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地区科学家用海藻制汽车燃料,推出世界上首款以生物质燃气为动力汽车》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 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4-11-28
  • 加勒比地区科学家推出世界上首款以生物质燃气为动力的汽车。这种创新燃料源由巴巴多斯西印度群岛大学(UWI) 发明,除了用海藻作为主材料外,研究人员还利用当地朗姆酒厂产生的废水和岛上本土黑腹羊的粪便。这些粪便提供了重要的厌氧细菌。研究团队表示,只要通过简单的方式,任何汽车都可以改装为使用生物质燃气驱动,总成本约2500美元,耗时4小时。
  • 原文来源:http://www.51keli.com/news/218064.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汽车巨头裁员“换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4
    • 在汽车业奔向“新四化”的当下,全球车企都在争抢汽车人才。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汽车巨头却在不断加大裁员的力度。汽车业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才,而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与新势力车企“轻装上阵”不同,传统汽车巨头更显“船大难调头”的窘迫:百年来的技术与人才积淀在如此急速的转型中却成了包袱,“换血”在所难免。在这次代价巨大、速度缓慢的艰难转型中,支撑这些全球汽车巨头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无可限量的想象空间。 在由内燃机向电动化和自动驾驶转型的大背景下,汽车制造商不可避免地进行大量裁员;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技术人才缺口也在不断扩大。汽车人才结构正在加速迭代升级。 传统车企裁员不可避免 目前,全球各大传统汽车厂商都在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在这个过渡阶段,汽车厂商重组不可避免,生产流程的简化和电气化战略的实施,使得一部分汽车从业人员失去工作岗位。 11月4日,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在大众举办的员工会议上表示,大众未来的工作岗位会再次减少,汽车应该是电动化和数字化。有分析指出,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成为大众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而裁员则成为实现目标不得不施行的举措。 早在今年3月份,大众集团就针对德国工厂进行裁员,涉及4000多名员工,引发部分员工不满。今年第三季度(Q3)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迪斯强调希望旗下主要工厂加速电动化改造,如果转型进度太慢,公司可能将削减多达3万个工作岗位。 裁员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以奔驰为例,2020年年底奔驰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超过10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3.3%,而这波裁员为奔驰节省14亿欧元,更为奔驰转战新能源汽车领域“输血”。 与生硬的裁员相比,“主动退休”看起来似乎更温和一些。近日,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合并而成的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表示,公司将向符合退休金条件的美国受薪员工提供自愿买断工龄计划,即自愿提前退休。符合条件的员工必须至少55岁,并已经在公司工作了30年;或者至少58岁,并为公司工作了至少10年。 今年8月,福特就向部分美国受薪员工提供买断,这是该公司削减大约1000个就业岗位的部分举措,福特希望根据所需技能更好地调整人员编制。 福特没有具体说明有资格参与最新一轮买断的员工数量,仅表示该计划只对“特定部门中符合条件的美国受薪员工”开放,并且“目标是通过自愿计划实现所需的效率。” 此外,福特没有透露该计划的起止日期,但表示将为接受买断的员工提供一次性现金遣散费,并且将“延续部分福利”。遣散费和福利最长可提供六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员工在公司的服务年限。 福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已经向特定技能团队中符合条件的美国受薪员工提供了自愿离职计划,这一行动是为了进一步让业务人员的能力与扭转汽车业务所需的关键技能、Ford+计划相匹配。”此前,福特也曾向大约1.5万名受薪员工提供了买断。 通用汽车为了加速电动化转型,也于2018年向1.8万名员工提供了买断,该举措属于公司长达一年的劳动力改革的一部分。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田汽车为了加速向纯电动汽车转型,正在推进员工换代计划,本田汽车在55岁以上64岁以下员工范围内,征集到了2000多名提前退休人员,约占本田日本国内正式员工的5%。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本田汽车近10年来首次征集提前退休人员。 据本田汽车透露,该计划征集的人员中,有一半左右的报名者不满60岁,其中有些员工已从7月底开始退休。本田汽车预计,2021财年(截至2022年3月)将计入数百亿日元退休金增加费用。此外,本田汽车在2022年度以后还将继续执行提前退休优待制度,征集对象为不满59岁的员工。 2019年,日产汽车也曾宣布全球裁员约1万人的计划,且这一轮裁员将持续到2022年。 业界分析指出,“买断计划”曾是汽车企业重组或衰退的象征,但在汽车行业变革之际,减少员工数量以缩减成本并面向未来投资,成为汽车制造商们共同的选择。华尔街投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预计,汽车电动化可能会在未来三至五年内使汽车行业失去300万个工作岗位。 新技术人才需求高涨 一边是车企们大举裁员,另一边是智能电动汽车风口下车企对造车人才的需求不断高涨,软件、算法、智能座舱等成为车企人才“争夺战”中的热门岗位。 以本田为例,该公司的裁员计划旨在调整目前中老年员工比例较高的员工结构,推进录用年轻人的进度,加快向新技术转换的步伐。今年4月,本田汽车公布了2040年之前实现新车销售仅限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的目标。 今年5月,福特发布了Ford+增长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电动化、数字化互联和商用车型。当前,福特正试图转向新的商业模式,强调与客户的定期互动。在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的带领下,福特正寻求从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服务中挖掘新的经常性收入来源。 因此,福特的Blue Oval业务一直在软件开发等关键领域扩充人才队伍。今年早些时候,福特一位高管曾表示,该公司在过去一年间增加了大约600名软件设计师和数据科学家。 在践行Ford+计划的过程中,吉姆·法利及其团队确定了公司需要改进的领域,包括政策、客户体验和软件。