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数据快讯》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2-26
  • 中国化工学会公布首批会士名单

    2018年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化工学会40届二次理事会上,中国化工学会2018年度首批会士授予仪式隆重举行。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院士宣布了2018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授予决定,范代娣、方向晨等20位在化工领域做出卓越成绩和为学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会员当选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根据《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条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经本人申请,可直接成为学会会士,2018年度共有戴厚良、李静海、姚建年、王静康等13位院士成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2018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发布

    日前,由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8)发布,该报告已经连续发布7年。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8版)统计了我国出版的6261种学术期刊的国际被引频次,分为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两个类别,分别计算期刊影响力指数(CI),按CI排序,遴选了各个类别TOP5%以内的期刊为“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10%之间的为“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发布

    12月,最新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发布,共有173本期刊淘汰,171本晋升。

    “墨子号”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墨子号”卫星完成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认为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该成果于2018年1月19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被选为《物理评论快报》编辑推荐文章。成果由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等中国研究团队与奥地利科学院塞林格研究组合作完成,美国物理学会专门为该成果向全世界新闻媒体发布了题为“‘墨子号’量子卫星使洲际量子通信成为现实”的新闻稿。

    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公示

    按照《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2020年度)项目立项结果的通知》要求,各立项单位共遴选出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285人(不包含特殊科技领域人选)。根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细则》规定,现对这285名人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12月24-28日。

    冷劲松教授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日前,世界知名学术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在第6418期《Science》杂志上公布了416位入选2018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ellow of AAAS)的名单。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教授由于在智能复合材料和结构领域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为新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做出的贡献,当选2018年度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smart composites and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novel shape memory polymers”—AAAS)。

    据悉,冷劲松教授是本年度中国大陆两名入选者之一,也是入选工程学部会士的唯一“外国”学者。

    2018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拟授奖项目公示

    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推荐、评审工作已结束。经形式审查、项目初评、项目复评、现场考察及奖励委员会审定和教育部批准,现对拟授予奖励的300项通用项目(其中,自然科学奖132项,技术发明奖47项,科技进步奖121项)及10名个人(青年科学奖)予以公示,拟授予奖励的8项专用项目(其中,技术发明奖7项,科技进步奖1项)在有关高校内部公示。公示期为15天(12月24日至1月7日)。

相关报告
  • 《科技大数据快讯》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0-17
    • 1. 王贻芳院士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指挥官勋章 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指挥官勋章。授勋仪式于11日下午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意大利驻华大使谢国谊先生代表意大利总统向王贻芳颁发了勋章和证书。该勋章经总统签发,以表彰王贻芳对粒子物理研究和促进中意科技合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中国和意大利在粒子物理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双方在意大利Gran Sasso国家实验室的LVD实验、DAMA实验和Frascati国家实验室的加速器与KLOE实验,以及我国西藏羊八井ARGO实验等多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与交流。 2. NSF发布2017财年美国联邦研发经费统计报告 2018年7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发布了2017财年美国联邦研发经费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7财年,美国联邦研发合同预算为1183亿美元,较2016财年的1150亿美元增长2.8%。其中,研发设施预算增加至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6%。2017财年的研究经费预算减少至665亿美元,同比下降0.3%。其中,基础研究预算约323亿美元,与上年度相比保持稳定,而应用研究预算则减少至342亿美元,同比下降0.8%。2017财年实验发展预算达518亿美元,同比增长7.2%。 3. 路透社基于科睿唯安数据发布 2018年度TOP100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 路透社日前与科睿唯安连续第四年合作发布了其TOP100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年度榜单。该榜单基于德温特创新(Derwent Innovation)平台的专利数据及Web of Science平台的学术论文引文数据,遴选出那些对促进全球科学进步、发明新技术、推动新市场和新行业发展做出最突出贡献的大学。中国今年上榜大学的数量从去年的3所增至5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排名较去年均有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首度入榜。
  • 《科技大数据快讯》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08-16
    • 华人科学家文小刚荣获狄拉克奖 2018年8月8日,ICTP宣布将2018年狄拉克奖授予3位物理学家。他们分别是哈佛大学Subir Sachdev教授,芝加哥大学Dam Thanh Son教授,以及MIT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教授。 文小刚是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的外孙,197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就读本科,后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目前为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2018年5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量子霍尔液体、高温超导体、拓扑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质态,基本粒子的起源的方面的研究。2016年美国物理学会宣布,文小刚获2017年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巴克利奖。 狄拉克奖章是在 1985 年为纪念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而设置的年度性奖项,是国际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领域的最高荣誉。该奖章不授予诺贝尔奖、费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的获得者,但狄拉克奖章获得者仍可被授予诺贝尔奖等奖项。 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投用 7日,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建设的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成,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在哈尔滨授予认可证书,实验室相关研究随之展开。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设计、建设和管理运行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其建成运行,使我国具备开展所有已知重要传染病病原动物试验的能力,将有力提升我国烈性传染病的防控和研究能力。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落户天津 近日,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这对于保障土木、水利、海洋、交通等重大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从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向减轻地震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该设施由天津大学牵头在天津建设,也是迄今为止在天津建设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高校64项成果拟获奖!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出炉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示了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在各地、各部门推荐的1382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中,拟授奖成果共452项,其中拟授特等奖2项,拟授一等奖50项,拟授二等奖400项,现予公示。 本次仅仅公示基础教育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授奖项目情况,高校共有64项成果获奖(第一完成单位)。其中北京师范大学获奖数最多,共有5项,包括3项一等奖和2项二等奖。山东师范大学位居第二位,共有4项成果拟获奖。陕西师范大学、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等各有3项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