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烟碱类物质破坏水生食物网,降低渔业产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9-11-27
  • 杀虫剂的级联效应

    众所周知,新烟碱类物质对传粉昆虫有负面影响。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显然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生态系统物种,包括脊椎动物。日本地质调查局(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GSJ))地质地理信息研究所Masumi Yamamuro等人的最新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通过营养级联对生物产生间接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农田中使用新烟碱类化合物以来,在一个被这些田地包围的湖中,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急剧下降。这种下降导致食物网结构发生变化以及两种商业捕捞淡水鱼类的骤然削减。作者认为,上述现象很可能广泛存在。

    论文摘要:

    无脊椎动物数量的减少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杀虫剂的使用常常被认为是原因之一。我们的研究发现,水生系统同样遭受到高毒性和持久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威胁,并通过改变食物网结构和动力影响更高层级的消费者,级联到更高的生物营养水平。浮游动物、水质以及鳗鱼和海鳗的渔业年产量等数据表明,自1993年以来,新烟碱类物质在流域中的使用与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减少83%相吻合,导致日本岛津县新集湖的海鳗产量从240吨下降到22吨。这种干扰也可能存在于其他地方,因为新烟碱类杀虫剂是目前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杀虫剂类别。

    (刘雪雁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5/620
相关报告
  • 《蜜蜂喜欢经过新烟碱处理的食物》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8-09-11
    • 群居蜜蜂是授粉昆虫的一个重要群体,当它们在经过处理或受污染的开花植物上觅食时,可能会接触到潜在的有害农药。为了调查这种接触是否对蜜蜂有害,许多研究专门用杀虫剂处理过的食物喂养个体来告诉我们这种危害,但这不一定是接触导致的风险。虽然这类研究对于确定个体的生理和行为影响是重要的,但它们没有考虑到接触在辐射下的风险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可能性。例如,许多杀虫剂实验法排除了对新毒素的潜在行为适应性,例如选择以未受污染的食物为食来排斥有害化合物,从而在行为上降低了接触的风险。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进行了一个为期10天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大黄蜂可以在一组蔗糖饲料中觅食,这些饲料中含有十亿分之一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这种允许蜜蜂觅食的方法更相似地模仿农药暴露在野外的状态, (i) 在慢性接触期间得到一个区域真实的农药浓度,(ii) 在环境中与杀虫剂进行重复的交互作用,以及(iii)保留相关的社会线索即在整个殖民地中觅食。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未处理过的蔗糖相比,使用含有农药的蔗糖的比例增加了。在改变了每个喂食器的空间位置后,觅食者继续优先访问带有杀虫剂的喂食器,这表明工作人员可以检测到噻虫嗪并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继续进食。因此,倾向于食用经过新烟碱类处理的食品的情况增加,从而增加了在长时间接触杀虫剂期间蜂群接触的风险。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除害剂对采食蜜蜂(以及其他昆虫传粉者)的吸引力的必要性,同时也强调了除害剂污染的植物资源在采食景观中的比例。
  • 《深海采矿会永久性地破坏海底食物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10-30
    • 深海蕴含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但目前尚没有明确针对深海资源的开采规范。德国不来梅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和苏格兰爱丁堡赫里奥瓦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学家团队调查了深海海底的食物网,以了解深海采矿对其造成的影响。 9月30日在线发表在《海洋学进展》(Progress in Oceanography)杂志上一篇论文,研究人员调查了距离秘鲁海岸约3000公里外的热带东太平洋DISCOL海域。其实早在1989年,德国研究人员就曾在4000米深海底锰结核区域进行了干扰实验,而这次勘探表明即使过了26年,影响仍然存在。以前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微生物的丰度和密度发生了持久的变化。现在研究人员想知道这对碳循环和深海栖息地的食物链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研究人员量化了生态系统中有生命和无生命部分之间的碳通量,并将其总结为衡量系统“生态规模”的指标。研究发现1989年采矿模拟实验的长期效果显著。生态系统中碳的总吞吐量显著降低,尤其是食物链的微生物部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预期。微生物以其快速生长而闻名,所以可以预期它们会很快恢复。然而,研究人员发现所谓微生物循环中的碳循环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且模拟采矿活动对高等生物的影响更为多变。有些动物似乎恢复地很好,有些动物仍在适应中。 模拟采矿还导致了动物碳源的变化。通常,小型动物以海底的碎屑和细菌为食。然而,受干扰区的细菌密度降低,导致动物群会吃更多的碎屑。未来的气候情景预测到达海底的碎屑数量和质量会下降。因此,考虑到气候变化,这一饮食变化的研究将特别意义。研究人员强调,真正的深海采矿所造成的干扰将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要严重得多。根据技术的不同,采矿活动可能会在更大的面积上清除最上面15厘米的沉积物,从而扩大效果并大大延长生态系统恢复时间。 (张灿影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