此外,该公司还将重点放在了现有劳动力的现代化、提升内部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让员工为电动化过渡做好准备方面。福特还在大力推进电动化进程,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宣布在2025年之前,针对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投资将增加到300亿美元。 雷诺公司日前宣布将招聘2500人,新职位主要来自数据科学和电池化学领域。与之相对应的,今年9月中旬,雷诺公司在法国削减2000个工作岗位。这家陷入困境的车企正在努力重塑其在法国的业务,并向电动汽车领域转型。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与法国工会进行谈判,在2022年至2024年间削减1600个工程岗位和400个支持性岗位。 过去几年间,多家车企都在尝试重组劳动力结构。这些车企围绕电动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技术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一转型不仅需要大规模投资,也需要员工具备新的技能。 汽车智能化领域研发人才紧缺从招聘大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国内某招聘网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超1.8倍。猎聘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发职位同比上升94.54%,平均招聘年薪也从2020年的17.47万元上升到2021年上半年的18.96万元。 分析指出,预计到2025年,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净缺口为3.7万,为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员存量的近70%。 转型升级势不可挡 当前,全球汽车业正在经历大洗牌,只有做好在未来接纳和投入新技术的准备,才能避免成为转型过程中被“优化”的对象。 目前,裁员降薪、减少人力资源开支成为全球主流车企控制成本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轮人事变革中,“变相裁员”绝不仅是上述几家车企的专属,从全球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速度来看,输入“新鲜血液”将成为匹配电动化转型的途径。 8月5日,美国白宫官网发布公告称,设定203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达到50%的目标,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同时提出,燃油车平均油耗需要在2026年时由目前的每加仑汽油行驶43.3英里提高至52英里。 随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福特、Stellantis),以及大众、宝马、本田、沃尔沃等非美汽车厂商发布联合声明称,将支持政府实现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目标。专家分析称,这将对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并且再次证明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势不可挡。 早前,奥迪宣布将于2033年停止燃油发动机的研发制造;紧接着,奔驰也表示将在2030年年末基本淘汰内燃机。福特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到2030年在欧洲将只销售电动汽车,并计划投资10亿美元将其在德国科隆的工厂改造成电动汽车生产线。本田汽车也宣布,计划2040年前逐步淘汰汽油动力汽车。通用汽车计划2035年之前停止生产内燃机汽车,捷豹路虎对于停止生产燃油车也已经有目标和计划。 业界人士指出,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处于激烈震荡时期,汽车产业新的岗位正在诞生,因此每名从业者都需要进行知识结构和视野的转换。新时代的来临总是伴随着残酷的汰旧迎新,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只有快速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学习,才能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 《本田革命性的插电式氢动力汽车今天在日本推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9
    • 本田推出了“CR-V e”,这是一款新型插电式氢燃料电池汽车,从今天(7月19日)开始在日本可租赁。该车结合了用于长途行驶的燃料电池系统和用于日常通勤的插电式电池,氢燃料电池的总续航里程约为621公里,单独使用电池的总续航里程约为61公里。这标志着日本制造商首次推出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允许用户在家中充电。发售价格定为8094900日元(56800美元)。 CR-V e依靠一个由氢和氧的相互作用产生电力的驱动系统。该系统通过结合家庭充电功能来解决氢燃料站稀少的挑战,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本田的目标是今年在日本国内销售70辆,该车型也将于本月早些时候进入美国市场。 这款车在装满氢燃料箱的情况下可以行驶大约621公里,使用电池可以行驶大约61公里。它建立在已经在北美和其他地区流行的第六代CR-V平台上,并根据SUV的独特需求量身定制,满足各种客户需求。 该车采用的燃料电池(FC)系统是本田和通用汽车(GM)的合作成果,生产将在他们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合资企业Fuel Cell System Manufacturing, LLC进行。与此同时,车辆组装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性能制造中心(Performance Manufacturing Center)进行,然后运往日本。作为一款日常使用的燃料电池汽车,新款CR-V e的特点是加氢时间仅需3分钟,同时可插电式充电,具备SUV功能,非常适合公路和越野使用。外观造型保持运动风格,稳健的外观凸显了CR-V血统,但具有独特的FCEV增强功能,颇具现代吸引力。 在内部,CR-V e倡导环境可持续性,具有生物合成皮革座椅等功能,并提供宽敞灵活的行李区,优化了氢气罐的位置。与之前的Clarity燃料电池车相比,该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减少铂的使用和改进制造工艺,显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性能。 此外,该车还通过新开发的交流外部电源连接器增加了实用性,使其能够在停电或户外活动时充当电源。本田的创新功能扩展到一个全面的能源管理系统,允许驾驶员根据自己的驾驶需求优化氢和电力的使用。 本田继续倡导环境可持续性,并以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将氢技术作为其战略的关键要素。这款新车型代表着燃料电池汽车在日常使用中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