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发电企业上书要求解除捆绑销售政策,部分煤企或带头降价》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05
  • 近期六大发电集团联名上书,恳请发改委协调2019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事宜,要求解除中煤、同煤、神华、伊泰等4大煤矿的捆绑销售政策。对此发改委对煤矿方提出了两条可选路径:一是降低年度长协价格,即从535元/吨降低到520元/吨;二是将动力煤月度长协价格降到黄色区间,即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降到600元/吨以下。

    随后,《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同煤集团得到回应称:“不排除有降价的可能”。

    5月29日,中煤协会、中煤运销协会发布倡议书,号召煤炭企业积极挖潜增产,增加电煤资源有效供给。记者向发改委求证,其相关人士并没否认该消息,但也不愿就此发表更多的观点。 “煤企是否采纳发改委的建议,还不好说,煤炭市场是完全市场化,但电力市场依然还是计划电,这是两种体制间的矛盾。”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

    “这个大背景,我理解是减税降费的一些措施。”5日,亿海蓝(北京)航运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林书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无论是从发电企业,还是电网降低用电端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工商企业的成本,能更好的应对目前复杂的经济局面。

    林书来表示,因为对燃料煤炭来说,供给侧改革应该是达到了相应的效果。目前适当多用国内的煤炭产能和供应,减少进口,应该来说是比较好的措施。 与电价降10%有关 梳理发现,在“市场煤、计划电”的博弈中,发电企业上书求相关部门降煤价,这不是第一次。去年11月,六大发电企业集中上书发改委,争取电煤价格的优惠。

    今年全国两会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华能集团原董事长曹培玺表示,在当前整个用电经济下行,给企业减负的背景下,火电企业需要承担一些责任,怎么能够降低用户的电价,它要做出一些贡献。 此政策若得以解除,大型煤企对现货市场的采购需求将大幅减少,这无疑会成为压垮煤价的最后一根稻草。今日智库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文林告诉记者,面对发改委的建议,不排除会有大型煤企带头降价的可能。 事实上,最近的煤价并不稳定。记者查询的价格差别很大,比如6月5日防城港动力煤(印尼5500)报价657元、广州港神混一号5500报价710元、秦皇岛5500混煤报价591元、秦皇岛5000混煤报价501元。

    那么,为什么发改委在此时要求尽快降低动力煤价格?薛文林给出的理由是,应该与国家要求再次降电价有关。因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9年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要在2018年基础上再降10%。 华北电力大学的一位专家也对记者称,降电价,电企盈利减少,但煤价不降,更加挤压了电企的盈利,这是电企上书降煤价的原因。

    据了解,2018年国家主要是降低了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有些省份为了完成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降10%的任务,也采取了取消脱硫脱硝补贴的办法,这实际上变相降低了上网电价。不过,国家更希望的是通过竞价上网的方式推动电价整体下降,这就要求燃煤成本不能过高,否则发电企业的日子就不好过。

    “要不断增加煤炭市场的有效供应,供给量大了,价格自然会下降。”林书来说,目前,有必要持续增加国内动力煤产量,特别是增加晋陕蒙主产区的煤炭产量,否则将动力煤价格控制在黄色区间还是有难度的,原因就是夏季用电高峰期已经到来了。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此前,有关部门一直在通过煤价控制(在500元至570元左右)以平衡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需求。比如,去年发改委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就包括提高产量、加快先进煤矿的新增产能等举措来抑制价格上涨。

    但今年略有不同的是,一些地方因煤矿检查、煤矿事故和进口限制,大大削减了煤炭供应,导致煤价上升较快。“要从根本上解决高煤价问题,还是得靠不断增加市场有效供应。”林书来称,这样可以缓解发电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高企和政府计划削减电费的压力。

    增加市场有效供应 记者注意到,中煤协会、中煤运销协会5月29日发布的倡议书称,重点号召中大型煤炭企业要增加电煤资源有效供给。

    “我们一直高度关注煤炭市场供需变化,及时调整资源流向,保持煤炭市场平稳运行。”中煤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

