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数据快讯》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09-19
  • 1. 生物技术领域权威榜单发布 四名华人科学家获评“顶尖转化学者”

    近日,生物科技领域的权威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布了2017年度全球20名“顶尖转化学者”榜单,其中包括4名华人科学家,他们是:高光坪教授,卢煜明教授,张锋教授,以及丁胜教授,占总榜单比例达20%。

    高光坪(马萨诸塞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基因治疗研究20余年,特别是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的发现与开发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为基因疗法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高光坪在2017年共获得了13项专利。随着基因疗法的兴起,他关于腺相关病毒的专利《AAV's and uses thereof》在2013-2017年间被广泛引用。

    卢煜明(香港中文大学)率先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并以此为基础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开发的无创产前检测已用于90多个国家。仅在中国,每年就有超过一百万孕妇接受这项测试。2016年,卢煜明成为首个获得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的科学家。

    张锋(博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是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在CRIRSPR-Cas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2013-2017年间,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5个专利中,张锋教授参与贡献了其中的3项。他的一项利用CRISPR-Cas系统改变基因表达的专利已被引用168次。

    丁胜(清华大学/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现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主任。作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团队发现和鉴定了一系列能够调控细胞命运和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成果已被用于多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创立,治疗人类疾病。

    2. “FAST工程咨询项目”荣获2018年度菲迪克工程奖

    9月10日至11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菲迪克)2018年年会在德国柏林召开。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申报的“FAST工程咨询项目”荣获2018年度菲迪克工程奖。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此殊荣,彰显了我国近年来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对提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菲迪克工程奖是国际工程咨询领域最高奖项。菲迪克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nsulting Engineers,FIDIC)的简称,是全球工程咨询行业权威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被誉为“中国天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工程从设计、建设到运行,全面贯彻FIDIC理念,大胆创新,确保工程质量,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注重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成为科技与创新相结合、管理与质量相匹配、工程与环境相协调的典范。

    3.中国科学家吴宜灿获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

    9月16日,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SOFT InnovationPrize)颁奖典礼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贾尔迪尼举行。欧盟委员会能源研究主席Patrick Child为中国科学家吴宜灿颁奖,以表彰其在核能中子物理前沿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吴宜灿研究员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中国学者,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在核能系统中,中子被形象地称为“灵魂”,它是产生核热能和引发放射性的源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就是中子导致的链式裂变反应失控造成的。中子的输运行为直接影响着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核能创新研究的关键和首要问题,美欧等主要核大国均投入大量资源开展相关研究。

    吴宜灿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是世界著名的核能中子物理科学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致力于核能中子物理研究,在核能中子输运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他建立了复杂核能系统中子输运理论,攻克了中子输运精准建模与高效求解的世界难题,自主创新研发的中子输运设计与安全评价软件SuperMC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与封锁。目前,SuperMC已经通过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认证,实现了我国核能软件首次走出国门,在60多个国家获得规模化应用,为ITER等国内外30多个大型核工程项目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价为“代表了近年来国际中子学领域的主要进展”,相关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由欧盟常设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2014年发起设立,在欧盟科技创新计划“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框架下,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和表彰为聚变领域科技创新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吴宜灿此次获奖为中国聚变界赢得了重要的国际荣誉,显著扩大了我国在世界聚变领域的影响力。

    4. 《自然》《科学》等老牌期刊遭11国施压:不开放,不投稿!

    最近,来自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等欧洲11个国家的科研资助机构决定向科学出版商施压,以推动出版商加快向开放获取转变。据报道,由这11个国家促成的联盟每年约有76亿欧元经费,联盟计划要求到2020年,其资助的每篇论文一经发表就免费开放,且不允许论文发表在既收取订阅费用又向单篇论文单独收费的混合期刊上。此举意味着获得这11家资助机构经费的科研人员,必须放弃在《自然》《科学》《细胞》和《柳叶刀》等杂志上发表论文,除非这些期刊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

    5. 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

    9月1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郑州公布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该评选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和分支机构提名推荐,经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成员和荣誉理事(含院士)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与审核。十大进展具体为:大量3D翼龙蛋和胚胎首次发现、出版腕足动物化石的“四库全书”、侏罗纪滑翔哺乳形类动物的新发现、发现华南寒武系有口无肛新动物、中国许昌发现晚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头骨、1.3亿年前早期鸟类化石揭示尾骨与尾羽独立演化、解密最古老树木的生长模式、缅甸琥珀中隐翅虫化石揭示白垩纪蘑菇多样性及最早的社会性寄生、晚二叠世木材蛀孔展示了一个复杂的生态关系网络。

