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一组哺乳动物基因组揭示了濒临灭绝的物种》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11-16
  • 一个名为“动物基因组计划”(Zoonomia Project)的国际研究团队分析和比较了近1.1亿年进化历程中80%以上的哺乳动物家族的整个基因组。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Nature)上的基因组数据集包括了超过120个以前从未测序过的物种的基因组,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捕捉到了哺乳动物的多样性。

    该数据集旨在促进人类健康研究。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比较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这可能有助于识别可能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基因组区域。作者还通过动物学项目网站将数据集提供给科学界,不受任何使用限制。

    “这个项目的核心想法是开发并利用这些数据来帮助人类遗传学家找出哪些突变会导致疾病,”共同资深作者、Broad脊椎动物基因组学科学主任、乌普萨拉大学比较基因组学教授Kerstin lindblado - toh说。

    然而,在分析这些新的基因组时,作者们还发现,绝灭率高的哺乳动物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只对单个个体进行测序,也可以以低成本的方式提供关键信息,在这些信息上,种群可能面临更高的灭绝风险,应该优先考虑,以便深入评估保护需求。

    “我们写这篇论文是为了谈论这个庞大的、独特的数据集,并解释它为什么有趣。一旦你使数据广泛使用和解释其效用更广泛的研究社区,你可以真正改变科学的方式完成,”Karlsson说文章的第二作者埃丽诺,脊椎动物基因组学组主任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教授。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动物学数据已经帮助研究人员评估了许多物种感染SARS-CoV-2的风险。这组科学家确定了47种哺乳动物,它们极有可能成为SARS-CoV-2病毒的宿主或中间宿主。

    映射的哺乳动物

    “动物基因组计划”,前身为“200只哺乳动物计划”,建立在之前的“29只哺乳动物计划”的基础上,该计划从2006年开始对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测序。这项最新的研究项目扩展了这项工作,探索了从冬眠的松鼠到异常长寿的蝙蝠等能够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生理壮举的物种的基因组。该项目还包括濒危物种的基因组。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与全球28个不同机构合作,收集样本用于基因组分析,圣地亚哥全球动物园的冷冻动物园提供了近一半的样本。该团队专注于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并将具有代表性基因组的哺乳动物家族的百分比从49个增加到82个。

    该项目还开发并正在分享工具,使研究人员能够查看哺乳动物基因组序列中的每一个“字母”或碱基,并将其与人类基因组中同等位置的序列进行比较,包括可能涉及疾病的区域。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在进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和功能不变的基因位点,以及那些随机突变的基因位点。如果一个地点在哺乳动物中保持了数百万年的稳定,那么它可能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该地点的任何变化都可能与疾病有关。

    在发布这些数据时,作者呼吁科学界支持实地研究人员收集样本,增加计算资源的访问,使大量基因组数据集的分析成为可能,并迅速和公开地共享基因组数据。

    “关于动物学项目最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是,我们的许多核心问题都是科学内外的人都能理解的,”第一作者Diane Genereux说,她是Broad脊椎动物基因组学小组的研究科学家。“通过设计对所有人开放的科学项目,我们可以确保公众、人类和环境健康受益。”

相关报告
  • 《袋狼基因组揭示其灭绝原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1-03
    • 1936 年 12 月 7 日,最后一头袋狼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死去。袋狼是一种有袋类捕食者,曾经从新几内亚迁移到塔斯马尼亚岛。12 月 11 日,研究人员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 报告 了该物种的完整基因组。此项工作为了解袋狼的衰退及其同远亲——犬科成员的惊人相似性提供了线索。 遗传学家此前曾利用从存放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的袋狼身上拔下的毛发,测序过袋狼的线粒体基因组——通过母系遗传的一小段 DNA。在最新研究中,由墨尔本大学发育遗传学家 Andrew Pask 领导的团队通过对 1 个月大袋狼的组织进行取样,获得了更长的核基因组。这头袋狼于 1909 年在其母亲的育儿袋中被发现,并被放在酒精中保存起来。 和线粒体基因组相比,核基因组含有关于物种祖先的更多信息。该团队发现了遗传多样性的急剧下降,表明袋狼数量在约 12 万~ 7 万年前开始下降。而这一时期在人类到达澳大利亚之前。类似模式曾在袋獾的基因组中被发现。 参与测序工作的墨尔本大学生物学家 Charles Feigin 怀疑,变冷的气候使两个物种的栖息地缩小,从而使其更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 尽管袋狼同犬科动物并不存在特别密切的关联,但两种动物拥有一个生活在约 1.6 亿年前的共同祖先,且两者头部形状极其相似。这表明两个物种可能以类似的方式适应了食肉生活。 为测试这种趋同进化,Feigin 和 Pask 带领的团队辨别出 81 个蛋白编码基因。犬科动物和袋狼均在这些基因上获得了类似的改变,包括一些在头骨发育中起作用的基因。不过,发生改变的基因似乎均未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出现进化,因此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物种拥有共同特征是不可能的。 相反,研究人员提出,并不影响蛋白序列但影响它们如何被表达的 DNA 决定了两个物种均拥有长鼻子和一些其他特征。
  • 《濒临灭绝的魔鬼洞鳉鱼是已知的最近交系动物之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1-04
    • 魔鬼洞鳉鱼,顾名思义,生活在真正地狱般的环境中。它们只生存在内华达州莫哈韦沙漠一个深深的石灰岩洞穴里,已统计到的263条鱼全年徘徊在93华氏度左右的水中,食物资源短缺、氧气浓度低,以至于大多数其他鱼类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立即死亡。这个洞穴是已知脊椎动物的最小的栖息地。新的研究记录了这些恶劣和孤立环境对这种鱼的遗传多样性所产生的极端影响。 本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文章称,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报告了美国西南部8种共30条幼鱼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其中包含8条魔鬼洞鳉鱼。令人惊讶的是,魔鬼洞鳉鱼是高度近亲繁殖,8个个体中平均有58%的基因组是相同的。高度的近亲繁殖会引起更高的灭绝风险,魔鬼洞鳉鱼的近亲繁殖水平与迄今为止报道的其他地理隔离环境下的自然种群的近亲繁殖水平相当或更甚,如密歇根州的皇家岛狼、非洲的高山大猩猩和印度虎。虽然不能直接测量它们的环境适应性,但这些鳉鱼近亲繁殖可能会导致适应环境能力的大幅降低。研究人员发现,其他鳉鱼种类也有近亲繁殖现象,但只有10%到30%的基因组是相同的。魔鬼洞鳉鱼的近亲繁殖水平相当于四到五代兄弟姐妹相互交配,这往往是修复突变而不会清除有害突变,增加种群灭绝的风险。魔鬼洞鳉鱼种群目前在野外和圈养或“避难”种群中表现良好,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影响越来越大,这种低基因多样性可能会带来麻烦。 面对这些潜在的威胁,新的基因组序列将帮助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评估本地幼鱼种群的健康状况,并对“避难”种群交配进行干预,以增加这些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魔鬼洞幼鱼。有了这些新的基因组数据,不仅可以研究遗传多样性以及这些物种在系统发育上是如何相互关联的,还可以研究近亲繁殖和突变负荷以了解它们目前的状态,明确我们人类还可以做些什么,以更好的保护这些物种。生物学家指出,鳉鱼种群数量少的部分原因是人类入侵了它们的栖息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当地的牧场主和开发商在该地区抽取地下水,大大降低了魔鬼洞的水位,导致魔鬼鳉鱼种群数量下降。1976年最高法院的一项裁决允许联邦政府限制地下水的抽取,从而拯救了魔鬼洞鳉鱼。(刘思青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