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温室和露天土壤栽培比较研究:土壤特性、污染和生物多样性》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1-30
  • 科研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国20个省中两种不同的栽培模式(温室与露天)下农业土壤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分布情况的全国调查。调查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氯农药(OCPs)、邻苯二甲酸酯(PAEs)、多环芳烃(PAHs)、铅(Pb)、锌(Zn)、铜(Cu)和镉(Cd)。温室中使用的大量农用化学品和特殊的栽培方式造成了大量的土壤污染和土壤质量的退化。温室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平均浓度比露天土壤约高出100 %。温室和露天土壤的Ph值分别为6.85?±?1.04 and 7.34?±?0.84 (p?>?0.05)。通过对16s rRNA序列的PICRUSt分析预测,污染影响了温室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各种化学物质和土壤特性在内的12个变量证明了15%观察到的群落组成变化。在所研究的变量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铅是影响温室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而pH对露天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最大。这些研究增强了我们对全球温室的环境影响和污染管理的认识。

相关报告
  • 《铅的来源决定了土壤特性与铅生物可接受度之间的关系》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1-01
    • 铅(Pb)污染的土壤由于其易于暴露、快速代谢率和快速发展的神经系统而引发了对婴儿和儿童的担心。确定土壤中铅的生物可获取性对于人类健康风险评估至关重要,这可能因土壤性质和铅污染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本项研究中,使用相对生物利用度浸出程序(RBALP)调查了采矿(特别是Broken Hill)的铅污染、射击场、一个冶炼厂和两个工业场所(陶器和电池)的土壤特性与各种铅源的铅生物可接近性之间的潜在关系。我们发现以下结果:(1)CEC、TOC、砂和粉砂含量以及总铅在<2mm和<250μm的两个粒度级分之间显著不同(p<0.05);(2)EC、CEC和总铅与铅生物可接受度显着相关(p <0.05);(3)基于铅源的土壤分析表明,破碎山采矿土壤铅生物可接受度与土壤性质(CEC,EC,粘土含量和总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2=0.86,p<0.05,n=18)。这些结果证明了铅污染源、土壤性质和粒度分数对铅生物可接受度的影响以及使用土壤性质预测铅生物可接受度。这里记录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开发人类健康风险评估和铅污染土壤修复的预测工具。
  • 《LUCAS土壤要素:新物理、化学和生物土壤参数分析的建议》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6-12-30
    • 欧洲委员会推出了针对2009年定期LUCAS--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面积框架调查的土壤评估要素的报告。在2015年,对LUCAS 2009 / 2012同一组点表土进行重复调查,用于监测整个欧盟表土物理和化学参数的变化。目前,欧盟委员会正在组织即将到来的LUCAS土壤调查(2018)。该项技术报告是对即将到来的LUCAS土壤调查分析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土壤参数的建议。土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关键参数,需要添加到LUCAS土壤调查中,这是因为土壤生物群落对土壤功能如食品和生物质生产、遗传库开发新的药物和气候调节的贡献。物理特性方面,容重是必要的,用以评估欧盟土壤板结和估计土壤有机碳储量。实地测量土壤侵蚀和有机层厚度对评价欧盟2个关键土壤退化过程也很重要: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占用导致的土壤侵蚀和有机碳下降。最后令人关注的是收集土壤剖面信息,将有助于了解土壤形成过程,并评估土壤固碳、养分循环、蓄水、污染物过滤能力。