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了全球首例基因编辑淡水大虾》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 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4-10-29
  • 基因素养项目网站10月10日报道,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联合多家机构,成功培育出了全球首例基因编辑淡水大虾,这一突破或将为全球虾类养殖行业带来变革,推动生产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这项研究使用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修改特定基因,增强虾类的生长速度与抗病能力。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缩短虾类的生长周期,提升产量,并减少疾病引发的损失,从而显著提高养殖效率。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或将让养殖户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更高的产量,有助于虾类养殖的工业化发展。除了提高生产效率,基因编辑技术还可能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这项技术可以让基因编辑后的虾类更好地适应植物性饲料,减少对野生鱼类作为饲料的依赖。这意味着虾类养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将大幅降低,帮助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全球养殖业中,许多虾类养殖场依赖鱼粉和鱼油等饲料,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进一步紧张。通过基因编辑使虾类能够从植物性饲料中获得必要的营养,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还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养殖业带来双赢的局面。

    尽管这一技术展示了巨大的潜力,但基因编辑虾类的上市时间取决于各国的监管流程,可能需要五到十年才能真正进入全球市场。然而,随着第二轮资金的到位,该项目已计划扩大CRISPR技术的应用,未来或将涵盖白对虾和红沼泽小龙虾等经济价值更高的品种。

  • 原文来源:https://thefishsite.com/articles/gene-editing-breakthrough-in-giant-river-prawns
相关报告
  • 《研究首次成功培育3个基因编辑小型猪新品系》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2-27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联合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培育的中农巴马小型猪3个实验用小型猪专门化品系,近日被认定为中国实验动物新资源,收录于国家实验动物模型资源信息平台,该品系是首次通过鉴定的基因编辑猪疾病模型新品系。 据悉,研究人员于2016年通过自主建立的多基因精准编辑技术,成功获得6头ApoE和LDLR双基因缺失猪,借助基因型检测等技术,历时6年多选育获得遗传稳定的3个小型猪疾病模型新品系,该品系病理特征明显,每个品系的种群均达到60头以上。 此外,研发团队还针对3个专门化品系制定了饲养管理方法、实验操作技术方法和遗传质量控制方法。 开发实验动物新资源是我国重要战略需求,小型猪疾病模型专门化品系的成功培育为基因编辑大动物模型专门化品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对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  马昕怡)
  • 《以色列研究人员用小鼠干细胞培育出鼠胚胎模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新华网8月3日消息,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究人员使用在培养皿中培育多年的小鼠干细胞,在没有精子、卵子及子宫的情况下,培育出了小鼠早期胚胎模型。胚胎模型存活了8.5天,接近小鼠20天妊娠期的一半,这时许多器官都已形成早期模样,包括跳动的心脏、褶皱良好的大脑、神经管和肠道等。与天然小鼠胚胎相比,这个培育出的胚胎模型在内部结构形状和细胞基因表达模式上有95%的相似性,胚胎模型中的各种器官具备相关标志,说明具有功能性。未来有望在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人造人类胚胎样结构,从而提供可用于移植的组织、器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