    记者从发改委获悉,在“市场煤”的环境下,发改委的措施主要体现为把好审批关,使得优质煤矿的产能得到释放,弥补产能的不足。

    至今,产能释放还在继续。国家发改委于5月14日核准批复了内蒙古上海庙矿区巴愣煤矿、陕西永陇矿区麟游区园子沟煤矿等两个煤矿项目,合计产能为1600万吨/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全国原煤产量为2.9亿吨,同比仅增长0.1%,增速较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

    “自今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也部分产煤省份产量出现下降,比如个别地方因煤炭事故影响了产能,短时供应偏紧。”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指出,影响煤炭市场变动的因素,还有很多。

    就今年来说,影响煤炭市场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电煤消耗少;产煤地区煤炭供应紧张;煤炭运输方式“公转铁”持续推进,大秦线、朔黄线等线路的运输能力提升,运输瓶颈正逐渐被打破。今年前4个月,电煤消耗明显放缓,煤炭消费增加主要源于钢铁、水泥行业需求。

    “时至今日,煤炭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煤企扭亏未脱困。”林伯强对记者说。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亏损达到34%,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此外,退出煤矿资产、债务处置依然缓慢,股权多元、债务构成复杂更是去产能的难点。

    随着去产能的推进,煤炭生产重心加速向山西、陕西、内蒙古地区集中,煤炭生产更加集中。与此相关,5月以来,动力煤期现货价格也开始分化,期货主力1909合约价格由月初的616元/吨高位跌至600元/吨以内,而在现货市场晋陕蒙煤炭主产地,受安全检查和煤管票限制的影响,产量释放受阻。

    记者了解到,陕西和鄂尔多斯地区煤价以上调为主,榆林市煤矿供给却非常紧张。“榆林的部分煤矿,煤管票一票难求。”榆林一煤炭经营者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坚挺的产地煤价,同样反映了供不应求,而上游受安检政策支撑,产量释放受限,港口贸易商囤货而沽,成本因素也支撑煤价上涨容易降价困难。

相关报告
  • 《四大电企 "上书" 发改委求解燃煤之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1-31
    • 受困于高煤价和严重告急的库存,四大发电央企近日联名“上书”向国家发改委求助。 1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四大电力央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电投”)、中国华能集团(下称“华能”)、中国大唐集团(下称“大唐”)和中国华电集团(下称“华电”)于1月22日联合印发《关于当前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的紧急报告》(下称《报告》),提请国家发改委出手调控煤炭供应及铁路运力支持。 《报告》称,进入冬季以来,由于供暖耗煤增加、岁末煤炭产量下滑、春运铁路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目前煤炭供给严重不足、燃煤电厂面临全国性大范围保供风险。 四大电企联名“上书” 截至1月18日,全国统调电厂库存为9924万吨,已低于2017年1月库存241万吨(2017年1月底为春节假期)。而目前距春节假期仍有近一个月时间,按1月平均供耗差(40万吨-50万吨)估算,预计到春节前库存将降至9000万吨左右。
  • 《中煤集团与六大发电央企签订煤炭中长协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21
    •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姜琳)中国中煤能源集团16日与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润电力、国投电力等6家电力央企签订中长期煤炭供需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煤集团将在2019至2023年间,向上述6家电力企业供应煤炭5亿多吨。 按照协议,2019年中煤集团将供应煤炭9700多万吨,后续年份合同量逐年增长。价格方面,2019至2021年,下水煤长协价格以535元/吨为基础按月调整;2021年至2023年,价格由签约各方根据市场走势协商确定,如无重大政策调整则顺延前期定价机制。 据了解,中煤集团与上述电力央企签约后,还将分批与其他用户签订五年中长期供需战略合作协议。 中煤集团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大型能源企业,近年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释放优质先进产能,煤炭供给能力不断增长。专家表示,通过签订中长期供需合作协议,有助于煤电供需双方稳定合作规模,规避短期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