesla,NIO蔚来等专注于乘用车市场,斯堪尼亚,解放等则专注于商用车市场;2020年中国市场重型卡车销售突破160万辆,增幅和产量均大幅领先全球,保有量达到850万台,轻卡、中卡保有量超过2000万台,合计接近3000万台。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动力电池出货量预计66GWH,其中乘用车预计消耗50GWH,出货量为百万台级别,后续增长每年约30-50%;轻卡及大巴车消耗15GWH,出货量十万台级别,后续几乎无增长,略微下滑;电动重卡及工程机械约1GWH,出货量千台级别,后续将成指数级增长。随着电池产量扩大及成本的继续降低,基于完全市场化且想象空间巨大的储能及重卡,工程机械的电动化处于爆发的前夜。

    电动重卡大有未来

    储能及重卡、工程机械市场空间测算:重卡保有量超过850万台,适合于电动化的场景为大宗物资运输,建筑砂石料,煤炭,铁矿等大宗商品运输。该场景传统车辆排放标准低,150公里运输范围内,超过100万辆,单车配置电量约为300KWH度电,100万辆全部替换需要300GWH锂电池。

    工程机械保有量超过800万辆,其中装载机约200万辆,挖机约200万辆,叉车350万辆,其他约100万辆;装载机,叉车的电动化率可以超过80%,装载机配置电量为2-300KWH电,80%替换约400GWH锂电;叉车一般为15-30KWH电不等,80%替换约50GWH,装载机的电动化约等于叉车电动化的10倍市场空间。

    重卡的电动化诞生了Nikola,市值约60亿美金(无主营收入);叉车的电动化诞生了普拉格能源(PLUG),市值308亿美金,是全球最大的叉车集团杭叉市值的近12倍,累计生产了氢燃料电动叉车约万台;电动装载机的单价也远大于电动叉车,整体市场规模约叉车10倍。对比传统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1000亿美金的市值,工程机械领域一定会出现一个电动版Tesla,市值远超卡特彼勒,非常值得期待。

    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37 GWh,同比上升了17%。前三强的市场份额集中度在提高,从2019年的62.4%升至65.2%。2021年中国市场预测:电动乘用车出货150万台,平均装备55KWH电池,约82.5GWH电池出货量;轻卡及大巴车数量略有下滑,电池装配量单车增大,则总装机量达到15GWH;重卡及工程机械突破1.5万台,平均装配电量300KWH,则总装机量达到4.5GWH,储能装机量达到5GWH,合计达到9.5GWH,中国全年电池出货量达到107GWH,较2020年增长65%。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预计为210 GWh,较2020年增长53%;2021年细分场景增长以重卡及工程机械增长最为迅猛,同比达到350%增长速度。

    2025年中国市场测算,新能源乘用车突破400万辆大关,单车平均装机70KWH,总装机量280GWH;电动重卡突破10万台,单车装机350KWH,总装机量达到35GWH;装载机突破20万台,单车装机350KWH,总装机量达到70GWH,合计达到105GWH,储能达到100GWH,乘用车市场电池装机量约等于重卡,工程机械,储能;考虑到重卡,工程机械3-5年一个周期需要更换电池,乘用车10年一周期,则两大领域长期的电池使用量接近,也接近于该两大行业在燃油车时代的格局,乘用车的总体燃油量约等于重卡加工程机械。

    SNE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1163 GWh,中国占比近40%,2030年将达2963 GWh。2030年猜想:考虑到时间长远,得从全社会的新能源化,电动化来看待2030年的巨大机会。2030年,以光伏+储能+氢气为代表的新能源将颠覆整个传统能源生产的格局。

    这里不难看出高瓴重仓CATL、隆基后迅速引爆了锂电和光伏两大新能源基石行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市值接近10000亿,Tesla突破7500亿美金,隆基超过4000亿。

