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获得核能供能直接空气捕获研究项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9-07
  • 近日,美国能源部(DOE)选择GE Vernova位于New York州Niskayuna的先进研究业务单元,负责领导在Texas州Houston附近建立直接空气捕获(DAC)区域中心的初步可行性评估。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将评估使用BWRX-300小堆为DAC系统供应能源。

    GE将与DOE进行资金谈判,以最终确定研究的条款和范围。这笔资金是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IJA)资助的区域DAC中心计划宣布的第一轮资金的一部分,项目资金大概330万美元(约2390万人民币)。GE Vernova还是另外两个被选中进行资金谈判项目的DAC技术提供商,这两个项目将由Illinois大学牵头,在Colorado州和Florida执行。

    作为GE Vernova拟议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将探索一种新型DAC系统设计的可行性,该系统集成了GE Hitachi的BWRX-300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可再生电力,能够直接从环境空气中捕获CO2并储存在地下或用作增值产品,如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原料。将300 MWe BWRX-300产生的热量和电力与DAC系统集成,有潜力实现最低的碳去除成本。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从空气中去除100万吨CO2,这相当于大约20万辆油耗22英里每加仑(约9.35公里每升)普通汽车的年排放量。

    GE Vernova先进研究总监Matt Guyette表示,“我们很自豪能成为政府雄心勃勃计划的一部分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在碳捕获方面支持至关重要的新能源行业。我们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建议,利用了我们全套的能源生产资产和能力,这是只有GE Vernova能够做到,包括无碳核能和可再生电力,以创造我们认为具有成本效益的从大气中去除数百万吨CO2的解决方案。”

    GE Vernova将合作的另外两个项目将由Illinois州大学理事会领导。这些项目旨在推广有前景的技术,可以从大气中捕获CO2,并将其储存在Florida州Tuscaloosa集团和Colorado州Denver-Julesburg盆地的地下。这两项研究都旨在发展DAC技术提供商、绿色能源提供商、CO2运输网络和寻求将CO2储存在地下的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

    拟议DAC区域中心项目中的所有参与方都致力于推动碳捕获的发展,同时也提供社区利益。参与方将促进社区沟通和参与,为其项目制定全面的社区福利计划。

    DAC不同于通常在排放点进行的碳捕获。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说法,DAC比碳捕获成本高得多,并且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DAC项目还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

    2023年3月,GE宣布在其Niskayuna研究设施成功示范了可扩展的原型直接空气捕获系统。Guyette表示,GE Vernova选择参加这些DOE资金谈判将有助于加快GE Vernov在本十年末部署商业可扩展DAC解决方案的目标。

    Guyette表示,“这些DAC中心研究的经验教训和巨大潜力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在2030年之前提供经济和商业化可扩展解决方案的计划。我们相信,我们世界领先的材料科学研究,再加上能够整合GE Vernova投资组合中广泛能源资产的独特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未来几十年成为这一新兴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GE Vernova的先进研究业务单元是GE能源业务组合的核心创新引擎,这些业务将统一在名为GE Vernova的旗帜下。这个研究组织由25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几乎代表了每个主要的科学和工程学科。他们共同推动重大的研究计划和倡议,以实现电力脱碳、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电气化,并创建适用于零碳能源未来的21世纪电网。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80513.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核燃料研究获得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7-06-12
    • 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创提出的全新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可将铀资源利用率由目前技术的“不到1%”提高到“超过95%”,处理后核废料量不到乏燃料的4%,放射寿命由数十万年缩短到约500年。为探索更高效、更安全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奠定了基础,有望使核裂变能成为近万年可持续、安全、清洁的战略能源。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徐瑚珊研究员表示,发展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核裂变能,是解决未来能源供应、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核燃料的利用效率和乏燃料的安全处理处置问题,这是国际核能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徐瑚珊说,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嬗变系统”,经过6年多的不懈努力和奋力攻关,该专项从零开始,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并部分引领国际发展。在认识到传统的ADS方案在经济性上缺乏竞争力且技术挑战巨大之后,该专项原创地提出了“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全新概念,并已通过大规模并行计算模拟研究证明了其原理上的可行性,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室模拟原理验证实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中国科学家在锌-空气电池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21
    •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消耗和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对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急剧增长。水分解、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高效、低成本能量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开发已成为研究的前沿领域。其中,锌-空气电池使用水系电解液具有低成本、安全、环境友好的优势,理论能量高达1084 Wh/kg,有望成为新一代储能设备。根据使用需求,锌-空气电池可以做成一次电池、可充放电电池以及柔性电池。锌-空气电池的放电过程涉及氧还原反应(ORR),而充电过程涉及析氧反应(OER) 。目前Pt基催化剂是优良的ORR催化剂,Ir和Ru基催化剂在OER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但是铂族元素在地壳中储量稀少、价格昂贵,稳定性差,且功能单一。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于锌-空气电池的商业化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高的本征活性、最大化的原子利用效率以及特定的催化剂结构。近年来,基于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成为能源、材料和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非贵金属的Fe基、Co基、Ni基、Mn基单原子催化剂显示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有望成为铂族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材料。特别是Fe基单原子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的ORR反应中具有优于Pt基催化剂的性能,表现出更高的半波电位、更大的极限电流密度和扩散电流密度。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孙春文研究员课题组,韩军兴副研究员等人基于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MOF)包覆和高温裂解技术成功制备了单原子Fe基催化剂。该工作以二价的FeSO4作为Fe前躯体;1,10-邻菲罗啉作为有机配体(Phen),通过与Fe2+离子配位形成有机复合物(Fe-Phen)。在MOF晶体生长过程中,有机复合物分子(Fe-Phen)被原位包覆在具有分子尺寸的纳米腔体中,彼此被MOF骨架隔离开。在Ar气氛下经过900℃高温焙烧后得到单原子分散的Fe基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单原子Fe基催化剂在ORR反应中的半波电位高达0.91 V,比传统的Pt/C催化剂高90 mV,并且优于目前文献中报道的绝大多数催化剂;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约是商业Pt/C催化剂的两倍。将单原子Fe基催化剂用作一次锌-空气电池的正极催化剂,电池开路电压高达1.51 V,优于Pt/C催化剂(1.45 V);功率密度达到96.4 mW cm-2;以10 mA cm-2的电流密度进行放电,一次锌-空气电池可以在1.28 V的放电电压下稳定运行2000 min以上。 图1. a) 一次锌-空气电池结构示意图; b) 不同催化剂制备的电池的开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c) 电池功率密度特性;d) 电池放电曲线;e) 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电池恒流放电曲线;f) 展示锌-空气电池可以为电子手表供电。 除了表现出优异的ORR催化性能外,单原子Fe基催化剂还具有较好的双功能(ORR/OER)催化特性,Ej10与E1/2的电位差为0.92 V,小于贵金属复合催化剂(Pt/C+RuO2)的(0.94 V)。将单原子Fe基催化剂用作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的正极,锌-空气电池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运行超过250 h。将单原子Fe催化剂用作柔性可折叠锌-空气电池的正极,电池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运行超过120 h。 图2. a) 柔性可折叠锌-空气电池示意图; b) 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电池充放电曲线; c) 柔性锌-空气电池的折叠性能测试;d) 串联的两组柔性锌-空气电池为发光二极管阵列供电。 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Atom Fe-Nx-C as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Zinc-Air Batteries” 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808872) 。该项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2027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2029, 51372271)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