    6. 中山大学张力团队鼻咽癌免疫治疗研究获突破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鼻咽癌免疫治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9月11日以快审通道的形式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香港大学教授Dora L W Kwong在同期评论中指出,这是迄今为止在鼻咽癌领域报道免疫治疗疗效最好的研究。张力表示,该研究为复发及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案,未来免疫治疗可能改变鼻咽癌的治疗模式。目前,他的团队正带领全国多家医院进行PD-1单抗在晚期鼻咽癌两线治疗后的注册临床研究及化疗联合PD-1单抗对比化疗的一线适应症研究。

    7. 政府部门将不直接管理具体科研项目

    日前,《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公开发布。规定明确,科技部将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减少科技计划项目重复、分散、封闭、低效和资源配置“碎片化”的现象。政府部门不直接管理具体科研项目,委托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开展项目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等具体工作。

    8. 《科学美国人》联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8全球十大新兴技术

    9月19日,《科学美国人》与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布了2018年全球十大新兴技术。这份榜单由《科学美国人》、《科学美国人》全球顾问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专家网络、世界未来委员会共同选出,涵盖了生物医疗、化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十大新兴技术具体为:增强现实无处不在(世界即将被数据覆盖)、私人定制的诊断工具(终结千人一药的传统治疗方案)、人工智能辅助化学分子设计(机器学习算法加速新型药物和材料的研发)、会辩论的人工智能(新算法赋予个人设备针对话题学习、辩论的能力)、可植入的制药细胞(直接在病人体内释放药物即将变得可行)、人造肉(不杀生的人造肉正走向你的餐桌)、电刺激医学(神经刺激疗法将替代许多药物治疗慢性病)、基因驱动(改变甚至消灭整个物种的基因工具技术)、等离子激元材料(传感器科技因光控纳米材料正兴起一场革命)、为量子计算机而生的算法(开发者在不断修改程序以适应量子计算机)。