    光伏+储能终将成为主流能源

    全面颠覆传统能源需,实现光伏+储能综合成本低于火电,这就是高瓴重仓的理由,光伏+储能终将成为主流能源,不一定是因为它最清洁,但一定是因为它最廉价:光伏的系统成本已经降到3元/W,遥想2007年系统成本达到60元/W,13年时间,成本降到只有原先的5%;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降到1.5元/wh,充放次数可以达到5000次。2025年光伏系统成本到2.2元/W,摊到25年折旧加财务成本,1500小时/年发电小时数,度电成本0.1元每度电;储能系统成本1元/WH,充放次数10000次,按15年折旧,度电存储成本0.1元每度,算上财务成本0.13元每度;光伏+储能系统成本0.23元/kw,2030年成本有望降到0.15元每度电以内,横扫所有化石能源。

    2030年光伏+储能可以占领全球电力市场20%是一个大概率发生事件,约9万亿度电,按全球范围发电条件来看,平均1250小时的光伏年发电量可以期待,1GW(100万千瓦)装机量约12.5亿度电,9万亿度电,需要总装机量7200GW,地面装机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预测光伏地面系统成本2025年2.2元/W(组件1元/W),2030年1.8元/W(组件0.8元/W)。截止2020年底全球光伏总装机量约750GW,未来10年新增6450GW光储系统,巨大空间足够让人心潮澎湃。

    广阔空间任遨游

    9万亿度电最少需要20%储能,1.8万亿度电储能,平均每天充放1.2次计算,工作按300天计算,需要1.5万亿KWH储能,需要50亿KWH储能装机量,约5000GWH。对比下2021年预测,全球储能近10GWH,保有量不超过25GWH,十年时间增长200倍,储能市场足够的波澜壮阔激动人心。

    再拉回到汽车市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概率超过1000万台,中国占50%以上。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全球保有量超过20000万台,总的装机量按每台车平均60KWH计算,约12000GWH。商用车的电动化,以重卡+工程机械为例计算,约2000万台,电池总装机量达到6000GWH。

    2030-2040年将是氢燃料发展最迅速的10年,氢燃料与锂电市场并驾齐驱,届时风光储联合制氢将大行其道,传统能源企业将全面转型新能源。未来的新能源中心,会是谁?美国,中东,还是中国,需要思考。中东还有机会成为新能源的中心吗?

    总结,新能源未来将用20年去改变全球能源格局,走过传统化石能源200多年走过的道路;这20年在细分的各个领域都将诞生一批足够伟大的企业。有幸参与大行业变革中,幸哉!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
相关报告
  • 《未来几十年煤炭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发电能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21
    • 近日,能源咨询公司IHS Markit在一份报告中称,作为许多地区的主要能源,煤炭的市场份额可能正在下降,但未来几十年煤炭仍将是全球最主要的发电能源。 IHS Markit煤炭、金属和采矿研究负责人詹姆斯·史蒂文森(James Stevenson)表示,动力煤是一种消费量不断减少的大宗商品。他指出,在美国,现在的煤炭需求大约是10多年前的一半。但是,在亚太地区,煤炭需求一直在增长,直到最近才“趋于稳定”。他说,根据IHS Markit的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的消费量将逐年减少,而美国的煤炭消费量在未来10年可能会大幅下降。 即便如此,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依然坚挺。由IHS Markit评估的西北欧动力煤1月平均价格为每吨168美元,而2020年的均价为每吨50美元,2021的均价为每吨119美元。不过,出现这样的涨幅部分原因是印尼1月短暂实行的煤炭出口禁令。 商品交易顾问公司Breakwave Advisors的管理合伙人约翰·卡索纳(John Kartsonas)表示,煤炭市场“没有消亡”,基于价格和可用性,全球煤炭需求将从西方世界转向东方世界。 “煤炭将在未来的许多年中继续存在。”约翰·卡索纳说。 根据国际能源署在去年12月发布的年度报告《煤炭2021》,从2021年至2024年,印度的燃煤发电量将增长11%,东南亚的燃煤发电量将增长12%,中国的燃煤发电量将增长4.1%,不过与此同时,美国的燃煤发电量可能将减少21%,欧盟可能会减少30%。 “随着今年全球对能源现货的抢购,煤炭将再度成为抢手货。”约翰·卡索纳说,特别是在天然气供应短缺和价格飙升加剧了欧洲能源危机的前提下。 约翰·卡索纳表示,考虑到有限的供应和旺盛的需求,煤炭价格的上涨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标普全球普氏公司的数据,2021年12月28日至今年1月30日期间,欧洲基准动力煤价格上涨了近26%。即便如此,标普全球普氏公司全球煤炭和亚洲电力分析部经理马修·博伊尔(Matthew Boyle)表示,同等发热量的煤炭价格还是比现货天然气和石油价格低得多,因此,燃煤发电还是有利可图的。 马修·博伊尔表示,2021年全球煤炭需求激增促使印尼和俄罗斯将更多的煤炭从国内消费转移到出口市场。他说,印尼2021年的煤炭出口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第二高的水平,这不仅影响了国际市场,而且直接导致该国1月出口禁令的出台。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说法,全球燃煤发电量在2021年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该机构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将这一历史高点称为“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世界在将碳排放量降至净零的努力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詹姆斯·史蒂文森表示,至少在2050年以前,煤炭仍将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能源。 他认为,只有当大量的实用型电池能够存储与小型发电厂发电量一样多的电力,以及有充足的原材料来制造它们,且成本是大部分国家都能负担得起的时候,煤炭才可能被真正淘汰。这种实用型电池将使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得以存储。 詹姆斯·史蒂文森说,可惜现在这样的事情还没发生,煤炭价格在今年第二季度可能会保持高位,且这种趋势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他表示,今年全球煤炭需求预计会高于2021年。
  • 《未来天然气将成最大单一能源来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12
    • 9月11日,DNV GL在伦敦正式发布《能源转型展望》报告,DNV GL表示,一场以技术驱动的能源转型正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推进,带来能源结构的快速去碳化,到2050年几乎一半的能源需求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这场转型得益于大幅下降的技术成本及市场力量的推动,但是如果缺少了政策的大胆干预,我们仍然远不能达到巴黎协议中的气候目标。这些是《能源转型展望》(ETO)报告第三版中的部分结论,鉴于DNV GL的独立性与技术能力,该报告已经成为预测能源未来方面备受各方尊重的声音。 转型的速度体现在未来十年的一系列重大节点上。石油将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达到峰值、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本支出(CAPEX)将在2025年超过化石燃料的CAPEX、天然气将在2026年取代石油成为最大的单一能源,而到2030年即便全球GDP还在增长,但是生产的能源总量将开始下降。 电气化将改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到本世纪中叶,40%的最终能源需求将由电力满足(2017年仅为19%),其中63%来自太阳能光伏和风电发电。电气化也将对公路运输产生重大影响,到2032年全球销售的新车中有一半是电动车。电动引擎本身的效率意味着即便到2050年全球车辆数量增长75%,公路运输使用的能源量仍少于当前水平。 “现有技术可以实现我们期望的未来——包括满足巴黎协议设定的1.5°C升温目标。但到目前为止,为能源转型提供的支持过于分散。例如,德国、日本和中国对太阳能产业的支持对于能源结构的转型来说至关重要,而挪威和中国得益于政府支持,普及电动汽车的速度非常快。我们需要更广泛的政策来支持新兴技术,并持续提供积累期的支持,以加快能源转型”,DNV GL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瑞民(Remi Eriksen)表示。 现有技术能满足巴黎协议目标,但推动更高能效、更多可再生能源以及工业规模的碳捕获和储存的政策必须到位。DNV GL提出了限制全球变暖的十大措施 。这些举措包括:每年在能源电网扩建和强化上投资1.5万亿美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产量增长8倍,到2030年为每年所需的5000万辆电动汽车生产电池的数量增长50倍等。而如果延续目前路径,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到本世纪中叶相比当前水平减少一半,这意味着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将升高2.4°C。 能源转型的可承受性可进一步增强政策制定者的信心。目前,全球用于能源的开支占GDP的3.6%,但到2050年这一比重将下降至1.9%,主要得益于化石燃料开支的缩减、以及低价高效的电气化兴起带来的运营成本节省幅度将超过电网的较高CAPEX。这将体现在能耗强度的降低——即单位GDP所需的能源量——到2050年之前年均改善2.4%。未来,能耗强度的下降将超过全球经济的增长,全球能源需求在2030年达到峰值——之后人类社会的用能开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