    9. 习近平致信祝贺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7日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各国代表、国际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习近平强调,中国正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将有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中国愿意在技术交流、数据共享、应用市场等方面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希望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这一主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相关报告
  • 《科技大数据快讯》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14
    • 1. 2018 ACM杰出科学家名单公布,12位华裔学者上榜 最近,ACM(国际计算机学会)公布了2018年度ACM杰出科学家名单,全球共有49名研究人员入选,其中包括12名华人学者。 Lei Chen(香港科技大学):现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Yi Chang(常毅)(吉林大学):现任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曾任华为美国研究所技术副总裁。 Wang Jingdong(微软研究院):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归属计算机视觉组。 Xiaohua Jia(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ACM高级会员,IEEE Fellow Yizhou Yu(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攻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处理。 Chen Li(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也是SRCH2的CTO和联合创始人。 Danfeng Yao(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副教授,专长软件和系统安全。 Yun Fu(东北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副教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IEEE高级会员,ACM终身会员。 Feifei Li(犹他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波士顿大学,主攻数据库系统和大规模数据管理和分析,阿里达摩院数据库与存储实验室负责人。 Xin Luna Dong(亚马逊):现任亚马逊首席科学家,曾就职于谷歌。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 Xipeng Shen(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欧洲经济委员会兼职教授。 Yiran Chen(陈怡然)(杜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普渡大学。 2. 中国最大科学奖出炉:每年资助50位中国青年 11月9日,腾讯基金会于腾讯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宣布,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腾讯基金会将投入10亿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资助该奖项。 同时,徐匡迪、王志珍、徐冠华、潘云鹤、许智宏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将作为顾问,为科学探索奖未来的各项运作提供指导。 按照计划,科学探索奖每年将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的九大领域,遴选出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6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 3. 2019年“英才计划”高校名单公布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英才计划”工作的通知》,备受关注的2019年“英才计划”正式启动。 2019年“英才计划”计划培养800名左右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英才计划”的最大特点就是从高中一年级就开始选拔培养,注重的是个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为什么要看重兴趣呢?因为涉及学科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科,都是基础学科,这些学科之中除了“宇宙机”之外在就业和薪水方面并不占优,学起来也是难度大,没有绝对兴趣的话,想支撑下来可以说有一定难度。 “英才计划”目前在15个省市的20所高校实施,在6个省市的10所高校开展省级试点(其中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为东北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所在城市实施高校接受为期一年的培养,也可根据个人意愿申请参加继续培养。2013-2018年间,已有3000余名优秀学生接受了培养。 4.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正式公布 11月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正式公布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共有339个项目入选。 其中立项数较多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立项数均为12项,并列第1位。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传统的理工科强校,清华大学近几年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数均位居前3位,超过了大多数传统文科名校,从中也可看出清华大学人文社科近年来的快速崛起。 华东师范大学共有11项进入立项名单,位居第3位。中国人民大学共有10项,位居第4位。复旦大学和山东大学各有9项进入立项名单,并列第5位。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各有8项,并列第7位。中山大学立项7项,浙江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立项6项,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等各有5项。 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4批面上资助 拟资助人员名单公示 11月13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公示了第64批面上资助对北京大学吴旭东等3906位拟资助人员名单。除军队系统外,共有3828位博士后拟获资助,获一等资助1035项,二等资助2743项,西部资助50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专门用于资助在站博士后科学研究的基金,旨在促使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进行创新研究,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具有复合型和战略性特点的博士后人才队伍。博士后基金每年可申请三次,其中,一次为特别资助,两次为面上基金。 6. 全球超算500强新榜发布 12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达拉斯发布新一期排名,该榜单每半年发布一次。国际组织“TOP500”网站显示,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发的“顶点”(Summit)蝉联冠军。中国以227台超算上榜的成绩位居总数第一,较上期增加21台。 新榜单披露,“顶点”浮点运算速度从半年前的每秒12.23亿亿次增加到每秒14.35亿亿次;上期名列第三、由美能源部下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开发的“山脊”(Sierra),晋级亚军。前10名中,美国占据5台。中国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分别位列第三、四名。
  • 《科技大数据快讯》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2-26
    • 中国化工学会公布首批会士名单 2018年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化工学会40届二次理事会上,中国化工学会2018年度首批会士授予仪式隆重举行。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院士宣布了2018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授予决定,范代娣、方向晨等20位在化工领域做出卓越成绩和为学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会员当选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根据《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条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经本人申请,可直接成为学会会士,2018年度共有戴厚良、李静海、姚建年、王静康等13位院士成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2018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发布 日前,由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8)发布,该报告已经连续发布7年。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8版)统计了我国出版的6261种学术期刊的国际被引频次,分为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两个类别,分别计算期刊影响力指数(CI),按CI排序,遴选了各个类别TOP5%以内的期刊为“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10%之间的为“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发布 12月,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发布,共有173本期刊淘汰,171本晋升。 “墨子号”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墨子号”卫星完成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认为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该成果于2018年1月19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被选为《物理评论快报》编辑推荐文章。成果由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等中国研究团队与奥地利科学院塞林格研究组合作完成,美国物理学会专门为该成果向全世界新闻媒体发布了题为“‘墨子号’量子卫星使洲际量子通信成为现实”的新闻稿。 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公示 按照《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2020年度)项目立项结果的通知》要求,各立项单位共遴选出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285人(不包含特殊科技领域人选)。根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细则》规定,现对这285名人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12月24-28日。 冷劲松教授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日前,世界知名学术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在第6418期《Science》杂志上公布了416位入选2018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ellow of AAAS)的名单。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教授由于在智能复合材料和结构领域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为新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做出的贡献,当选2018年度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smart composites and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novel shape memory polymers”—AAAS)。 据悉,冷劲松教授是本年度中国大陆两名入选者之一,也是入选工程学部会士的唯一“外国”学者。 2018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拟授奖项目公示 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推荐、评审工作已结束。经形式审查、项目初评、项目复评、现场考察及奖励委员会审定和教育部批准,现对拟授予奖励的300项通用项目(其中,自然科学奖132项,技术发明奖47项,科技进步奖121项)及10名个人(青年科学奖)予以公示,拟授予奖励的8项专用项目(其中,技术发明奖7项,科技进步奖1项)在有关高校内部公示。公示期为15天(12月24日至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